分享

孔子是这样读《易经》的

 生态文明层 2019-04-05

孔子读易

西岭雪

《孔子读易》是一支琴曲,说的是孔子在秋天的晚上翻阅书简读周易,深得读书之味,一卷书翻了不知多少遍,以至于连结竹简的牛皮绳都翻烂了,断成几截,所以又叫《韦编三绝》,或是《秋夜读易》。

这典故出自《孔子世家》的记载:“孔子晚而喜易,韦编三绝。”

这个“晚”,说的可不是晚上,而是晚年。

孔子穷尽一生教学互长,几乎没有他没读过的书。毕竟,春秋时代的书籍也并不多。一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尚浅,二是竹简刻书极为不易,所以书籍量也就有限了,而且多收藏在各诸侯国的国家图书馆里。

孔子对文化古籍如此热爱,游走列国,遍读经典,晚年更是全力倾注于删削校订,遂成六经。

不过他也还是有过遗憾的,遗憾时间的不够用,起步得不够早。

他倒没有“我想再活五百年”的贪婪,只想向上天乞求数年罢了。说如果让我退回数年重新规划,我会从五十岁就开始学习《周易》,这样人生就无所遗憾,没有大的过错了。

《述而7.17》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孔子说过,自己并非“生而知之”的圣人,只是“学而知之”,而且是“学而不厌”。

他一生都在读书,不断学习先圣之理,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

孔子活到了73岁,晚年应该指他六十岁以后。他读《易》越深越觉得爱不释手,并且遗憾自己读易太晚,因此叹息说,让我退回到五十岁吧,我要重新学习易经。

所以,孔子差不多也是有史可载的第一个想穿越的人。

当今穿越小说盛行,动辙回唐宋,不是做大将就是做王妃;再就是穿回自己小时候,宅斗宫斗改变命运,赢得大富大贵。

谁能想到富贵于我如浮云的孔圣人渴望穿越十数年,只是为了能够早一点攻读易经?

圣人的境界,真正高山仰止,就算让我们低到尘埃里,也仍是羞愧的。

《易》相传始于伏羲画卦,周文王将六十四卦的卦辞、爻辞写出,周公订《易》,到了孔子之时,再详加推演编订,成为《易经》。

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辅佐武王成就霸业。武王死后,其子周成王继位,周公辅政,平定叛乱,定礼兴乐,将人类文明推上了历史上第一个颠峰。

《礼》、《乐》、《书》、《易》,无不与周公有关。周公治下的大周朝,是孔子的理想社会,终其一生都渴望恢复周公之治。所以晚年时才会因为不复梦见周公而难过,因为他觉得:自己大限将至,已经没有时间兴复礼乐文明了,所以连周公都不来找自己聊天了,这真是件伤心的事情。

之前的孔子学堂里讲究“诗、书、执礼,皆雅言”,没有“易”。

也就是说,孔子之前因为没有深读《易》,所以也没有将这门经籍归到教学中去,他的治学口号是“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左诗右礼,这是孔子学堂的主要内容,再加深一步才是“乐”:“兴于诗,成于礼,立于乐。”

三科之外,还要教点历史课,就是《尚书》,这就是孔门四学。

孔子说如果能回到过去,他要从五十岁开始读易,也就是说直到孔子五十岁的时候,都没把《易》提到教学课程上来。

不但不提,而且他对于阴阳卜筮之学还很不感兴趣,自己“不语怪力乱神”,也教训弟子要“敬鬼神而远之”。

《先进11.11》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越骂越亲近的子路又被孔子连怼两次,简直是问啥啥不对,说啥啥没理,好在子路也习惯了,连我们都习惯了。所以孔子为什么要怼子路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两句话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孔夫子虽然钟爱祭祀礼仪,却对于服侍鬼神很不以为然,这可真是奇怪。

孔子认为,人生才是头等大事,不懂得侍奉活人,如何懂得侍奉鬼神?不懂得生之真谛,何必问死之深意?

这两段话可以衍伸出很多高深的哲学理念,比如做人应该活在当下,不要去考虑那些虚无缥缈的事情;比如学问当循序渐进,先学习客观实用的知识,再去研究那些神秘未知的领域。

孔子向来觉得子路不懂谦让,为人莽撞,看到他连治学也这样未学跑而思飞,当然没有好脸色了。

所以他生病时,子路遍祷鬼神,也被他好一通哂笑。

但到了晚年,孔子走过一生的沧桑沉浮,惯经生死之后,再重新深读《周易》,却对于生死阴阳有了完全不同的理解,不但视为必读书目,且亲笔为之注释,写成《易传》。如果他愿意的话,完全可以做一位阴阳家了。

《孔子家语》中且记载了孔子卜筮的故事,他为自己卜卦,得了“贲”卦,因此愀然不乐。学生子张很奇怪,说这是吉卦呀,老师为什么不高兴?

孔子说:“周易载,山下有火谓之贲,这不是一个纯正的卦象啊。事物本色,要么纯白,要么纯黑。最好的丹漆是没有杂质的,最宝贵的白玉是不需要雕琢的,因为他们的本质就已经非常好,无需修饰。山下有火,升象中有离象,这不是我所追求的纯粹呀。”

不过,有研究易经的人指出,《贲·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也就是说,贲卦正是文明之象,最适合孔子不过了。孔子一心搞政治,内心始终向往能够乾治天下,可能更希望卜得一个乾卦吧。教学,只是他退而求其次的作为,却没想到真正成了影响万世的大功德,“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鲁国公索氏举行祭礼,准备好的牲畜却不见了。孔子便预言说:“公索氏不及二年将亡。”果然一年后,公索氏就死了。

众人都认为晚年的孔子已经通了神,无所不知。

甚至有说法,孔子墓上的蓍草,就是占卜的神物,与龟壳齐名。弄得旅游者们年年到曲阜孔墓上拔草去。

只是不知道,孔子“不复梦见周公久矣”是在深读易经之前还是之后说的话,应该是之前吧,因为当他读通易经且为之写《易传》时,梦不梦见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此前孔子学琴,曾在弹奏《文王操》中看到了周文王的形象,那么他在读易之时,也是在感慨周公的经天纬地之才,弹易之时,则是与周公通过琴乐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吧?

《秋夜读易》,也是我经常弹的曲子。弹起时,仿佛看到了孔子在清凉寒夜中手捧书简,再三吟哦,韦编三绝而不知倦。

他是悠闲的,更是寂寞的,穷究天道,寄情易经,不知是否找到了答案,更不知有谁能懂得他的感悟。在那清冷的秋夜中,哪一颗星能为他指明方向?

我至今未有兴趣读易,但是深读《论语》,弹奏《读易》,则是我与孔圣人对话的方式。

琴中自有深趣,让我们一起聆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