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故事】孔子韦编三绝

 江山携手 2016-12-07

孔子韦编三绝

 

【原文】

孔子晚而喜《易》①,序《彖》、《系》、《象》、《说卦》、《文言》②。读《易》,韦编三绝③。曰:“假我数年④,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⑤。”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

①《易》:《易经》,又称《周易》,我国古代用于占卜的书。传说“易更三圣”:伏羲氏开始画八卦,周文王演绎八卦,孔子发挥易学的精义。《周易》包括“经”和“传”两大部分:经文部分一共有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卦画、标题、卦辞、爻辞四部分组成;《易传》是对《易经》进行解释的文字。②《周易》中的卦辞和爻辞,文字简略,但隐晦难懂。故后人对其进行了解说,这些解说的文字称为《易传》,共十篇,故也称《十翼》,这就是《上彖(tuàn)》、《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彖》即《彖辞》,《易传》中说明各卦基本观念的篇名。《系》即《系辞》,《易传》中总论全部《易》理的篇名。《象》即《象辞》,《易传》中解释爻辞语句的篇名。《说卦》是《易传》中解释八卦性质和象征的篇名。《文言》,《易传》中解释《乾》、《坤》两卦卦辞的篇名。③这句意在说明孔子读《易》勤而刻苦。韦,熟牛皮条。古代书籍是写在竹木简上,用熟牛皮条穿起来的。三绝,多次断开。三,并非确数,其言多也。④假:借。这里是给与的意思。⑤彬彬:文质兼备,兼通文辞和义理。《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晚年喜好研究《周易》,编撰《彖辞》、《系辞》、《象辞》、《说卦》、《文言》等解说《周易》的《易传》,孔子反复阅读《周易》,以致编连简册的绳子多次断开。他说:“再给我几年时间,像这样的话,我对《周易》就能融会贯通了。”

 

【故事】

孔子从小就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随着多年的游学奔波,他的习惯并没有改变,学习反而愈加勤奋。晚年,他得到一部用当时已不多见的古文字写成的《易经》,他认真仔细地读了一遍又一遍。从基本上掌握书的内容,直到对书的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最后他完全领会了其中的真谛。

古代竹简用皮带串起来,韦就是串竹简的皮带,编是按次序编排的意思。因此,韦编经常被用来指书。《汉书·儒林传序》:“盖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颜师古注:“编,所以联次简也。言爱玩之甚,故编简之韦为之三绝也。”“韦编三绝”是说因为翻阅的次数多,编缀的皮带断了几次,由此说明读书勤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