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系辞》通讲(二)

 凝影叠姿 2013-10-21
 
 
接下来,我把《易经》的结构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很多初次接触《易经》的朋友,拿到书就像看天书一样,一会儿是爻辞、象辞,一会儿又是卦辞、彖辞,一会儿又是说卦、序卦等,不晓得咋个看,相互间的意义也搞不懂。这本书拿到后,如果没有一个系统的说明,还真是不容易下手。
  
  我们首先要明白,一般说的《易经》,都是指的《周易》,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指的是卦画、卦名、卦辞、爻辞。卦画是什么呢?比如我们《乾》卦有六爻,整个六爻所形成的这个图案就是卦画。所谓的卦画,就是像画一样挂在墙上,让大家观察这个画象,把玩其中的言辞。宋代的易学大师邵雍自己年轻学《易经》的时候,就到百源山上建了一个茅庐,然后把八八六十四卦全部画在墙上,成天坐在那里“观象玩辞”,通过观摩每一个卦象,来体会每一个卦辞的道理。所以,卦画是《易经》所形成的、能为人们所用的基本单元。有了卦画,肯定也有卦名,这个“乾”就是它的卦名。《乾》《坤》《屯》《蒙》《需》《讼》《师》等等,这些都是卦名,看起很简单,但每个卦名背后,都还是有其深义,以后我们学到具体每一卦的精神时,再细加分析。
  
  下面我们说说卦辞。每个卦出来后,都有卦辞,我们就以《乾》卦为例。这个“乾”,就是卦名,六根杠杠就是卦画,下面“元亨利贞”四个字,就是卦辞。卦辞就是这个卦所体现的内容,“元亨利贞”就是《乾》卦所体现的基本内容,过去也叫做“《乾》卦四德”,它所代表的意思我们以后再说。这些古卦辞都是上古时期留下来的内容,孔夫子也不知道是谁写的。后来有些说法,说是周文王在八卦的基础上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后来周公又在此基础上作了卦辞。其实,这种说法准确不准确还是很难说。《易经》既然产生了八卦,那么六十四重卦及其卦辞也应该同时产生,因为这是一个整体。不然的话,单八卦只是符号基础,没有什么用处。真正起作用的是重卦,两两相重变成六十四卦,才有具体的意思。我们再看《乾》卦的下面:“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初九、九二,都是阳爻的标法,因为“九”为阳数之极。如果是初六、六二,就是指阴爻,六为阴数之中,所以代表阴爻。《乾》卦九二后面的内容,“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就是爻辞,是对这一爻的解释。为什么这一爻处在这个位置上?这个位置会有什么特点和结果呢?是吉是凶?会产生哪些变化?都是通过爻辞表现出来的。那么爻辞是怎么来的呢?它来源于卦象。系辞第一章里面就有具体的说法,我们留待以后讲。我们现在只是说《易经》的基本结构,上面说的就是“经”的部分。
  
  凡命名为“经”,都是最古老、最本源、最具有真理性的典籍。过去说“离经一字,即同魔说”,对于经,后人是不能够随便改动一个字的,改了就等同于魔鬼在说话。后来有些所谓的这样大师、那样大师,说他的话是字字金玉良言,不能更改,不能变动,那是不对的。因为只有“经”才能够这么说。《易经》中“经”的部分,来源很古老,我们看其中每一个用字都很节约,感觉纯粹是精炼的骨架,连皮肉等一点多余的东西都没有。正因为如此,隔了千百年后,即使到了孔了时代,也几乎是难以理解的。所以要想学习《易经》,要从“经”的部分来理解是很难的,比如“元亨利贞”到底说的是什么,不看解释的话,就很让人费解。后来的易学大师们,当然历史上首推的就是孔圣人,传说他专门整理了易“传”,分成七种,每一种“传”都是对“经”的解释、说明,乃至于对整个《易经》体系的研究。比如《系辞》就是研究整个《易经》体系的,我们学《易经》首先要从《系辞》下手,就是因为它是全面研究《易经》学术思想的一篇最佳论文。
  
  易传分为《彖传》、《象传》、《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七种,后来说《易经》有“十翼”,就是指这七种易传。为什么又称为十翼呢?因为《彖传》、《象传》、《系辞》都是分上下篇的,加上其它的就正好是十篇。所谓翼,就是翅膀,有辅助的意思。十翼,就是辅助我们学习,辅助我们理解《易经》的十篇优秀论文。
  
  “传”在《易经》的学习当中,几乎是缺一不可的。十翼过去又被称为“易大传”,中国人特别推崇大,只要是带有“大”字的,都是非常推崇和褒扬的。后来在易学圈子里,为了提高《系辞》的地位,人们干脆把“易大传”的名号又加在了《系辞》头上,所以《系辞》又称为《系传》,也被称为“易大传”,就是为了提高《系辞》在易学中的核心思想和主导地位。
  
  我们把书翻到《乾》卦,来看看《彖传》是怎么回事。卦辞之下紧接着是“彖曰”,这就是《彖传》的内容,又叫“彖辞”。每一个卦都有彖辞,是紧紧跟在卦辞的后面,它的目的就是解释卦辞。《乾》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它的《彖辞》就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我们看,作者写得非常有激情,充满了丰富的感情色彩,要赞扬一番、感叹一番:哎呀!乾真是太了不起了啊!它是万物的本元、是万物的主宰啊!什么是元啊?我们说元旦节,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就是开始、源头。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整个这一段,都是用来解释乾卦卦辞的,这就是《彖辞》的作用。
  
  “彖曰”下面又是“象曰”,象曰就是《象辞》。大家学《易经》,经常会听到说“大象辞”和“小象辞”,这到底什么意思呢?大象辞就是解释整个卦的精神的,而且是通过“象”的方式来解释。乾属天,所以大象辞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我们从形象上来体会这一句。这就称为大象辞。我们再看后面,每一爻后面,比如“初九,潜龙勿用”后面也会有“象曰”,这个就叫做小象辞,是用来解释每一爻的内容的。“潜龙勿用”体现在象上,是怎么讲的呢?就是这句“阳在下也”。我们看《乾》卦的第一爻,就是初九,这根阳爻是在最下面的。树木要用作栋梁,不能在它刚长苗苗的时候就连根拔起来用,肯定要等它长大,长成百年大树才能够用。这句“阳在下也”,就是说它还处于萌芽状态,所以是不能用的。以上就是对《象辞》的解释。
  
  那《文言》又是什么呢?《乾》卦的最后,每一爻都讲完了,在“用九”之后,就是乾卦的“文言”。有些版本的《易经》,是把《文言》单独列在后面的“易传”部分。我们这本书呢,是把《文言》分列在《乾》《坤》两卦的后面。《易经》里面只有“乾文言”和“坤文言”,所以“文言”是只有《乾》卦和《坤》卦才能享受的特殊待遇。为什么呢?因为《乾》《坤》二卦是《易经》中最根本的卦,又称为父母卦,由此生出了其它的卦象。不管是中间的精神内涵也好,还是阴阳数理的变化也好,《易经》的其它各卦都是由《乾》《坤》两卦互相交错、相互作用变化出来的。冯老师在《易经片鳞》中讲完《系辞》之后,紧跟着讲的就是《乾》《坤》二卦的“文言”部分,所以对于《易经》来说,《文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要想学易,首先是学习“易传”,因为“经”的部分我们是搞不懂的,要从“传”开始学,再由“传”而理解“经”。那么,十翼要从哪里开始学呢?就要从《系辞》开始。《系辞》学完了就学《乾》《坤》二卦,学《文言》。这些都学完后,就可以学习《说卦》、《序卦》、《杂卦》。我个人觉得,《说卦》比《序卦》、《杂卦》更重要,因为《说卦》是讲八单卦具体代表的物象,是特别重要的。要想把《易经》弄熟、学精,可以随时随地运用,就必须把《说卦》背下来,把乾坤坎离震巽艮兑这些单卦所代表的东西都要背清楚,这样才能把《易经》真正运用自如。
  
  《序卦》讲是《周易》各卦的排列顺序。《周易》的六十四卦分为“上经”和“下经”,都是有具体排列顺序的:“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这一系列下来,六十四卦排列顺序的道理是非常精要、细致入微的,《序卦》就是用来说明这中间的道理的。《杂卦》在整个“易传”里面非常短,它用了简明扼要的语言,点明了《周易》各卦的精要内涵,但在历代易学家眼中,它的地位不高。不过,在本光法师的“方山易”里面,《杂卦》是非常重要,也是特别受重视的。本光法师认为,在《杂卦》传中,隐藏了整个《易经》六十四卦错综复杂的种种关系。所以,本光法师重新把《杂卦传》重新校对订正了一番。本光法师出过一本书,我们书院好多朋友都有,就是这本《周易禅观顿悟指要》。其中分为两个部分,前一个部分是讲禅的,比如赵州禅的特点、临济禅的特点、药山禅的特点,等等,非常精要简明;后一部分就是讲方山易,主要讲了《说卦传》、《系辞》、《文言》。本光法师在书中说《杂卦传》很重要,但这是没有公开的方山易秘笈,不能写在书上。因此我现在也没看到,等哪天冯老师回来了,我向他老人家讨教,就看讨得到不。当然,要想知道这些东西,就必须在《易经》的学习上有一定基础,才看得懂。本光法师的这本书,是他老人家亲自写的,如果我们《易经》的基础不够,看起来就会很打脑壳。所以,希望这次大家通过《系辞》的学习,能够入易学之门,然后再来看本光法师的这本书,就可以品出味道来。
  
  我们刚才梳理了《易经》的“经”和“传”,将其基本内容和整体结构都大概说明了一下。如果没有“传”的话,我们是搞不懂“经”的;同时在“传”的学习上,又要有学习的次第。所以我们要从《系辞》入手,这也是历来学习《易经》颠扑不破的通途。
  
  《系辞》过去认为是孔夫子所作,历史上的易学大家也大都是这么认为,但是近代考据发现,有很多内容并非孔子时代的东西,所以现在学界公认,《系辞》是伪托孔子所作的。虽然孔子的易学传承是延续下来了的,传到什么朝代什么地方的人得了,这在《史记》里面都有详细记录。但是从《系辞》的内容来看,有很多证据表明,这是从战国到汉初期间,众多学易之人共同完成的,是一篇经过历代易学者们增补编修的集体创作的产物。虽然如此,因为《系辞》在易学界的影响极大,甚至于高推到能代表了整个易学精神的高度,所以《系辞》是易传里边最重要的文章。
  
  对于这一点,本光法师在《周易禅观顿悟指要》里面是持有保留看法的。本光法师认为,《系辞》确实了不起,中间也有很多卓义超绝的地方,但是同时也有一些鱼目混珠的文字在里面,也有些模棱两可的含糊说法,甚至有肤浅之处。但无论怎样说,《系辞》作为历史上最权威、最全面、也是最深刻的易学论文,说它是易传中的第一传,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我们学习《易经》,首先要研读的入门篇章就是《系辞》。我们对《系辞》的学习,主要是依据历史上的易学大家对《系辞》注解,比如说唐代李鼎祚所著的《周易集注》,总结了自汉到唐初的易学成果;还有宋代周敦颐先生在《通书》和《太极图说》中观点;还有明代的来知德,是我们四川人,他创造了来氏易学,也非常了不起。有一次我看到南怀谨先生的书中说,他们年轻的时候听说来氏易,简直是崇拜得不得了,认为来氏易是四川蜀地的独门易学,非常了不起。刚才说的这些书,现在书店里都买得到,只不过要学习这些古人的成就,就要有古文的功夫,更对《易经》要有一定的基础,才读得下去。我们这次讲解,还参考了王夫之,也就是船山先生的《周易内外传》,这也是易学名著。我在准备《易经》讲义的时候,这些都是主要的参考书籍,另外还参考了其它一些易学书籍。大家平时如果看到了这些书籍,就算没有时间看,买回来放在家里也是好的,这些都是经典的传世之作,放在家里装装门面也好嘛。这些书买回来,看得进去就看,看不进去就暂时放在一边,总有看得进去的时候。一旦看进去,找到味道了,一下就会欢呼雀了。那么,按我们书院的这个传统下来,本光法师方山易学的《系辞》部分,也是我们学习参考的重要篇章。总之,通过这次对《易经?系辞》的共同学习,结合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儒家经典、佛家经典、道家经典,能够从中找到身心性命修养的感觉,就达到目的了。
  
  孔夫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我们在座的大多都没有五十岁,学易的时间比孔夫子还要充分,所以有所成就的希望也很大。今天上面说的这些,就当作这次学习《易经》的前言,下一次我们就正式学习《系辞》的内文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