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学习的方式方法

 传统文化网站 2010-12-13

17学习的方式方法

【原文】问楛1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

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2,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3交匪舒4,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译文】问不正当问题的人,不要告诉他;告诉不正当之事者,不要去问他;诉说不正当之事者,不要去听他的;有凭意气来争论的,不要去与他辩论。

所以,必须是经由一定的道路而来的,才能接待他;不是这个道路的,就避开。所以,对社会行为规范恭敬的,然后才可以和他谈论一定的道理;言辞能顺从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的,然后才可以和他谈论人生道路的道理;脸色显得乐意,然后才可以和他谈论道路的精深极致。所以,不可以和他谈论而又谈论了的就称为是骄傲,可以和他谈论而不谈论的就称为是隐瞒,不看清楚对方的神色就和他谈论的就称为是盲目。所以,君子不骄傲、不隐瞒、不盲目,谨慎地对待来请教的人。《诗经》上说:交往使他彼此舒,这是天子所赐予。说的就是这样。

【说明】本节紧接上节,亦是学习的方式方法问题。那么,怎样辨别什么人是良师,什么人是英才呢?问不正当问题而告诉了的,必然也就不是良师。而告诉了不正当之事的老师,就更不是良师,因此不要再去问他。荀子的这段话很象孔子所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就是说,不是符合社会行为规范的事不看,不是符合社会行为规范的话不听,不是符合社会行为规范的话不说,不是符合社会行为规范的事不做。那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就会容易一些。荀子的这段话其实也是孟子的:“君子有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注脚,愿得英才而教育之,才是良师;不论什么样的“才”都教育之,也就是一个庸师,当然,这不包括初级教育。

——————————————————

【注释】1.楛:(ku苦)《荀子·荣辱》:“其定取舍楛僈,是其所以危也。”《荀子·富国》:“芒轫僈楛。”这里用为恶劣,不正当之意。

2.方:《诗·小雅·甫田》:“以社以方。”《论语·先进》:“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荀子·王霸》:“使臣下百吏莫不宿道乡方而务。”《荀子·臣道》:“推类接誉,以待无方。”《韩非子·六反》:“学道立方,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这里用为道理之意。

3.匪:《易·比·六三》:“比之,匪人。”《诗·鄘风·定之方中》:“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牝三千。”《诗·小雅·小旻》:“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广雅·释言》:“匪,彼也。”这里用为彼此之意。此句原诗是:《诗·小雅·采菽》:“彼交匪纾,天子所予。”原意应是:交往使他彼此舒缓,这是天子所赐予。

4.舒:《诗·陈风·月出》:“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大雅·江汉》:“匪安匪舒。”《礼记·大学》:“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淮南子·本经》:“赢缩卷舒。”《说文》:“舒,伸也。”《广雅》:“舒,展也。”这里用为舒缓之意。《诗·小雅·采菽》原字为纾,舒同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