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荀子日课012 尊师重道,作为学生,对老师究竟要有怎样的态度

 新用户7922tYMY 2021-07-28

每天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日我们进行《荀子日课》第12讲欢迎你留言交流。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荀子1·12)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

虽说有教无类,但对于学生的问题,老师也是有选择的,不是随便问题都回答的。

提问粗鄙庸俗之事的人,就不要告诉他;告诉粗鄙庸俗之事的人,就不要去追问;谈论粗鄙庸俗之事的人,就不要去听。遇到争强好胜的人,就不要和他争辩。杨倞注曰:

楛(kǔ),与苦同,恶也。问楛,谓所问非礼仪也。凡器物坚好者谓之功,滥恶者谓之楛。

聪明人从不做无谓的争论。虽说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即使争胜了,又如何?徒然浪费时间,浪费口舌,为他人洗耳而已。
 
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

只有遵循礼义之道来请教的人,才去接待他;不合乎礼义之道,就躲开。

道不同不相与谋,当两个人的认知不在一个层次上,价值取向迥然不同,没有一个共同的支撑点,怎么能争出个结果来。

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

作为学生,对老师、对学习究竟要有怎样的态度呢?

见请教的人礼貌恭敬,然后才可以和他谈论道的大意。见其人说话和顺,然后才可以和他谈论有关道的具体内容;见其人态度谦虚顺从,然后才可以和他谈论有关道的最精深的义蕴。

道之方,道之理,道之致,是由浅入深,请教的人修养程度不同,老师所教的深度自然也就不同。向老师请教问题,必须礼恭、辞顺、色从。日本学者物双松注曰:

礼恭,是初接时观其礼貌。辞顺,是答问时观其言语。色从,是其心意肯否见于颜色。语自有次第:道之方,言大纲也;道之理,言条理细密处也;道之极,言其极处也。自浅至深。
 
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不可以跟他说却说了,叫做轻慢;可以跟他说却不说,叫做隐瞒;不观察对方的神态反映就和他说了,叫做盲目。君子不轻慢、不隐瞒、不盲目,谨慎地对待请教的人。郝懿行注曰:

谨顺其身,身犹人也。此谓君子言与不言,皆顺其人之可与不可,所谓时然后言,人不言其言。

与人交谈要有眼力劲,因时因地而制宜。孔子亦曰:
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日课428丨说话要看场合,坦诚有眼色

正如《诗经》所言:“与人交往不怠慢,天子赞许。”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杨倞注曰:

《诗·小雅·采菽》之篇。匪交,当为彼交。言彼与人交接,不敢舒缓,故受天子之赐予也。

郑笺言曰:

彼与人交接自偪束如此,则非有懈怠舒缓之心。天子以是故赐予之。

与人交往要行之以礼,懂得自我约束。
我们已经逐字逐句学习完《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德经》,家训《聪训斋语》《澄怀园语》《曾国藩教子书》。《荀子日课》《家塾教学法》正式开讲。
关注尔雅书苑,读懂中国经典,涵泳儒雅人生。

温故知新

荀子日课011丨做人做事要有师法,避免盲人骑瞎马

荀子日课010丨人生遇到一个好的导师,会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荀子日课009丨为自己而学,做一个有有趣灵魂的人

荀子日课008 学习让人成为人,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

荀子日课007 坚持读书学习的人,即使再笨,一旦开窍,其人生也如开了挂一般

荀子日课005 学以致用,学习之目的在于立身处世

荀子日课004 不要被环境毁掉,你要学会选择利于自己成长的环境

荀子日课003丨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也是最有前途的人

荀子日课002 自助者天助之,学习改变命运

荀子日课001 学不可以已,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日课温故 

老子道德经日课(全)附阅读书目

论语温故(全)20篇500讲

孟子温故(全) 14篇305讲

古本《大学》(全)36讲

《中庸》日课(全)60讲

涵泳诵读 

日诵丨声律启蒙 上平十五卷全 (诵读版)

家风传承

家训丨曾国藩教子书(全)

家训《聪训斋语》全文丨父子双宰相、六代翰林,曾国藩倍加推崇的家训

家训《澄怀园语》全文丨父子双宰相、六代翰林,曾国藩倍加推崇的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