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德镇官窑(上)

 华夏董氏大全 2010-12-13

景德镇官窑(上)

2009-09-14 12:13:23 

 峰峦独耸的珠山,自古就是景德镇的象征。相传秦代的番君吴芮曾立马此山,因而始称立马山;又因其周围山势蜿蜒,犹如五龙环绕,此山如翠珠落于其间,形成五龙抱珠之象,因而称为珠山。唐代以来,这里亭阁继立,唐代称聚珠亭,宋代称中立亭,明代称朝天阁、环翠亭,清代改称文昌阁。20世纪初才又重建亭台而称龙珠阁。今天新建的龙珠阁仍位于珠山旧址之上,更加气势恢弘,巍峨壮观。   

早在元朝时(1278年),蒙古统治者就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瓷局的所在地就在龙珠阁周围地带。明清两代御窑厂的范围南抵珠山路,北到斗富弄,东临中华路,西至东司岭,总面积为54300平方米。御窑厂是专为皇家烧造瓷器的工厂,在明朝叫“御器厂”,到了清朝改为“御窑厂”,大家习惯称之为“官窑”。从元代浮梁瓷局开始到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御厂制度结束,这里连续为封建帝王烧造御用瓷器达600多年。

  明清之际,龙珠阁是御窑厂后山的山顶,站在这里可以俯瞰御窑厂的全貌。所以从明朝开始,该阁就是御窑厂的代表性建筑,并逐渐演化成景德镇的标志性建筑。现在为景德镇官窑博物馆所在地,里面陈列着明代以来御窑厂产品的修复件。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窑制度早在宋朝就开始了,北宋官窑设在汴梁(今开封)附近,南宋官窑就在首都临安(今杭州)。为什么元朝要在距元大都(北京)非常遥远,而交通又极不便利的景德镇设官窑呢?这与元蒙王朝崇尚白色的习俗有关,元代文献中就有“国俗尚白,以白为吉”的记载,他们甚至把白马所产的奶指定为蒙古帝国的创建者成吉思汗家族的专用饮料。那么王室所需的祭器与日用器皿必然也要求“洁白无疵”。宋元之际中国瓷业生产的情况,北宋时南、北名窑林立,但宋、金“靖康之战”以后北方名窑在战乱中衰落,而南方窑场则因宋室南渡,经济、文化重心南移,广泛吸取北方的先进技术,出现了昌盛局面,其中以浙江龙泉窑、江西吉州窑和景德镇窑更为出色。但龙泉窑是烧造青瓷、吉州窑是烧造黑瓷和褐黑色彩瓷的窑场,只有景德镇能生产精美的白瓷,那么元王朝把瓷局设在景德镇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瓷局设立后为元蒙王朝烧制了大量精美的青花、釉里红和卵白釉瓷器。然而浮梁瓷局的烧造时间只维持了74年,后因受元明战争的影响而终止。

  明王朝于朱元璋称帝之初的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设立御器厂,专事宫廷用瓷的烧造。此后,御器厂一直保持较大的生产规模。据文献记载,明清官窑有23个作坊。这些作坊中除了直接从事瓷器生产的作坊如大碗作、酒盅作、碟作、盘作、画作、写字作等等之外,还有其它的与制瓷相关的辅助行业的作坊,如打造利坯刀的“铁作”。类似这种还有:泥水作、大木作、小木作、船木作、竹作、漆作、索作、桶作等。有了这些作坊,不但御用瓷器可以全部在厂内烧造完成,制瓷设备、制瓷工具也可以在厂内制作,就连包装材料、运输工具都能在厂内制作完成。

  御窑厂的西围墙边的沟道里填满了碎瓷片,但没有和匣钵、垫饼等窑具堆在一起,这与其他窑业堆积完全不一样。这种堆积现象可以告诉我们另外一些情况。原来,陶瓷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次品和废品,为了能按时、按质、按量向皇上交纳所需的贡品,御厂就必须生产数倍于计划的贡品。那么对多余的和落选的贡品怎么处理呢?如果我们检索一下清代的唐英档案,可以看到清代落选的贡品可以按成本估价变卖,但是在明代不仅不能出售,还要彻底摧毁,深埋在御窑厂内。象这样的堆积在御厂内还有很多,它们先后被考古工作者细心地发掘出来,经过清洗、分类、修复后,成为现在在龙珠阁官窑博物馆内看到的那些珍贵藏品。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自1982年以来,配合市政建设,在官窑遗址中发掘出十数吨历朝官窑标本,当年御器厂的生产规模由此可见一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