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陵颢鉴禅师

 自问心如何 2010-12-15




【巴陵颢鉴禅师】
  岳州巴陵新开院颢鉴禅师,初到云门,门曰:雪峰和尚道,开却门达磨来也。我问你作么生?师曰:筑著和尚鼻孔。门曰:地神恶发,把须弥山一掴 跳上梵天,拶破帝释鼻孔,你为甚么向日本国里藏身?师曰:和尚莫瞒人好。门曰:筑著老僧鼻孔,又作么生?师无语。门曰:将知你只是学语之流。师住后,更不作法嗣书,只将三转语上云门。僧问:如何是道?师曰:明眼人落井。问:如何是吹毛剑?师曰:珊瑚枝枝撑著月。问:如何是提婆宗?师曰:银碗里盛雪。门曰:他后老僧忌日,只消举此三转语,足以报恩。自后忌辰,果如所嘱。僧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曰:鸡寒上树,鸭寒下水。问:三乘十二分教即不疑,如何是宗门中事?师曰:不是衲僧分上事。曰:如何是衲僧分上事?师曰:贪观白浪,失却手桡。问僧:游山来,为佛法来?曰:清平世界,说甚么佛法?师曰:好个无事禅客。曰:早是多事了也。师曰:上座去年在此过夏了。曰:不曾。师曰:与么,则先来不相识。下去,师将拂子遗僧。僧曰:本来清净,用拂子作甚么?师曰:既知清净,切勿忘却。﹝梁山观别云:也须拂却。五灯会元-卷十五
 

 

巴陵三转语 <佛光大辞典> 中的 解释:
 禅宗公案名。又作巴陵三句。指岳州巴陵颢鉴禅师用以提撕学人,令彼等转迷开悟之三句话。即‘银碗里盛雪’、‘珊瑚枝枝撑着月’、‘鸡寒上机,鸭寒下水’等三句。人天眼目卷二(大四八·三一三上):‘僧问巴陵:“如何是提婆宗?”陵云:“银碗里盛雪。”问:“如何是吹毛剑?”陵云:“珊瑚枝枝撑着月。”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陵云:“鸡寒上机,鸭寒下水。”’云门文偃闻此三句话,大为激赏,乃言(大四八·三一三上):‘他日老僧忌辰,只举此三转语供养老僧足矣!’

巴陵三转语 佛学大辞典 中的 解释:
(名数)碧严十三则评唱曰:“巴陵深得云门脚跟下大事。(中略)出世后而法嗣于云门,先住岳州巴陵,更不作法嗣之书,只将三转语上云门如何是道,明眼人落井?如何是吹毛剑,珊瑚枝枝撑著月?如何是提婆宗,银碗里盛雪?云门云:他日老僧忌辰,只举此三转语即足报恩。自后果不作忌辰斋,依云门嘱只举此三转语。”

(公案)巴陵,谓岳州颢鉴禅师也。碧严第十三则评唱曰:“师,常缝坐具行脚,深得他云门脚跟下之大事,所以奇特。后出世为云门法嗣,先住岳州巴陵,不更作法嗣之书,只得三转语上云门。如何是道?明眼人落井。如何是吹毛剑?珊瑚枝枝撑著月。如何是提婆宗?银碗裹盛雪。云门云:他日老僧忌辰,只举此三转语报恩足矣。自后果不作忌辰之齐,依云门之嘱,只举此三转语。”

巴陵三转语 佛教术语汉英 中的 解释:
The three cryptic sayings of Hojin
颢鉴 styled Baling, name of his place in Yuzhu 岳州. He was the successor of Yunmen 云门. 'What is the way ? The seeing fall into wells. What is the feather-cutting sword (of Truth)? Coral branches (i. e. moonbeams) prop up the moon. What is the divine (or deva) throng ? A silver bowl full of snow. '

【颢鉴】

五代宋初之僧。籍贯、生卒年均不详。为云门文偃之法嗣,居于岳州巴陵(湖南岳阳)新开寺,故称巴陵颢鉴。善辩,有鉴多口之称。[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联灯会要卷二十六][佛学大词典]

 

【银碗里盛雪】

禅宗公案名。为云门文偃之法嗣巴陵颢鉴三转语之一。表生佛一如之真源,示平等即差别,差别即平等之意。又作巴陵银碗里、巴陵银碗盛雪。盖白银碗里盛雪,二物一体,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碧岩录第十三则(大四八·一五三下):僧问巴陵:如何是提婆宗?巴陵云:银碗里盛雪。”’提婆者,从龙树传承佛心宗而成为西天十五祖,即迦那提婆尊者(梵Ka^n!adeva ),曾于赤幡之下折伏外道。此公案中,僧问巴陵如何是提婆宗一句,系表示巴陵与提婆有相通之处。盖提婆以辩才著称,依言句举扬正法,故所创之宗,称为提婆宗。又巴陵亦以辩才无碍著称,此乃与提婆相通之处,故僧作此问。又巴陵谓银碗里盛雪,意谓相似而非一致,相混而能分别二者相异之处,引申指巴陵之宗风,虽通于提婆宗,然仍有自己独创之处。[五灯会元卷十五、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三十五、禅宗正脉卷十五](参阅巴陵三转语’1388

    有一则禅宗公案云:僧问巴陵颢鉴禅师:“如何是提婆宗?”巴陵道:“银碗里盛雪。”提婆尊者,是第十五组,极善言语。然在禅师看来,最美的是真理,是内外莹彻,一片冰雪心,看不到语言,这是智之清境。
 

巴陵三转语

僧问:如何是道?”(巴陵颢鉴禅师)曰:明眼人落井。问:如何是吹毛剑?”师曰:珊瑚枝枝撑着月。问:如何是提婆宗?”师曰:银碗里盛雪。

品析:巴陵颢鉴禅师是云门文偃禅师的弟子,住湖北岳州新开禅院。他这三转语一出,立即传诵天下,诸方大德无不称颂。的确,他这三转语清新别致,既平实,又深刻。如答如何是道?”“明眼人落井。明眼人落入井中,可知他未上正道,在瞎撞乱碰。在这样的反差中,既不犯当今讳,又使人能顿时省悟。又如如何是吹毛剑?”——智慧宝剑。他说:珊瑚枝枝撑着月。境界极美,禅意也极准确。这如同一张静止的画面,思维活动就凝固在那里,使人不知不觉进入言语道断之中,从而见道开悟,得到自己的吹毛剑。第三是答提婆宗,提婆是龙树菩萨的弟子,是禅宗的西天第十五祖。巴陵禅师的回答也很美,银碗里盛雪,银与雪浑然一体,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对他这三转语,云门禅师对此评价极高,说:以后逢我忌辰,只须举此三转语,足以报恩。历代祖师为此所作的偈颂也不少。下面我们看有关的偈颂。

雪窦重显颂提婆宗

老新开,端的别,解道银碗里盛雪。

九十六个应自知,不知问却天边月。

提婆宗,提婆宗,赤幡之下起清风。

品析:雪窦重显是云门宗的第四代传人,是北宋时中兴云门的重要禅师。他所作的《颂古百则》传诵天下,在文字禅上有着崇高的地位。这首偈颂,就是《颂古百则》中的一首。

老新开,端的别,解道银碗里盛雪。”“新开,即巴陵颢鉴禅师所住持的新开禅院。对丛林长老,一般都以寺院之名称呼,而不直指其名。如临济义玄称临济,洞山良价称洞山,云门文偃称云门。这大概是中国回避名讳在寺庙中的表现吧。这句的意思是,这位老新开禅师真的是了不起,他居然懂得银碗里盛雪这样的道理。一个人的修行,如果达到银碗里盛雪的火候,内外澄彻,真的就不简单了。庄子说澡雪精神,更何况身心内外浑如银雪。

九十六个应自知,不知问却天边月。在提婆的时代,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提婆菩萨曾一一与之交锋辩论,并击败了他们。这些辩论收集成文集,就是著名的《百论》,与龙树菩萨的《中论》、《十二门论》一起共称《三论》。雪窦禅师这一句的意思是九十六种外道在与提婆菩萨交锋时应自知”——应有所体会啊!他们怎么不明白呢?若不明白,何须与提婆辩论,还不如去问天边月,这样还少费口舌心智。

提婆宗,提婆宗,赤幡之下起清风。这是雪窦禅师以赞叹作结。提婆菩萨的宗旨是什么呢?还不就是那吹动赤幡,同样使人爽快的清风。天地万物昭然示人,明明白白,无须多说啊!

举僧问巴陵:如何是提婆宗?巴陵云:‘“银碗里盛雪。’”

巴陵颢鉴禅师也是云门祖师门下的一代高僧,是云门宗的第二代祖师。当年,他参云门祖师,就后来有那么三个转语。有人问他:如何是道?他回答说(他下的转语是):明眼人落井。有人问:如何是吹毛剑?他说:珊瑚枝枝撑著月。有人又问:如何是提婆宗?他说:银碗里盛雪。云门祖师听了他这三转语就说:以后老僧忌日,只消举此三转语,足以酬恩。百年之后,别人只要把这三转语举来作供养,就足以酬师恩了。也就是说云门祖师对这三转语的评价是非常的高的。

 这个公案,人多错会,道此是外道宗——有什么交涉!”“如何是提婆宗?如果对禅宗史,特别是印度这二十八代祖师的传承不熟悉的话,那么就会乱说。成都解放前,有位居土讲《般若般罗蜜多心经》,他说什么叫般若般罗蜜多呢?打坐的时候,舌顶天堂,坐久了以后,津液就出来了,你把它吞下去,这个就叫般罗蜜。竟有这样神说、乱说的,这就说明他对佛教的教理一窍不通。什么叫提婆宗?有的人说是外道宗。所以,这也是开黄腔,他不知道提婆是禅宗的第十五祖提婆尊者,亦是外道中一数啊!以前,他也是婆罗门——古印度的人基本都信奉婆罗门教,后来因与佛法有缘才入佛门的。

因见第十四祖龙树尊者,以针投钵。龙树深器之,传佛心宗,继为第十五祖。《楞伽经》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马祖云:凡有言句,是提婆宗。只以此个为主,诸人尽是衲僧门下客,还曾体究得提婆宗么?若体究得,西天九十六种外道,被汝一时降伏;若体究不得,未免著返披袈裟去在,且道作么生?若道言句是,也没交涉;若道言句不是,也没交涉。且道马大师意在什么处?后来云门道:马大师好言语,只是无人问。有僧便问:如何是提婆宗?门云:九十六种,汝是最下一种。’”你看,这一段好精彩。

什么是提婆宗,在《五灯会元》里,《景德传灯录》里,在《付法藏经》里,对提婆尊者都是有介绍的,我们这就不细谈了。他以前是外道,后来见了龙树菩萨。见龙树菩萨时以针投钵”——以一枚针作供养,其中的机趣非一般人所能知啊!龙树菩萨觉得他的根气与众不同,于是就把他收为徒弟,并把佛心宗就传给他,他就成了禅宗的第十五祖。《楞伽经》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马祖就经常引用这一句来说法,并且又下了很精彩的语句:凡有言句,是提婆宗。你想这怎么理解?你说言句、提婆,一会又是婆罗门,一会又是西天的第十五祖,到底他是凡是圣?我们如果用凡人的情解来领会的话,在这我们就要弄糊涂。

实际上,我们既是凡又是圣,我们烦恼现形的时候,我们就是凡;我们菩提放光的时候,我们就是圣。但是凡圣两头一并打却,那个时候又是什么?只以此个为主,诸人尽是衲僧门下客,还曾体究得提婆宗么?大家想一想怎么去体究?如何体究得?那么,西天九十六种外道,被汝一时降伏。我们怎样降伏外道?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就是外道,这个也没有什么多说的。如果我们离开了此心,离开了真如,离开了缘起性空,不论怎么谈,你都容易落入外道门中啊!九十六种外道,怎样一时被降伏呢?在印度有这样的规矩,如果两家辩论,辩论输了的一方,要反披袈裟。更严重的,要自断项上人头。自断项上人头对修行人来说,未免太残酷了一点。

当年,玄奘大师在那烂陀寺,与外道婆罗门辩论的时候,是拿脑袋来担保的。输了就取项上人头,那个很厉害的。但一般都是反穿袈裟,就是一种侮辱,没脸面。且道作么生?若道言句是,也没交涉;若道言句不是,也没交涉。我们想一想,我们能离开语言文字吗?能离开思维吗?不能离开,没有人是能离开思维言句的。但是思维言句又不是,你怎么去感觉呢?禅宗的麻烦就在这里,又不需要你在语言文字里面去作活计,但又离不开语言文字。一方面,又要学佛的经论,但是又要你把这个知见障弄到一边去。学是要学,但是,千万别成了知见障。所以,这里面真的是难,学法难,学佛难,参禅难。

【冯学成】

 

佛学大词典——【巴陵吹毛剑】


【巴陵吹毛剑】 禅宗公案名。又作吹毛剑。巴陵颢鉴三转语之一。碧岩录第一○○则(大四八·二二三中):僧问巴陵:如何是吹毛剑?陵云:珊瑚枝枝撑着月。”’吹毛剑,指锋锐之剑,毛发置于其上,仅须轻轻一吹即可断为二;就心性而言,则喻指般若智剑之作用,其光芒之锋锐能照破万象,截断乾坤。巴陵所答,盖谓涤尽无明妄念而心性炳然之时,犹如珊瑚枝,一一撑映天边之月,八面玲珑,显示光境双亡双收之运用自如,乃寓头头物物皆是吹毛剑之意。其言外之意,即谓更须看取人人具足、个个圆成之般若自性。

 
巴陵颢鉴禅师斋【五灯会元卷十五】

    
岳州巴陵新开院颢鉴禅师,初到云门,门曰:雪峰和尚道,开却门达磨来也。我问你作么生?师曰:筑著和尚鼻孔。门曰:地神恶发,把须弥山一掴孛跳上梵天,拶破帝释鼻孔,你为甚么向日本国里藏身?师曰:和尚莫瞒人好。门曰:筑著老僧鼻孔,又作么生?师无语。门曰:将知你只是学语之流。

    
师住后,更不作法嗣书,只将三转语上云门。僧问:如何是道?师曰:明眼人落井。问:如何是吹毛剑?师曰:珊瑚枝枝撑著月。问:如何是提婆宗?师曰:银碗里盛雪。门曰:他后老僧忌日,只消举此三转语,足以报恩。自后忌辰,果如所嘱。主

    
僧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曰:鸡寒上树,鸭寒下水。问:三乘十二分教即不疑,如何是宗门中事?师曰:不是衲僧分上事。曰:如何是衲僧分上事?师曰:食观白浪,失却手桡。问僧:游山来,为佛法来?曰:清平世界,说甚么佛法?师曰:好个无事禅客。曰:早是多事了也。师曰:上座去年在此过夏了。曰:不曾。师曰:与么,则先来不相识。下去,师将拂子遗僧。僧曰:本来清净,用拂子作甚么?师曰:既知清净,切勿忘却。〔梁山观别云:也须拂却。〕斋
 
 

1.  景德传灯录_卷二二

岳州巴陵新开颢鉴大师初在云门。云门举。雪峰和尚云。开却门达磨来也。问师意作么生。师曰。筑著和尚鼻孔。云门曰。修罗王发业打须弥山一掴。[-+]跳上梵天报帝释。尔为什么却去日本国里藏身。师曰。莫恁么心行好。云门曰。汝道筑著又作么生。师住。后僧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曰。鸡寒上树鸭寒入水。僧问。三乘十二分教即不疑。如何是宗门中事。师曰。不是衲僧分上事。曰如何是衲僧分上事。师曰。贪观白浪失却手桡。师将拂子遗人。人问曰。本来清净用拂子作什么。师曰。既知清净莫忘却(梁山别云。也须拂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