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别书画应注意的几点

 华夏董氏大全 2010-12-16

鉴别书画应注意的几点

  书画作伪,真正流为风气,大概是从宋代开始。唐代虽临摹古人名迹,但都是公开的,或双钩,或廓填,但是到了宋代,就有人有意的作伪了。宋人王诜拿当时人米芾所临的王献之鹅群帖,把纸染旧,使公卿题跋,后来被米芾揭破,传为笑柄(见《米芾书史》)。明董其昌也称:“宋元名画,一幅百金,鉴定稍讹,辄收赝本,翰墨之事,谈何容易。”由此可见,宋明各代,伪画已很多了。明清之际,苏州、扬州,有一些人,专门临摹仿绘宋、元、明各代名画,俗名苏州片。清钱泳《履园画学》称:“作伪书画者,自古有之,如唐之程修已伪王右军,宋之米元章伪褚河南,不过以此游戏,未必以此射利也。国初苏州专诸巷,有钦姓者,父子兄弟,俱善作伪画,近来所传之宋元人如宋徽宗、周文矩、李公麟、郭忠恕、董元、李成、郭熙、徐崇嗣……诸家,小条短幅,巨册长卷,大半皆出其手,世谓之钦家款。……就余所见,若沈氏双生子老宏、老启、吴廷立、郑老会之流,有真迹一经其眼,数日后必有一幅,字则双钩廓填,画则模仿酷肖,虽专门书画者,一时难能,以此获巨利,而愚弄人。”因为当时苏州、扬州,收藏家较多,可以有很好的真迹底本,供来临摹。这类画,在今天看来,虽属伪品,也仍有它一定的历史价值。
  鉴别书画与鉴别其他古物不同,多数古物有它的一定的出土地点,或与之相联系的其他古物,比较容易鉴别。书画是传世品,往往都是孤立地流传,在鉴别上就比较困难。因此,鉴别书画的真伪首先要深刻研究各时代各流派的不同的风格与手法,其次要能了解一般的作伪方法。书画作伪的方法,就我个人知道的大约有以下几种:
  当时模仿或后世模仿:临摹原画必须技术很高才可以逼真。有的是画家本人生存时,就有人仿作,如现在的人仿齐白石作品,传到后来,就使人比较难辨真伪。有的是后人仿古人,用旧纸或旧绢,临摹真迹,款识印章,完全一致,此种伪品,也比较难以识别。例如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董其昌、傅山、石涛、石溪、徐渭、王翬、恽寿平、高凤翰、黄慎等人的作品,往往有如此的伪品。但明代以前的人所仿的古书画,其本身已具有历史价值,还是值得重视的。
  根据着录及法帖虚造或描抄:有些古代的着名书画,因为经过水火兵灾,久已毁灭无存,但仍见於前人着录,有的人就凭借着录,用旧纸或旧绢,想像原件内容、款识、题跋,一一伪作;或按古人法帖,择其一段,用旧纸描抄。有人用旧纸描抄的敦煌小件文书、戒牒、古籍残卷,就有些鉴赏家,有时也不免受骗。
  新画染旧:把新画染旧以仿古人,如纸本色用鼠灰,绢本色用麦黄。更有一种染成磁青地的作品,用金绘或彩绘,题款邹一桂、蒋廷锡、郎世宁、丁观鹏。此类书画,往往有乾隆玉玺,用清宫装裱式样,冒充故宫书画。日本投降后,长春伪宫的书画大量流散东北市上,其中有许多就是溥仪当年借赠溥杰名义盗出的故宫名贵书画,当时北京书画商纷纷出关收购,因此这类书画价格顿高,一时东北市上忽然发现冒充长春伪宫散出的伪画,以致受欺者大有人在。此类伪画,其质地即用染旧的办法。
  旧画补题或换款:旧画住住无款,如宋院画或明人绢地大幅画,都是如此。作伪的人就给它添上一个名人款识,或在画史汇传、人名大辞典等书中,查出一个宋元冷僻的人名,题作款识,以求厚利。此外,有的画已有本款,但作者的名望不高,因此裁去本款,改题大名家。明砢玉《珊瑚网画继》称:“无名人画甚佳,今人以无名为有名,不可胜数,故谚云:牛即戴嵩,马即韩干,鹤即杜荀,象即章得是也。”把名人的款加在画上,这样,原画就被剪裁,或缺一边,或缺一角,或缺上端,或缺下端,所以画身必受影响。后题之款,与原画墨色决不能一致,其地位也不能如原画的自然,影响画的格式气韵。屏幅的原款往往在最末一条,有人就把八条屏幅改为两个四幅屏,而在无款的四幅中,填写名家新款。册页若是十二开,原款的最末一开,则保存八开,或十开,添补新款,藉以谋利。此种办法,俗名小名家改大名家。
  原画与题跋割裂:题跋可以说明书画的流传及本身的价值,有的商人为了图利,把原画与题跋分离,以原画的跋补绘新画,或用旧画改款,重新装裱使与原跋一致。此种办法,多用于手卷或册页,往往使人误认为题跋是真迹,则画必无疑问。有的把旧画添补新跋。清周亮工《书影》称:“余所藏春山读书图,是元人无款画,后人假唐六如一诗于上,不知六如笔境,断不能臻此,欲以重画,反为画累。”古画中如此之例极多。此外还有用装真画的木匣,改装伪画的。
  旧画揭二层:裱画匠技术很高,可以把一幅用宣纸作的书画,揭为二层,上层清晰,下层墨色较淡,就仿照上层画意,添补黑色,冒充真迹。此类伪造的书画,因为原来是与上层粘合的,所以表面常常带有浮毛。
  代笔:有名的书画家,因为平日很忙,有的还从事政治文学活动,因此往往有专人代作。清朱彝尊《曝书亭集》卷十六,《论画绝句十二首》之一:“隐君赵左僧珂雪,每替容台应接忙,泾渭淄渑终有别,漫因题字概收藏。”自注称董其昌疲于应酬,每请赵文度及僧珂雪代笔,亲为书款。由此可见,代笔乃画家常事,近代不少有名的画,也时常由他的弟子代作。
  此外,对书画内容的衣冠制度,家具器物,作者身世,社会背景,以及纸张绢素(如唐多用硬黄纸,宋、元多用麻纸,明清多用棉纸,唐、五代多用粗厚绢,宋、元多用轻细绢,明绘手卷多用细绢,立幅多用粗绢,明末清初,流行泥金笺及洒金笺,还有花绫及素绫),墨色浓淡(凡真迹彩色墨色俱入纸绢,染透纤维,伪品彩色黑色,皆浮在表面),题款格式(宋以前人画多无款,若有款,则在石罅或树间,元、明人画有些人用行楷书,有些人用篆隶书,清人题款多用行楷书,并多喜题诗),文字称呼(题款称呼,只有明、清之际盛行“老年翁”“老词坛”“老社长”这一类名词),图章印色(宋以前多用铜章,元、明以来用石、玉章,明代及以前多用水印色,以水调朱,涂之使厚,清代始用油调朱,至乾隆时始用八宝印泥),裱工新旧(从装裱用的锦、绫、绢、纸,可能看出书画的装裱时代。如系揭旧重裱的书画,应审查质地之完残,有无修补。有的书画经揭裱后,其上款有时被无知者挖补;或立幅屏幅裁条,改裱册页等,均是书画缺点),收藏印章(古画流传较久,其收藏鉴赏图章必多,因此鉴定名画,必须注意收藏图章),流传着录(法书名画,十之八九,都是流传有绪的东西,题跋必多,并见于很多的公私着录,如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宋宣和《画谱》,元汤垕《画鉴》,明朱谋垔《画史会要》,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安岐《墨缘汇观》等。又清彭蕴灿《画史汇传》,金陵大学《历代着录画目》,燕京大学《清代书画家字号引得》等书,都是对历代书画家,及其作品叙述较为详细的参考书),在鉴别书画时,都要仔细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