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丹霞天然

 自问心如何 2010-12-16
   

                        

焚佛天然丹霞魂

 

 

 

 

丹霞寺内现代人刻的天然祖师像

  □记者 盛夏 文图

  你如果不喜欢热闹,丹霞幽僻。你若想与神交通,这里有“神异灵性”。

  丹霞寺之神异,缘于开山祖师天然,他是六祖慧能的四世法孙。

  丹霞寺北边4公里处有一地名叫八里庵,此处是天然禅师最早建庵说法之处。“这儿原有天然禅师墓塔,可惜塔已被毁,只剩一个土坑了。”丹霞寺知客妙心师傅道。

  据资料记载,当年天然圆寂,膳部员外郎(管祭祀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司局级)刘轲为其写了纪德碑文,皇帝颁诏谥“智通禅师”,弟子定其塔号为“妙觉”。

  墓塔虽已不存,但寺中至今一直有其供奉处。丹霞寺最北边也是其最高点有简朴后花园,后花园西侧是更简朴的天然祖堂,低矮的三间房屋,正中供奉天然禅师像,两旁供奉的是庞居士和天然大弟子道明。

  天然俗名无考,祖籍有多种说法,南阳邓州说是其中一种。相传天然自幼学习儒家经典,为走仕途,曾赴京考试,在旅店内梦见白光满室,解梦者说这是“解空出家之兆”。天然心有所动。

  再往前行,他又遇见一位行脚禅僧。闲谈时,禅僧问他:“仁者何往?”天然答:“选官去。”禅僧叹息:“选官何如选佛?”

  天然一听“选佛”二字,想起梦兆,便问:“选佛当往何所?”禅僧答:“今江西马大师(马道一,尊称马祖)出世,是选佛之场,仁者可往。”于是,天然禅师便弃考,直奔江西洪州而去。

  一语被点醒,天然弃官“选佛”,端的洒脱。悟得虽快,但天然学佛之路并非坦途。到了马祖那里,马祖又劝他到湖南石头希迁禅师那里参学。

  天然赶到南岳,石头希迁禅师并未立即给他落发,而是命他去糟厂舂米。天然随分干各种杂活,干了三年。

  忽有一日,石头希迁禅师告知大家:“来日铲佛殿前草。”那一日,所有行者都拿着锄头等工具去干活,唯独天然端盆水,在大殿前的石头上洗头,然后胡跪(右膝着地,竖左膝高坐,是西域梵僧礼法)合掌。石头和尚知其已开悟,给他落发说戒。说法时,天然竟道:“和尚讲得太多了。”掩耳而出。

  天然开悟后,又往江西礼谒马祖。他径直来到马祖道场僧堂内,骑菩萨像而坐。大家极惊愕,报告马祖。马祖欣然笑道:“我子天然。”天然立即跳下,礼拜道:“谢师赐法号。”从此他便名为“天然。”

  “焚佛”狂僧“遇留”传法

  马祖给了天然法号,之后嘱咐他“遇留即止”,意即以后要在遇到“留”的标志之地创寺。

  天然离开马祖后,开始了漫长的游历。他天生有放荡不羁的精神,他的身上有多桩禅宗公案,最著名的是“焚佛”。

  有一年冬天,天然在洛阳慧林寺过冬,适逢天下大雪,寒冷无比。天然从大殿里取来木佛,烧了烤火。院主呵斥他道:“何得烧我木佛?”天然一边拨火灰,一边答道:“吾烧取舍利。”院主道:“木佛何有舍利?”天然道:“既无舍利,更取两尊烧。”院主一听,豁然而醒。

  他还有一件事情很出名: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某一天,天然横卧在洛阳天津桥上,正碰上留守郑公出行。郑公手下差吏大声呵斥让他走开,他镇定地躺着不动。差吏盘问姓名,他答:“无事僧。”留守郑公觉得他不同凡响,便供养衣服和米面。从此以后,洛阳人都翕然归信佛教。时人评价他:“学洽内外,能诗,清漪潇洒,有名一方。”

  元和十五年(820年),天然禅师说“我思林泉”,来到南召伏牛山一处所在,见山峦叠翠,问一山间老者此处地名,老者手指眼前的几座山峰道:“那分别叫大留山、二留山、三留山。”这几座山在现在丹霞寺的东南方,丹霞寺所在的留山镇,也得名于此。

  天然猛然忆起马大师之语,遂在此山中结庵传法。不到三年的时间,前来学法的徒众有三百多人。

  到了824年,天然得庞蕴居士相助,建成丹霞寺,传法世人。他是慧能的第四世法孙,尊奉慧能“顿悟说”。天然“焚佛取暖”,就是发扬“顿悟说”的典型事例,在中国禅宗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天然在丹霞寺另创禅律,教义简明,提倡僧徒不论地位高下,一律入僧堂坐禅。他常道:“岂有佛可成,佛之一字永不喜闻。”又谓:“今时学者纷纷扰扰,皆是参禅问道,吾此间无道可修,无法可证。”这是对“顿悟说”的最好注疏。

  他的这段生活,有唐代诗人綦毋潜《送天然禅师入丹霞山》诗可以佐证:“南山势回合,灵境依此住。殿转云崖阴,僧探石泉度。龙蛇争翁习,神意皆密护。万壑奔道场,群峰向双树。花飞不着水,水月白成路。今日观我身,归心复何处。”

  清代《南召县志》云:“天然禅师色若渥丹,灿如明霞,与丹霞山遥相辉映。”用其红面朱颜比照丹霞山丹崖赤壁光彩。中国佛教禅宗自六祖慧能以下,法名之前多冠以山名、地名(望)和寺名,以标榜宗派渊源和传承关系,如百丈(山名)怀海、南阳(地名)慧忠、归宗(寺名)智常等。天然禅师系禅宗法嗣,也不例外,自他在丹霞山辟创丹霞寺后,就在自己的法号之前冠以“丹霞”美名,人们通称他为丹霞天然禅师。

  丹霞寺内“问僧具眼”

  天然禅师还有一个“问僧具眼”的佛教公案。

  有一次他问一个随其学法的僧人:“甚处来?”僧云:“山下来。”

  天然接引学人,句句不离佛性根本义,这是问他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僧人的回答也像是个明眼人,他不说来的地名,回答“山下来”,好像检验一下天然是否道眼通明。

  天然极其透彻,要看此僧是否真的明眼人,便云:“吃饭了也未?”僧曰:“吃饭了。”

  天然禅师当然不会轻易放过他,又接着说:“将饭来与汝吃的人还具眼吗?”僧无语。

  天然禅师的意思是:“拿饭来给你吃的那个人,长了眼睛没有?供养明眼人吃饭才好,像你这样的懵懂汉,什么都不明白,供养你吃饭(即与你说法)岂不是瞎了眼?”这僧无话可说了。

  天然禅师圆寂于长庆四年(824年)六月,享八十六春秋。逝前他对弟子说:“备沐浴,吾欲行矣。”马上戴斗笠持手杖,穿鞋子,一只脚垂下还没挨着地面就圆寂了。

  他“圆寂”得很快,这对于佛教徒而言十分重要。学佛是为什么?是为了解决“生死”问题,活得高兴,死得快乐,死后要到佛界中享受无尽极乐。天然如斯“走”法,可与慧能媲美。

  慧能是在肇庆日思寺圆寂的,他把徒弟们叫来依次坐好,自己安详端坐至三更时分,对弟子们说“我走了”——就“走”了。这是常人难以达到的一种理想境界。

  天然洒脱不羁,自由放任“佛性”,在南召发挥到了极致。在伏牛山这块风水宝地上,他初建庵堂后建寺,虽在此生活时间并不长,但其杰出秉性识度堪称丹霞魂,可谓丹霞寺的精神支柱。寺焚了建,再焚再建,但天然祖基地不丢。薪尽火传,一代代僧人传承千余年。

  千年传承 名僧辈出

  丹霞寺可贵之处,是自天然开山之后,下传五十九代方丈。历史文献及历代碑碣中,对各代人物记载赓续有秩,中间虽有断代,但人物排序不乱。传到如今的第五十九方丈,是延法师父。寺内后花园内,建有历代方丈画廊。

  天然之后,各代丹霞寺僧都对天然尊崇有加。而天然本人,则对六祖慧能极尊奉。丹霞寺一处厢房中设有祖师殿,供奉着六祖慧能。

  禅宗是佛教的本土化,这一条禅路,从一苇渡江的达摩算起,经慧可、僧灿、道信、弘忍,到慧能是第六祖。慧能成为六祖前,曾与上座神秀辩偈,神秀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其意是慢慢读书修养根基就成佛了,是渐悟。慧能的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顿悟,明白这道理你就是佛。

  慧能成就了佛的最高境界,其唯心理论,比欧洲哲学家贝古莱早1000年,因此被称为“中国的释迦牟尼”。  

  继天然禅师之后,丹霞寺名僧辈出。第二代方丈云居道膺禅师,曾开堂讲学三十余年,徒众千余人。第九代方丈丹霞子淳禅师,亦是“门徒千人,盛冠诸方”。第十三代方丈长翁如净禅师,还曾主持过浙江天童寺,收日本僧道元,道元成为日本曹洞宗始祖(禅宗很重要的一个分支),该宗至今仍尊丹霞寺、天童寺为祖庭。第二十一代方丈灵隐文泰禅师在元至元十九年即1282年入主少林祖刹,同时兼丹霞寺方丈,前后达八年之久。

 

 

   

 

丹霞天然禅师的故事

 

丹霞天然本来准备去长安应试,参加科举,以谋个一官半职,也好光宗耀祖。
  这一天,他与庞居士相约,在前往长安途中,投宿于汉南的旅店。他在晚上睡觉时,忽然梦到满室的白光。这时,他心中满疑惑的,人尤其是在考试时,特别迷信,就去问了一位占卜的先生。
  这位占卜先生,应该也学了些佛法,竟然跟他讲:这是解悟空性的祥瑞。令他喜也不是,忧也不是,毕竟他是去考试当官的。弄个解空第一,虽然不错,但牛头不对马嘴,好没来由。
  这时,他们遇到一位禅者,禅者见到丹霞气宇不凡,就问他说:仁者,你要去哪儿呢?丹霞很骄傲地回说:选官去!大概他认为这一场试,是一定上的,当官绝没问题了。
  只见这位禅者竟笑说:选官如何去选佛呢?这句话,当场把丹霞吓得魂飞魄散,原来佛也可以选,那他选官干什么。至少佛没人管,当官还有皇帝老子管,看来选佛还是比较好玩。禅者的话激起了丹霞的满腔热血,就急切地问道:选佛应当往哪里去呢?
  禅者就指点他说:现在江西的马祖大师出世传法,那里正是选佛的好场所,仁者你可以前往。
  丹霞听了可乐了,竟忽然忘了要考试当官,急着去选佛,就直接跑到江西去找马祖了。
  丹霞才见了马祖,就忙着用手去拓着额头上的头巾。而马祖也仔细地观视他良久之后,竟说:南岳的石头禅师,是你的老师。
  马祖也不知道怎么看出来的,竟说丹霞的师父是石头禅师,就轻轻地将他推给南岳的石头禅师了。
  于是,丹霞又赶忙跑到湖南南岳,投礼石头禅师。石头就叫他:着槽厂去。就是到后院的碓米的厂坊。就当初五祖弘忍大师初见六祖慧能,不是也叫他着槽厂去吗?看来,丹霞有了好兆头。
  丹霞欢欣地礼谢石头,也没有问何时要选佛、怎么报名、之类的事件,就进入行者房中,随着大众的班次,辛勤执著地劳役,做起苦工了,如此经过了三年。
  忽然,有一天,石头禅师看到佛殿前的草太长了,想要除草,就告诉大众说:明日要割佛殿前的草。
  隔天,大众可忙和,每个人全副武装,各自准备了锹、钁等除草工具,等着大显身手。只有那丹霞不知是否听错了,或哪根筋不对了,就独独地用脸盆装水,沐浴头后胡跪在石头面前。
  石头见了后,就笑了笑,便为他剃发,又为他宣说戒法。没想到,丹霞也不想听戒,顶着光头竟然掩耳而出,又跑到江西去参谒马祖了。
  看来,丹霞也是不忘本的人。
  丹霞从湖南一溜烟,跑到了江西,兴奋异常,也不参礼马祖,就直接冲入僧堂内,从供桌爬到供养礼拜的圣僧像身上,一跨骑在圣像的颈子上了。这丹霞也是胡闹,怎么把圣像当马骑呢?不过,说也奇怪,圣像好像没有反应,还是笑笑的,不知是铜铸的,还是石雕、木雕?
  僧堂内的禅众,做梦也没想到,飞来圣祸,一个楞头丁,竟骑到圣像头上。大家忽然一片寂静,接着一片哗然,接者一片冲出门户,接着急忙地跑去向马祖报告。
  马祖听了,忍住笑,也想自己亲自瞧瞧这种千年难遇的奇事,就入堂来了。毕竟,马祖是了不得的,见过法界的大场面,一点都不显出惊慌。
  只见马祖笑着看着丹霞说:我子天然。马祖是母不嫌子丑,还认为:我这孩子是天真烂漫,纯意天然。
  这时的丹霞已灵精成鬼了,一听马祖的话头好,就一溜烟从圣僧像上,滑落到地,并且马上一鞠躬礼拜到地说:谢谢师父赐与法号。从此他就名为天然了。
  马祖就与他闲话家常,问他:从什么地方来啊?这不是明知故问,没话找话吗?
  天然就回说:石头。
  马祖又说:石头路滑,是否让你跶倒呢?
  如果被跶倒,就不会来了。
  丹霞天然在石头处得法,马祖处得名,就开始拄着锡杖,到处游历参方了。
  丹霞天然喜欢四处游方,是从生至死一贯的。生前忙活活,死后也活活忙,总是定不下来。
  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六月,他又想出门游行了。就对门人说:准备好沐浴的汤水,我要走了。
  丹霞洗了澡,身心万分爽利,这时他就坐着,戴了顶竹笠,策起了锡杖,让弟子帮他穿上了鞋子,全身打挂停当,十分的整齐。就欢喜地垂下一足,走了。
  丹霞天然就在垂下一足,还未及地时,就走了。他人灭可真像箭一般的快速,好一个天然好汉。
  他走去哪里,却也难知。反正从生到死,从死到生,他都动着,是法界的常勤,不是无明的妄动。
  一足未及地,步入了法界虚空,确实也是天然。
  丹霞天然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821年),到洛阳龙门的香山寺,与伏牛自在禅师,结为莫逆之交。后来,有一次他在洛阳慧林寺,遇到天气大寒,他难耐寒冷,就取下木佛,烧火取暖。这事,在他而言,也不是第一次了。既然能把圣僧当马骑,为何不能烧木佛取暖呢?
  这时,慧林寺的院主,看到心爱的木佛被烧,怒火难当,就怒气冲天地呵责他说:为什么要烧我的木佛?这时,院主的眼眶可能也跟着红了罢。
  丹霞天然惊觉惹了大祸,但又不想示弱,总要说些话,逞逞强否则未免太逊了。于是就用杖子拨着火灰,嘟嚷地说:我要烧取舍利。
  这院主也是耳根利,也是看不清风向,竟然没事还跟他说:木佛,怎么会有舍利呢?
  哈!可是他自己讲的,既然是没有舍利的佛,就不是佛了!这大约跟白马非马,没有什么关联吧!因为马,总还是马吧,但是,木佛既无舍利……于是天然恶向胆边生,一不做二不休,就说:既然没有舍利,那好了,我就再取两尊来烧。
  这院主笨笨的,辩又辩不过人,还把自己的弱处,直往人身上送,也是可怜的。听说这座主,后来眉毛与胡须都掉光了,也不知是不是丹霞烧的木佛的。但实在太可怜了。
  在此,我要讲些公道话。这院主眉毛与胡须掉了,当然不会是丹霞干的,他不会那么无聊。如果是院主自己气坏而掉落的,那也只能怪自己。不过若是哪一位护法神恶搞,那这位护法也该罚他眉须堕落,否则也太不公。毕竟院主只是脑袋不灵光而已,却也没有错,丹霞
  不管你去哪里,可要主持公道了。
  有些人看了丹霞烧佛,也心响往之,也想烧烧看,但奉劝想学别人的,只能想不能做。因为丹霞又不是故意烧佛的,只是天气冷,没办法,身旁又没什么可烧,总不能烧房子吧!所以木佛舍身为人,其情可佩。而丹霞烧的时候,又没有佛、我、众生的差别,只是一味的烧,这可比院主说我的木佛,好多了。这可是《金刚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道理。如来不是在《金刚经》中说了: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所以,天然烧了一堆实相舍利在慧林寺中,前去收拢一计,有八斗四斛。
  有些学禅人被境界急昏了头,每天没事就展现自己的禅机。有人就跟我说:某人说自己的境界已经可以呵佛骂祖了。言下不胜钦佩。
  我则告诉他说:他是可以呵佛骂祖,但他可以下地狱如箭了。
  这时,此人十分惊疑地问:为什么呢?
  这简单了,因为可以呵佛骂祖,当然也可以下地狱啊!
  那别人,可以呵佛骂祖,他为什么不可以呢?此人疑惑地问。
  我说:因为别人呵佛骂祖,只是单纯的呵佛骂祖,根本没有可不可以,也没有一个自己在骂。无我,当然就没有受报的人,也没有受罪业的主体了。而这位老兄自认可以呵佛骂祖,只好让受报去,可是自己撞上去,自找的。
  不过,我前面的说辞,也是混话,还是免不了有一天须眉自落,做个无相道人吧!幸好,眉毛胡须今日尚在!
  投子义青禅师,对于此事,就埋怨丹霞说他:不会做客,劳烦主人!看来也是,这客人也太恶霸了些。
  横山珙禅师则颂说:
  荒院天寒烧木佛,一堆红焰对枯床。
  浑身终夜烘烘暖,罪过难教院主当!
  所以,还是有公道人,烧木佛,暖烘烘的可是丹霞,没事把院主抓来当替死鬼干啥,这也不是平明的道理。
  丹霞后来参谒南阳慧忠国师,慧忠是六祖慧能的嗣法弟子,名重当时。
  丹霞到时,就问侍者说:国师在吗?
  侍者回说:在即在,不见客。
  丹霞说:这样太过深远了吧!
  侍者说:是啊!就是佛眼也观不见!
  丹霞就笑着说:龙生龙子,凤生凤儿。看来此话,话中有话,尖锐难当。
  国师睡起后,侍者就将丹霞前来参见的事告知。国师就将侍者打了三十棒,就遣出不用了。看来这侍者是遭池鱼之殃,国师看来也丢不得脸了。
  丹霞听闻这消息后,就赞叹说:真不愧是南阳国师。
  第二天,他又再前往礼拜。见到国师之后,丹霞就展开坐具,要礼拜。
  国师说:不用!不用!
  丹霞就退后。国师又说:如是!如是!
  丹霞却又前进。国师说:不是!不是!
  于是,丹霞就右绕着国师一匝后,便出堂了。
  国师就评说:去圣时遥,大部分人多已懈怠了。三十年后,要寻觅像这样的汉子,也已经难得了。
  丹霞适适当当地面见了国师,每一个动作,都是如实的精进着,没有过与不及。国师三度对他说话,也是三度的堪验,但他都没有在境上着了痕迹,顺畅地向他老人家致敬,而不失其自主自在。真是一个真参精进的禅者了。
  丹霞与庞蕴居士两人,极为要好,所以时常相逗禅机,自在相戏着。
  有一天,他与庞居士一路上走着,见了一滩子水。
  居士就以手指着水说:便是如此,也还是分辨不出!
  庞居士无事找事,睹水见影,也是虚虚幻幻的还管他辨得出,辨不出?
  丹霞就回说:是啊!灼然清楚是分辨不出的。这是讽刺,还是赞同,两人真是一对冤家。
  庞居士气不过,用手戽着水,泼了丹霞两掬水。
  丹霞谈:不要这样,不要这样。竟向庞居士求饶了。
  庞居士就回说:要这样,要这样。看这水泼上去之后,你看明辨,还是不明辨。
  这丹霞口上求饶,手底下可没闲着,却偷偷地去戽着水,泼了庞居士三掬水。然后大刺刺地说:就是这时候,堪作什么呢?
  无外物!庞居士平明拈实一切,都是一片的,哪有外物可得。
  丹霞说:得到便宜者少啊!是无外物,但能体悟,得便宜者少吧!
  庞居士回说:谁是落便宜者呢?得便宜的是少,但落下便宜的又是谁呢?丹霞一进,庞蕴一拨,还是回归了法性常道,毕竟一切都是的,无外物。问佛是谁?但谁不是佛?谁又是泄出便宜给他人的呢?
  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丹霞在洛阳天津桥上横卧着,阻碍了交通。
  刚好,东京留守郑公出门,路被堵住了,就派人呵责他,他也不起来。这时,就问他为什么不起来,丹霞就慢慢地说:无事僧。咳!这妙了,他是无事僧没错,怎么无事就堵住桥呢?
  但这无事可就有事了。这位留守十分惊异丹霞的无事境,于是就奉上了束素及衣服两袭,并且每天供给米、面,而洛阳人也轰动地归信丹霞。原来无事,还有鬼的。
  但丹霞是真的无事了,要来便来,要去便去,何等的自在呢?
  他要走了,垂下一足,未及于地就人化了。他到哪里去?天晓得,我们明天问他。
  (中国佛教文化信息中心提供 /《生死禅》洪启嵩)

    唐南阳丹霞山天然传释天然。不知何许人也。少入法门而性梗概。谒见石头禅师默而识之。思召其自体得实者。为立名天然也。乃躬执爨凡三年始遂落饰。后于岳寺希律师受其戒法。造江西大寂会。寂以言诱之。应答雅正。大寂甚奇之。次居天台华顶三年。又礼国一大师。元和中上龙门香山。与伏牛禅师为物外之交。后于慧林寺遇大寒。然乃焚木佛像以御之。人或讥之。曰吾茶毗舍利。曰木头何有。然曰。若尔者何责我乎。元和三年晨过天津桥横卧。会留守郑公出。呵之不去。乃徐仰曰。无事僧。留守异之。乃奉束素衣两袭月给米面。洛下翕然归信。至十五年春言。吾思林泉。乃入南阳丹霞山结庵。以长庆四年六月。告门人曰。备沐浴吾将欲行矣。乃戴笠策杖屦垂一足。未及地而卒。春秋八十六。膳部员外郎刘轲撰碑纪德焉。敕谥智通禅师。塔号妙觉。

丹霞天然(739824),唐代禅僧。法号天然,以曾驻锡南阳(河南省)丹霞山,故称丹霞天然,或丹霞禅师。籍贯不详。原习儒业,应科举途中偶遇禅僧,乃转入佛门。首参马祖,后礼石头,随侍三年,披剃受戒,再往谒马祖,受天然之法号。曾驻锡天台山华顶峰三年,其后至余杭径山参礼道钦。唐·元和年间(806821)至洛阳龙门香山寺,与伏牛自在结为莫逆之交。师曾有烧木佛取暖之奇行,有讥之者,师应答无滞碍,以此为人所知。《五灯会元》卷五云(卍续138·166下)︰(师)后于慧林寺遇天大寒,取木佛烧火向,院主诃曰︰何得烧我木佛?师以杖子拨灰曰︰吾烧取舍利。主曰︰木佛何有舍利?师曰︰既无舍利,更取两尊烧。主自后眉发堕落。
 

邓州(今河南南阳)丹霞天然禅师,石头希迁禅师之法嗣,籍贯不详。自幼学习儒家经典。曾经与庞蕴居士结伴赴京考试,途经汉南,在一家旅店,梦见白光满室,解梦的人告诉他说,这是解空出家之兆。后遇见一位行脚的禅僧,闲谈时,禅僧问他们:仁者何往?天然禅师回答说:选官去。禅僧叹惜道:选官何如选佛?天然禅师一听选佛二字,忽然想起自己前不久的梦兆来,便问:选佛当往何所?禅僧回答说:今江西马大师(马祖道一)出世,是选佛之场。仁者可往。于是天然禅师便放弃了进京赴考的打算,改道南行,直达江西洪州,参拜马祖。马祖问明来意,仔细地端详了一下天然禅师,说道:南岳石头是汝师也,于是便劝他前往湖南石头希迁禅师那儿参学。 
   
天然禅师于是急急忙忙地又赶到南岳。初礼石头和尚,天然禅师便把自己出家的愿望告诉了石头和尚。石头和尚并没有立即给他落发,而是命他去槽厂舂米。天然禅师礼谢了石头和尚,便住进了行者寮,随分干各种杂活儿,时间长达三年之久。后来,忽然有一天,石头和尚告诉大众说:来日(明天)铲佛殿前草。到了第二天,大众包括所有的行者,都纷纷各自拿着锹钁,准备殿前除草,唯独天然禅师端着一盆水,在大殿前的一块石头上洗头,然后胡跪合掌。石头和尚一见便笑,于是给他落了发,并为他说戒。说法的时候,天然禅师竟然道:和尚讲得太多了,遂掩耳而出。
   
天然禅师开悟后,随即又往江西礼谒马祖。来到马祖的道场,他并没有立即去礼拜马祖,而是径直来到僧堂内,骑着菩萨像而坐。当时大众都很惊愕,连忙报告马祖。于是马祖亲自来到僧堂,一见是他,欣然笑道:我子天然。天然禅师立即从菩萨身上跳下来,礼拜马祖,说道:谢师赐法号。从此他便改名为天然
   
马祖问:从甚处来?
   
天然禅师道:石头。
   
马祖道:石头路滑,还跶(,摔,跌)倒汝么?
   
天然禅师道:若跶倒,即不来也。
   
离开马祖后,天然禅师开始了比较漫长的游方生涯。他先后在天台华顶峰住过三年,参访过余杭径山国一(道钦)禅师,元和年间又来到洛京龙门香山,与伏牛(自在)和尚成为莫逆之友。


   
天然禅师有一种不拘名相、放荡不羁的精神。最能够反映出这一点的,要算他烧木佛的公案:
   
有一年冬天,天然禅师在慧林寺过冬。适逢天下大雪,寒冷无比。天然禅师从大殿里取来木佛,烧了烤火。院主呵斥他道:何得烧我木佛?天然禅师拿着一根木杖,一边拨着火灰,一边回答道:吾烧取舍利。院主道:木佛何有舍利?天然禅师道:既无舍利,更取两尊烧。院主一听,须眉堕落(比喻言思路绝),豁然有省。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情,也可佐证:元和三年(808)的某一天,天然禅师横卧在天津桥上,正好碰到留守郑公出行。郑公手下的差吏大声呵斥他,让他走开,天然禅师却仍然无动于衷地躺在那里。差吏盘问他叫什么名字,天然禅师慢慢地回答说:无事僧。留守郑公觉得这僧人不同凡响,于是便供养他衣服和米面。从此以后,洛京一带的人都翕然归信佛教。
   
元和十五年(820),天然禅师来到南阳丹霞山,开始结庵驻锡传法。不到三年的时间,前来学法的徒众就达三百多人。曾有上堂法语云:阿你浑家(各位大众),切须保护。一灵之物,不是你造作名邈得(自性这个一灵之物,不是你通过营求造作和用语言名相所能求得的),更说什么荐(推举)与不荐!吾往日见石头和尚,亦只教切须自保护。此事不是你谈话得。阿你浑家,各有一坐具地,更疑什么?禅可是你解底物?岂有佛可成?佛之一字,永不喜闻。阿你自看,善巧方便,慈悲喜舍,不从外得,不著方寸。善巧是文殊,方便是普贤。你更拟趁逐甚么物?不用经求落空去(不用经营驰求,驰求也是徒劳无益)!今时学者,纷纷扰扰,皆是参禅问道。吾此间无道可修,无法可证。一饮一啄,各自有分,不用疑虑,在在处处有恁么底。若识得释迦即老凡夫是,阿你须自看取,莫一盲引众盲,相将(行将,或作相引导解)入火坑。夜里暗双陆,赛彩若为生(这好比黑漆漆的夜里玩双陆的博戏,赌彩如何产生呢)。无事珍重!
   
天然禅师圆寂于长庆四年(824),春秋八十六岁。临终时,戴笠策杖受履,垂一足,未及地而化。敕谥智通禅师。

 【丹霞天然禅师】
  邓州丹霞天然禅师,本习儒业,将入长安应举,方宿于逆旅,忽梦白光满室,占者曰:「解空之祥也。」偶禅者问曰:「仁者何往?」曰:「选官去。」禅者曰:「选官何如选佛?」曰:「选佛当往何所?」禅者曰:「今江西马大师出世,是选佛之场。仁者可往。」遂直造江西,才见祖,师以手拓[*(-)]头额。祖顾视良久,曰:「南岳石头是汝师也。」遽抵石头,还以前意投之。头曰:「著槽厂去!」师礼谢,入行者房,随次执爨役,凡三年。忽一日,石头告众曰:「来日铲佛殿前草。」至来日,大众诸童行各备锹钁铲草,独师以盆盛水,沐头于石头前,胡跪。头见而笑之,便与剃发,又为说戒。师乃掩耳而出,再往江西谒马祖。未参礼,便入僧堂内,骑圣僧颈而坐。时大众惊愕,遽报马祖。祖躬入堂,视之曰:「我子天然。」师即下地礼拜曰:「谢师赐法号。」因名天然。祖问:「从甚处来?」师曰:「石头。」祖曰:「石头路滑,还跶倒汝么?」师曰:「若跶倒即不来也。」乃杖锡观方,居天台华顶峰三年,往余杭径山礼国一禅师。
  唐元和中至洛京龙门香山,与伏牛和尚为友。后于慧林寺遇天大寒,取木佛烧火向,院主诃曰:「何得烧我木佛?」师以杖子拨灰曰:「吾烧取舍利。」主曰:「木佛何有舍利?」师曰:「既无舍利,更取两尊烧。」主自后眉须堕落。后谒忠国师,问侍者:「国师在否?」曰:「在即在,不见客。」师曰:「太深远生!」曰:「佛眼亦观不见。」师曰:「龙生龙子,凤生凤儿。」国师睡起,侍者以告。国师乃打侍者三十棒,遣出。师闻曰:「不谬为南阳国师。」明日再往礼拜,见国师便展坐具。国师曰:「不用!不用!」师退后,国师曰:「如是!如是!」师却进前。国师曰:「不是!不是!」师绕国师一币便出。国师曰:「去圣时遥,人多懈怠。三十年后,觅此汉也难得。」
  访庞居士,见女子灵照洗菜次,师曰:「居士在否?」女子放下菜篮,敛手而立。师又问:「居士在否?」女子提篮便行。师遂回。须臾居士归,女子乃举前话。士曰:「丹霞在么?」女曰:「去也。」士曰:「赤土涂牛你。」又一日访庞居士,至门首相见。师乃问:「居士在否?」士曰:「饥不择食。」师曰:「庞老在否?」士曰:「苍天!苍天!」便入宅去。师曰:「苍天!苍天!」便回。师因去马祖处,路逢一老人与一童子。师问:「公住何处?」老人曰:「上是天,下是地。」师曰:「忽遇天崩地陷,又作么生?」老人曰:「苍天!苍天!」童子嘘一声。师曰:「非父不生其子。」老人便与童子入山去。师问庞居士:「昨日相见,何似今日?」士曰:「如法举昨日事来作个宗眼。」师曰:「只如宗眼,还著得庞公么?」士曰:「我在你眼里。」师曰:「某甲眼窄,何处安身?」士曰:「是眼何窄?是身何安?」师休去。士曰:「更道取一句,便得此话圆。」师亦不对。士曰:「就中这一句无人道得。」师与庞居士行次,见一泓水。士以手指曰:「便与么也还辨不出?」师曰:「灼然是辨不出。」士乃戽水,泼师二掬。师曰:「莫与么,莫与么。」士曰:「须与么,须与么。」师却戽水泼士三掬。师曰:「正与么时,堪作甚么?」士曰:「无外物。」师曰:「得便宜者少。」士曰:「谁是落便宜者?」
  元和三年,于天津桥横卧,会留守郑公出,呵之不起。吏问其故,师徐曰:「无事僧。」留守异之,奉束素及衣两袭,日给米面,洛下翕然归信。至十五年春,告门人曰:「吾思林泉终老之所。」时门人齐静卜南阳丹霞山结庵,三年间玄学者至盈三百众,建成大院。上堂:「阿你浑家,切须保护。一灵之物,不是你造作名邈得,更说甚荐与不荐?吾往日见石头,亦只教切须自保护,此事不是你谈话得。阿你浑家,各有一坐具地,更疑甚么?禅可是你解底物?岂有佛可成佛之一字,永不喜闻。阿你自看,善巧方便,慈悲喜舍,不从外得,不著方寸。善巧是文殊,方便是普贤。你更拟趁逐甚么物?不用经求落空去!今时学者,纷纷扰扰,皆是参禅问道。吾此间无道可修,无法可证。一饮一啄,各自有分,不用疑虑。在在处处有恁么底。若识得释迦即老凡夫是,阿你须自看取,莫一盲引众盲,相将入火坑。夜里暗双陆,赛彩若为生?无事珍重!」
  有僧到,参于山下。见师便问:「丹霞山向甚么处去?」师指山曰:「青黯黯处。」曰:「莫只这个便是么?」师曰:「真师子儿,一拨便转。」问僧:「甚么处宿?」曰:「山下宿。」师曰:「甚么处吃饭?」曰:「山下吃饭。」师曰:「将饭与阇黎吃底人,还具眼也无?」僧无对。﹝长庆问保福:「将饭与人吃,感恩有分,为甚么不具眼?」福云:「施者受者,二俱瞎汉。」庆云:「尽其机来还成瞎不?」福云:「道某甲瞎得么。」玄觉征云:「且道长庆明丹霞意,为复自用家财。」﹞长庆四年六月,告门人曰:「备汤沐浴,吾欲行矣。」乃戴笠策杖受屦,垂一足未及地而化。门人建塔,谥智通禅师,塔曰妙觉。

[五灯会元 - ·普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