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社会行为规范要统一

 传统文化网站 2010-12-17

14、社会行为规范要统一

【原文】无国而不有治法,无国而不有乱法;无国而不有贤士,无国而不有罢1士;无国而不有愿2民,无国而不有悍民;无国而不有美俗,无国而不有恶俗。两者并行而国在,上偏而国安,在下偏而国危,上一而王,下一而亡。故其法治,其佐贤,其民愿,其俗美,而四者齐,夫是之谓上一。如是,则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故汤以亳,武王以鄗,皆百里之地也,天下为一,诸侯为臣,通达之属,莫不从服,无他故焉,四者齐也。桀、纣即序于有天下之势,索为匹夫而不可得也,是无它故焉,四者并亡也。故百王之法不同,若是,所归者一也。

【译文】没有一个国家没有治理的法则,而没有一个国家没有混乱的法则;没有一个国家没有贤能的读书人,没有一个国家没有被遣去的读书人;没有一个国家没有质朴的人民,没有一个国家没有凶悍的人民;没有一个国家没有美好的风俗,没有一个国家没有恶劣的风俗。这两种情况并行而国家依然存在,上面有所偏重而国家就会安定,在下面的有所偏重而国家就会危险;上面统一就能称王天下,下面统一就会灭亡。所以其治理有法则,其佐助的人贤能,其人民质朴,其风俗美好,这四者都齐备了,这就称之为上面统一。象这样,那就能不进行战争而能取得胜利,不进行攻伐而能得到土地,带甲的士兵不劳累而天下就能服从。所以商汤王以毫地,周武王以鄗地,都是方圆百里的地方,而使天下统一,使诸侯臣服,车马通达的地方,没有不顺从服从的,这没有别的缘故,就是所说的四者齐备了。夏桀王、商纣王拥有天下最重的权势,想要成为一个普通老百姓都不可以得到,这没有别的缘故,就是所说的四者都灭亡了。所以历代君王治国的办法不同,就象这样,归根究底还是一样的。

【说明】本节论述的还是领导人的最佳行为方式,荀子首先论述了每个国家都存在的问题,接着就探讨领导人、管理者的行为方式,正因为天下人形形色色,各种各样,才需要有一个领导集团、管理体系来进行社会管理和集体管理,而其关键在于领导集团、管理体系的统一,只要能统一,国家就能安定,就能称王天下。而如果是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人民百姓统一了,那么这个领导集团、管理体系也就危险了。所以,治理的法则要统一,佐助的贤能的人要统一,质朴的人民要统一,美好的风俗要统一,统而言之,就是社会行为规范要统一,国家才能安定,领导集团和管理体系才能安定。这个统一是什么呢?即,同样的社会行为规范对这个社会的人都产生作用!而不是领导阶层有单独的社会行为规范、管理阶层有单独的社会行为规范,而普通老百姓又是另外的社会行为规范。因此,作为领导人、管理者,不能只想着自己个人的利益,不能只满足于自己个人的享受,而要首先顾及到集体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自己首先要遵守共同的社会行为规范和管理制度,才能保持统治集团和管理体系的安定,才能有自己个人的安定。否则,整个领导集团和管理体系都崩溃了,自己还有什么呢?这就是每一个领导人、管理者的行为方式问题,以及领导与管理的道路和规律问题。

——————————————————

【注释】1.罢:《国语·吴语》:“我既执诸侯之柄,以岁之不获也,无有诛焉,而先罢之,诸侯必悦。”《荀子·成相》:“曷谓罢?国多私,比周还主党与施。”《韩非子·亡征》:“事车服器玩,好罢露百姓,煎靡货财者,可亡也。”《史记·高祖本纪》:“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广雅·释诂二》:“罢,归也。”这里用为遣归、遣去之意。

2.愿:《书·皋陶谟》:“愿而恭。”《周书·谥法》:“思厚不爽曰愿。”《周礼·大司寇》:“上愿纠暴。”《周礼·考工记·弓人》:“则莫能以愿中。”《管子·君臣上》:“故曰:君明、相信、五官肃、士廉、农愚、商工愿,则上下体。”《论语·泰伯》:“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荀子·君道》:“愿悫拘录,计数纤啬。”《韩非子·诡使》:“无利于上谓之愿。”《说文》:“愿,谨也。”古时“愿、願”各有本义。“愿”义为谨慎,“願”义为“大头”。这里用为谨慎,老实,质朴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