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师德之核心 教师具有良好的个性修为

 我心依旧 笑看人生 2010-12-20

       师德之核心 教师具有良好的个性修为

 

                                高梁中心小学    李方前

 

常言道:不依规矩不成方圆。每一个人从事社会活动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这就是所谓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既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更是教师在自己的整个生活中体现出来的一种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和道德品质的综合素质,所以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师德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彰显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 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因此,可以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我是一名老师农村小学的老师,在我的视觉中我觉得我们教师的优秀品质举不胜举,总的来说就是具有良好的师德 。当前的市场经济没有左右我们教师的崇高品德,不管是学区建制调整,还是去年的公务员的阳光工资,每年比教师多一万多元的收入悬殊,当时,在教师们心目中还是激起了一片涟漪,但是在面对几十张可爱的面孔,面对那求知的双眼,每一位教师都更是激动,更是全身热血沸腾,心底里那多年来的优良传统使他们不自觉地忘我的工作。这就是教师的崇高,这就是教师不同于其他人的所在,这更是教师有良好的个性修养。于此,我认为具有良好的个性修为是师德的核心所在。

    教师这种良好的品德修为也不是天生是,是多年的传统规范的结果,更是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时时严于律己,不断内化形成的,只有具有良好的个性修养才能完成这种内化过程,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一:良好的个性修为表现在对本职工作的不懈追求。  

   首先:教师称号促使教师有别于其他行业,言传身教是教师的根本。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就要特别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及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具体地说——教师的作用在于教育学生,教会学生做人的根本,形成学生高尚的人格。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以及信、义、诚、达、礼等一些优秀的人格层面,这就是做人的根本。正如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所说,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但是,关键还在于教师本身是否具备这些品质。

   其次:教师只有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才可能教育学生遵规守纪。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当代社交的一般常识,讲究精神文明和社会公德,注意礼貌,平等待人,首先自己要能做出表率。
   
第三:教师要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教师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随着形势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让人感觉到一停止学习,就会落伍。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形象的生命更重要。丰子恺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只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只有三足鼎立,真、善、美和谐统一,才能为人师表。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
   
二:良好的个性修为体现在具有爱心。爱心的培育让师德升华,而爱心取决于人的个性。
    爱心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热爱教育事业首先要热爱学生。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 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热爱学生主要表现为:宽容 、理解、尊重、信任学生。只有教师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的人来对待,给他们以尊重和信任的时候,才会激发他们的潜能。俗话说:“春雨润物无声”,于细微之处见真情,师生交往的细微之处往往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而深厚的爱。

    具有爱心的人最是富有宽容的个性。俗话说:仁者无敌,其实质就是宽容善待别人。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不仅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能表现出教师的宽大胸怀,也必然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而自尊心是人内心世界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 , 保护它、发展它 , 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得到别人的承认 , 受到别人的尊重 , 是一个人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在青少年的心灵深处 , 就有这种自尊的需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是学生积极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宽容善待学生就意味着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和学生一起去感受和体验。尊重他的人格与自尊心,同情他,支持他,鼓励他,引导他和帮助他。去体验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期待及泄气的心情,去感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渴望。这样教师就不会因一时的冲动或失误,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我们知道,在任何班级中 , 学生总有好、中、差之分,有些教师对好学生则尊重、偏爱,对差生则嫌弃、厌恶。殊不知,这种做法,恰恰伤害了后进生的自尊心这一敏感的角落,轻者,使这些学生越发失去自信,产生自卑,不求上进;重者,则会使这些学生对教师产生怨恨和抵触造成师生间的矛盾。

 宽容的内心是爱,爱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不论他的表现是好还是差。善待学生是以心对心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去包容学生的过失,去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一位当代的知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这是切断后进生源的重要手段。

现在与时俱进的新课程标准已经应运而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还要倾情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成长,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成绩,并和学生一同去品尝他们的成功和快乐!要学会运用宽容、理解善待学生的不足,让学生通过自尊心的得到尊重和满足来产生认识并改正不足的动力。从而达到我给你自信,你给我成功的目的。
   
三:良好的个性修为更体现为随时矢志不渝地锤炼心理素养。良好的心理素养是为师之根本。

首先,做到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开放意识。教师已经从书斋、教室、学校走出来,结束那种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状态;立足岗位,立足国情和当地实际。通过各种信息传递方式,把视野多角度地扩展到外部世界;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观察、分析、认识问题,把握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动态。寻找自我素质结构定位,并积极创建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在参加目前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实践的同时,看到素质教育呈现的未来前景。一个有作为的教师,能够预测未来教师的形象,研究未来教师的素质结构和教师的类型,从而站在前瞻性的高度,构筑21世纪教师素质结构,以此作为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
   
其次坦诚地接受学生的挑战。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中,虽然教师担任教授角色而学生扮演受教育角色,但教师与学生是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增益的。教师作用于学生,而学生又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教师。这就是双方教学相长的规律。《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而《学记》的这一思想主要是以孔子与其弟子的教学活动经验为依据的。这在《论语》中颇多记载:学生批评了孔子,孔子非常欣慰,认为这是自己的幸事。例如;他当着弟子巫马期欣然承认自己的过错: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教师要虚心接受一切人包括学生提出的正确的批评性或肯定性意见。  

再次要能包容学生的过失。子曰: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教师先于学生学习了大量的社会、政治、经济的理论和丰富的科技知识,而后成为教师的;教师教育的对象,相对地是一些年纪轻,阅历少,知识欠缺的人。

第四要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真谛。当前的“学会”教育,是很现代,很实用的素质教育。学会做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为一个有公民意识的人,一个具有良好品行的人,一个有爱国主义思想和中国国格的人,一个真善美的人。学会做事,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与人合作中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学会学习,通过导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会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第五,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就在于转化学习困难的学生。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学困生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相比较才显示出来的,即使集中全校最优秀的学生组成的班级也同样有差别。这就迫切需要老师拥有最大的宽容与毅力。研究并帮助学困生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 ;关注并帮助学困生完善知识结构;保护并引导他们的自尊心。越得不到重视的学生越会做出一些引人注意的举动,做不出正面的积极的举动就做出一些离经叛道的事。爱莫大于心死。绝不能用一些激烈的言行使得学生泯灭了争取上进的愿望。魏书生说过: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以他们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子曰:诲人不倦,可以为师矣!
    
总之:让我们谨记雨果的一段话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任何一个民族群体都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每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形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无法代替教师教育的优秀。因为,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科学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教师是影响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培养未来的人才。所以说教师要注重提炼自己的心理素养,使自己具备师德规范即良好的个性修为 ,才能担当这个重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