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铿锵有力的“文化宿迁”建设2010-12-21

 史事笑评 2010-12-21

铿锵有力的“文化宿迁”建设

  10月27日,宿迁市被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经济战略专业委员会、全民创业型社会研究中心联合授予“中国创业之城”称号,这是对我市创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充分肯定。“十一五”期间,我市文化建设硕果累累,尤其是以创业文化为主流的文化宿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座没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明城市;一座缺乏文化个性的城市,不可能成为令人仰慕向往的魅力之城。

  2006,历史的车轮在宿迁的城市记忆中留下了一道深深的文化辙印,市第三次党代会确立了以“文化宿迁”建设统领全市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方针。近几年来,围绕“全面建成文化大市、加速迈向文化强市”的总目标,我市以建设创业文化、传播先进文化、构建和谐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宿迁”建设铿锵有力,西楚大地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创业文化建设开花结果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我市把创业文化作为社会的主体价值进行塑造,通过以创业的理念教化人、创业的精神鼓舞人、创业的技能培养人、创业的实践促进人、创业的品牌凝聚人,循序推进,逐步深入形成艰苦创业、争先创业、自主创业的精神积淀,提高区域文化软实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由“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的转变。

  从转变社会价值观念、增强群众创业意识入手,我市努力弘扬创业文化理念,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利用新闻媒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业文化宣传活动,在机关和企业开展“创业在于行动”、“创业重在服务”等活动,开设宿迁创业文化网,促进创业文化交流,提供创业实践服务。与此同时,我市每年都举办创业文化节、创业培训月、创业指导服务周、创业之星评比表彰等全市性活动。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引导、典型带动、活动促进,全市上下时时、处处都沉浸在创业文化建设的思想氛围中,广大干群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着创业文化的熏陶,在喜闻乐见中汲取创业智慧,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自身的价值取向。

  在推动创业文化由思想向实践层面转变的过程中,我市把提高群众创业技能作为重要手段,以文化人,助人创业,全方位开展创业知识培训,努力把普通劳动者转化为新兴创业者,把初始创业者发展为二次创业者,把外来创业者吸纳为本土创业者。

  同时,开展“创业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努力使创业理念、创业精神植根于新一代宿迁人的心灵深处,把潜在创业者培育为未来创业者。

  为了让创业文化贴近实际、惠及百姓,真正转化为全民的创业自觉,我市努力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优化创业服务,塑造宿迁的创业文化品牌。为此,我市成立了全市创业文化联席会议,建立了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创业者协会、创业者俱乐部、创业互助联盟等社会组织以及多个创业示范和培训基地,制定出台了鼓励和支持全民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并从帮助创业者解决实际困难着手,努力提供创业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扶持,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创业文化向创业实践转变、创业实践向创业经济发展,使得创业文化真正深入人心。

  先进文化传播引领发展

  先进文化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心骨和方向标。我市坚持用先进的思想文化武装头脑、引导社会、指导实践,不断加强理论探索,认真开展学习教育,积极做好舆论引导,为宿迁实现更大突破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持。

  围绕宿迁的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我市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在宿迁”等理论研讨活动,建立《宿迁论坛》、《创业文化论坛》等理论交流平台,让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宿迁化、具体化;在全社会开展“解放思想大家谈”、“金点子”征集等活动,在处级干部中开展“我为中心城市发展献一策”头脑风暴等活动,营造了干群齐心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为加强学习型社会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我市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制订学习计划,完善学习督查、评优检查、成果展示等制度,加强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同时在全体机关干部中开展“全员讲学”、“四个一”读书活动等,把干部逼向书本;把实用技能培训融入到农村冬训和党员轮训活动中,提高参与率、覆盖面。同时,进一步加强各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完善“前沿课堂”、“每月两课”等教育平台,通过专家点评、互动交流、头脑风暴等形式,改进学习方式,提高教育质量。利用网络媒体开设“领导干部”、“大学生村官”、“新闻发言人”、“市民”四大类博客,畅通干群交流渠道。

  为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快发展的要求,我市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努力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把全市上下的思想和力量集中到加快发展上。围绕“保增长、促发展”,我市引导广大干群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破解发展难题,深入挖掘全市应对挑战、跨越发展的新思路、新成果,大力宣传各地关注民生、关爱百姓的新举措、新成效,始终保持浓厚的发展氛围、和谐的社会氛围。先后组织开展了“实现科学发展,谋求更大突破”、“弘扬城市精神,共建和谐宿迁”等主题宣传活动和“学先进经验,树跨越之志,求更大突破”、“解放思想能行成,推动落实好快干”等大讨论活动,努力消除宿迁长期存在的“我穷、我难、我不行”的弱势心理,倡导和塑造了“我能、我行、我成功”的强势心态。

  和谐文化培育普惠于民

  培育和谐文化是发展文化生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十一五”期间,在“文化宿迁”建设的过程中,我市遵循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打基础、管长远,按照重在建设、推陈出新的思路,扎扎实实做好基础性工作,努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

  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为此,我市从2007年开始,加快建设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社区和乡镇文化设施为基础的公共文化体系,努力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按照“市有中心、县有两馆、镇有一站、村有一屋”的要求,抓好已有设施的使用和管理,发挥功能,惠及百姓,努力形成体系完整、各有侧重的市县乡村四级文化服务体系。据了解,仅去年,我市就组织各类文艺演出520余场,新建农家书屋1085个,实现了农家书屋的全覆盖,同时,大力推进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新发展农村用户14.01万户,进一步丰富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

  文化活动是文化的展示和表达,创新文化活动的源头在于文化创作。近几年来,我市抓住重大活动、重大节庆、重大题材,精心制订创作规划,形成了富有宿迁特色的文化节庆和活动品牌。创业文化节、西楚文化节、骆马湖渔火节、沭阳花木节、泗阳杨树节、泗洪螃蟹节、宿豫项羽文化节、宿城社区邻里节等影响力不断扩大。去年,电视剧《美丽的中国结》、电影《彭雪枫纵横江淮》、大型音舞诗剧《虞美人》等荣获了省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近期,以大学生村官为题材的电影《青春路上》在全市干群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动漫系列剧《西楚霸王》等原创文艺作品即将推广和发行。

  围绕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市把团结互助、诚信友爱等和谐文化元素融入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中,大力弘扬文明风尚,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立足宿迁实际,我市大力开展公职人员义工活动,建立公职人员义工队伍和义工服务卡制度,设立宿迁义工网,开通宿迁义工热线,开展义工助老周、义工林植树、为地震灾区捐款献血、为留守儿童献爱心等活动,以公职人员义工带动了社会义工,增强了助困、助老、助学等互助活动成效;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编制《宿迁市民手册》,开展“十佳职业道德标兵”、“百个文明示范单位”和“千个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与此同时,还广泛开展“细节文明”、“餐饮文明”、“和谐村庄”创建等活动,倡导文明新风尚,促进社会文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