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魏平城时代的丝绸之路(20P)

 振波浪清 2010-12-21

 

    在中外交流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重要历史阶段,也是一个开放的、传播与吸收并举的对外交流的活跃时期。这一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有着密切关系,为以后隋唐时期更加开放的中外文化的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北魏平城时代丝绸之路的具体路线还不甚清楚,所以本文试图通过近几年的考古发现来研究这一问题。

北魏平城时代的丝绸之路(20P)

北魏平城时代的丝绸之路图,如图中黑线。

平城(大同)-盛乐(和林格尔)-武川镇(武川)-怀朔镇(固阳)-沃野镇(五原)-薄骨律镇(灵武)-西安州(定边)-高平镇(固原)-秦州(天水)



北魏平城时代的丝绸之路(20P)
在北魏平城时代,丝绸之路从内蒙古经过,它穿过内蒙古南部,向西到达了宁夏固原。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北魏拓跋王朝是一个在经济上和文化上都较落后的朝代。淝水之战后,中国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方兴未艾,被前秦消灭的拓跋鲜卑代国在塞北再度兴起,并趁中原各族政权相互厮杀之机长驱直入,建立起了北魏政权。北魏皇始三年七月(公元398年),拓跋圭定都平城,把大量鲜卑部落解散,将部落民安置在以平城为中心方圆千里的地区内,营建宫殿和宗庙社稷,制定官制律令及朝廷礼仪。至此,中国北方迎来了北魏平城时代。作为一个没有文化典籍的民族,北魏的统治者们在建立政权之后便开始注意吸收汉文化。尽管北魏的汉化是个艰难而曲折的过程,但却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其中丝绸之路的畅通就体现了这一点。丝绸之路不仅体现了北魏王朝在西方国家人民心目中的权威,而且从丝绸之路上传入的西方物品对当时的北魏统治者们也是一个诱惑。

 

    北魏的统治者们一直就很注重西方传来的物品,并视其为不可多得的财富。《洛阳伽蓝记》中有关于元琛的记载:“琛常会宗室,陈诸宝器,金瓶银瓮百余口,欧檠盘盒称是。自余酒器,有水晶钵、玛瑙<杯>、琉璃碗、赤玉卮数十枚,作工奇妙,中土所无,皆从西域而来。”。另外,《南齐书?魏虏传》中也对北魏宫廷的陈设和用具进行了描写:“坐施氍毹褥,前施金香炉、琉璃杯、金碗、盛杂口食器,设客长盘一尺,御馔圆盘广一丈。” 从这些记载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中亚的毛织品、大秦的琉璃器、萨珊波斯的金银器皿等,这些都是当时贵族们奢侈生活的代表物品。

北魏平城时代的丝绸之路(20P)
 北魏(386-534)、南宋(420-479)时期。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魏的势力在当时到达了新疆。

太延(435——439)年间,鄯善、疏勒、焉耆等都遣史,表示归顺。



    北魏的势力在当时到达了新疆,早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中原扩张势力的同时,即着眼于西域。太延(435——439)年间,北魏王朝陆续派出使者前往西域,要求各地统治者归属,鄯善、疏勒、焉耆等都遣史回报,表示归顺。虽然柔然的势力在当时很大,使得北魏对西域的统治并不巩固,但北魏一直把西域归入自己的版图范围,直到北魏末年这种影响还存在着。北魏这种对西域的重视,使得西方与中国的联系在南北朝时代仅限与中国北方。


    北魏的这种对西域的开拓除了其政治上的需求外,中外交流方面也是一个原因。西汉以来的丝绸之路对中国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到了北魏时代仍然得到了重视。在当时西方国家尤其是罗马对来自东方的丝绸有着迫切的需求,这种迫切需求使得当时中国与西方的交流不可能停止。


北魏平城时代的丝绸之路(20P)

 

    平城时代的丝绸之路继承了西汉时的发展状况。这个时期的丝绸之路可分为三段,即东段、中段、西段。因都城在平城,所以东段的起始位置应为平城至玉门关。中段依然为玉门关至巴尔喀什池。西段还为巴尔喀什池至地中海。这三段路中,因西段涉及的因素比较复杂,所以暂避开,希望以后通过各国的努力能够弄清楚事情的真实情况。中段除西汉时所谓的南北两道继续使用外,东汉明帝时窦固破匈奴开辟的新道也在使用,这三条道路都是畅通无阻的。中段的丝绸之路因延续时间较长,最近几年做的研究也较多,而东段的道路却不甚明了,存在着许多争议。

北魏平城时代的丝绸之路(20P)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

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对平城至玉门关这段丝绸之路的探讨和研究,除了文献记载外,分析考古发现也是很重要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考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关于中外交流方面的的内容也有所发现,尘封千年的古丝绸之路在考古工作中渐渐得到了复原。

北魏平城时代的丝绸之路(20P)
八曲银洗。萨珊器物。高4.5厘米,口径23.8厘米×14.5厘米,纹饰朴素,形制独具特色,
八曲每一曲都在器腹凹入较深,在口沿处又向器内侧深深盘曲,形成小弯,弯口处饰忍冬纹。


北魏平城时代的丝绸之路(20P)
刻花银碗。

北魏平城时代的丝绸之路(20P)
鎏金刻花银碗可能为安息之后的萨珊朝时的物品。

北魏平城时代的丝绸之路(20P)
鎏金高足铜杯。

 

    先从平城说起,北魏时的平城也就是现在的大同,位于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交界。1970年,大同市博物馆在大同市南郊工农路北侧清理了一座北魏建筑遗址,发现八曲银洗一件,刻花银碗一件,鎏金高足铜杯三件,还有石雕方砚一件。八曲银洗高4.5厘米,口径23.8厘米×14.5厘米,纹饰朴素,形制独具特色,八曲每一曲都在器腹凹入较深,在口沿处又向器内侧深深盘曲,形成小弯,弯口处饰忍冬纹。该器可定为萨珊器物,因同一类型器物在欧洲还有几件。鎏金刻花银碗可能为安息之后的萨珊朝时的物品。三件高足铜杯与刻花银碗属于同一流派的制作,器物上的连珠纹、葡萄纹为典型的西方纹饰。石砚的特点体现了汉代艺术与外来形式的融合,砚面、砚侧以连珠纹饰和莲瓣纹为缘饰,乃至力士肥壮身躯的表现手法与云岗石窟和司马金龙墓中的石刻如出一辙,又显示了伊朗和中亚艺术的影响。这五件金属工艺品与石砚在同一建筑遗址上出土,更足以证明其传入平城之时不晚于北魏迁洛之年。

 

北魏平城时代的丝绸之路(20P)

石雕方砚,石砚的特点体现了汉代艺术与外来形式的融合,砚面、砚侧以连珠纹饰和莲瓣纹为缘饰,乃至力士肥壮身躯的表现手法与云岗石窟和司马金龙墓中的石刻如出一辙,又显示了伊朗和中亚艺术的影响。

 

北魏平城时代的丝绸之路(20P)
司马金龙墓北魏石雕柱础。一个方形的底座犹似舞台,四角各有一个伎乐童子,绕着一面状若大鼓的覆盆,或击或吹,或弹或舞,把一幅人间生活的图景,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

柱孔周为绳纹和翻瓣莲花纹,嵌联珠纹,外部为高浮雕蟠龙,底座四周浮雕二方连续忍冬纹。

    1981年在大同市西五公里处发掘的北魏平城时的封和突墓,墓中出土有鎏金波斯银盘一件、耳杯、高足银杯。

北魏平城时代的丝绸之路(20P)
鎏金波斯银盘。

    从这两个考古发掘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北魏平城时代,北魏王朝与西方的交流是存在的,而且有一定的规模。


    为了了解从平城出发的丝绸路线,对大同周围一些地区的探索是必要的。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考古发现,这方面的信息还是有迹可寻的。1959年,在呼和浩特市以西的一水库工程中发掘出了一具人骨架,并在尸骨处发现拜占庭金币一枚。金币直径1.4厘米,重2克,已剪边,仅余中心部分,是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币制改革以后的金币“索里得(solidus)”,原重4.4——4.5克。由金币图象花纹及铭文残字看,当为东罗马皇帝列奥一世(Leo I,457——474)时所铸,它的时代相当于我国北魏文成帝至孝文帝初年时期。发现金币的尸骨处还发现其它遗物,其中有两件高足银杯,与隋李静训墓出土的高足银杯形制很相近。尸骨旁没有发现棺椁等葬具的痕迹,故推测可能为一个商队的商人暴死于路而加以掩埋的。

北魏平城时代的丝绸之路(20P)
1959年,在呼和浩特市以西的一水库工程中发掘出了一具人骨架,并在尸骨处发现拜占庭金币一枚。

    1965年在呼和浩特市西北的坝口子发现萨珊王朝的银币四枚,发现的银币上有丝绸痕迹。

北魏平城时代的丝绸之路(20P)
1965年在呼和浩特市西北的坝口子发现萨珊王朝的银币四枚,发现的银币上有丝绸痕迹。

    呼和浩特位于大青山南麓,在魏晋南北朝时为重要的关口。从以上的两个考古发现中,我们发现,在千年之前,有一条商路曾通到过这里。从时间上判断时代应为北魏时期。我们可以推测,在北魏平城时代,丝绸之路从内蒙古经过,它穿过内蒙古南部,向西到达了宁夏固原。


    宁夏固原在古代是个很重要的地方,固原在北朝时是通往河西地区的重要枢纽,不仅在于军事上,在中外交流的商路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关于宁夏固原的各方面研究已有所深入,考古方面尤其如此。


    近些年来,固原地区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其中北周李贤夫妇墓为北朝时的中外交流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线索。北周李贤夫妇墓发掘于1983年9月至12月。出土有两件骆驼,双峰,身负白色口袋。金银器10件,其中鎏金银壶一件,壶上为典型波斯图象,栩栩如生。另外还有玻璃碗一件,淡黄绿色,内含小气泡,原料纯净,含铁低,熔制温度高。器型与年代与伊朗高原玻璃碗相似,经鉴定为萨珊朝时玻璃碗。

 北魏平城时代的丝绸之路(20P)
宁夏固原北周李贤夫妇墓出土的玻璃碗一件。现藏宁夏固原博物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淡黄绿色,内含小气泡,原料纯净,含铁低,熔制温度高。

器型与年代与伊朗高原玻璃碗相似,经鉴定为萨珊朝时玻璃碗。

 

北魏平城时代的丝绸之路(20P)

宁夏固原(北魏之高平镇)北周李贤夫妇墓出土的鎏金银壶一件,壶上为典型波斯图象,栩栩如生。

 

北魏平城时代的丝绸之路(20P)
这个是复制品吗?北周李贤夫妇墓出土的鎏金银壶,现藏宁夏固原博物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证明了固原在丝绸之路东段北道上的重要性,也证明了固原与各少数民族的友好交往、商贸交流。

北魏平城时代的丝绸之路(20P)
宁夏固原北周李贤夫妇墓出土的其它物品。

    从最近的研究中似乎可以看出,当时的固原可能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而且这种作为丝路的驿站功用从北朝开始到结束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从遥远的西方来的商队到固原后便开始取道东北,渡过黄河,沿着阴山下的大草原,最后到达了当时的都城平城。而满载丝绸货物的商队到达固原后则开始向西,过玉门关、敦煌,然后继续向西,坚持着遥远而漫长的旅途。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到了洛阳后,从固原到平城的丝路逐渐冷清,而从固原到洛阳的丝路则开始繁盛起来。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北魏平城时代,丝绸之路的东段穿过了内蒙古草原南部地区似乎成为可能。当然,揭开平城时代丝绸之路的本来面貌还需要更多的考古发掘和更深入的研究。然而,不管怎样,从已有的材料看,丝绸之路在当时政治纷繁芜杂的情况下是存在的,它并没有因中国大地上出现的混乱而中断,相反,它仍继续发展起来,继续在中外交流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