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交流与丝绸之路 相信有不少读者搞不清北朝的概念。北朝是指从公元386年的北魏建国开始到581年北周被隋朝灭亡的这段混乱时代。北魏后来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之后被北齐与北周取代。这段时期的中国并没有大一统背景,局势相当混乱,客观上也为文化交流提供了环境。这段历史中,东西交流与南北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北朝出现的外来器物 北朝外来器物主要包括金银器与鎏金铜器、玻璃器和金银币加上首饰。王教授猜测这是因为当时游牧民族数量较多、流动性强,为了方便财富积累,就利用金银器这种形式。河北、山西、陕西、宁夏与甘肃等地都有发现北朝金银器。这些省份与丝绸之路密切相关。 大同市轴承厂出土鎏金银碗 上图的鎏金银碗属于波斯器物,分为四等份,每份中间各有一个圆环,圆环中间有波斯人头像。值得一提的是该器物使用锤冶法的加工工艺。这种工艺的好处是显得器具的纹饰更有立体感,效果与浮雕类似。中间的植物纹饰具有希腊风格,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大同市轴承厂出土八曲银杯 八曲银杯其造型特殊,口沿一侧有疑似十六国大夏的文字,因此应是大夏器物。中间铸有印度风格的海兽形象,八曲疑为模仿海水波涛的效果。通过这个银杯可以感受到中亚地区文化交流的频繁,同一器物会出现不同文化元素。 大同市轴承厂出土鎏金高足铜杯 鎏金高足铜杯呈现希腊风格,中间纹有童子形象,身边环绕着来自地中海地区的缠枝葡萄纹。唐朝广泛流行葡萄纹,也是因为南北朝文化交流产生的结果。 大同市轴承厂出土鎏金高足铜杯 同样出土自轴承厂的铜杯,口沿与下沿分别焊有高浮雕动物纹饰与高浮雕人物,被认为是东罗马器物。 封和突厥出土的萨珊波斯狩猎纹银盘 波斯银盘利用锤冶法制作而成,记录了狩猎的场景,画中人物推测为波斯王子,带有波斯贵族象征的飘带,手握长枪,被三头野猪包围。王子神情镇定,胸有成竹地对付猛兽。表现贵族勇敢,武力高强的特性。 宁夏固原北周李贤墓出土鎏金银壶 银壶侧身的线稿 汉唐考古特别重视宁夏固原,这是古代丝绸之路东段北道上的重镇。固原北周李贤墓是北朝考古的一大重要发现,其中发现的鎏金银壶独具特色。体型在金银器较为巨大,由壶身与底座两部焊接而成。底座有两周连珠纹,壶身则被赋予了史诗故事的纹饰。纹饰表达的内容有不同解释,一说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一说是战士的生活、话别、出征的故事,具有浓烈的希腊风格。 甘肃靖远北滩乡出土鎏金银盘 甘肃北滩乡出土的鎏金银盘,中心刻画了太阳神阿波罗的形象,身边一周的浮饰经过文献对比为宙斯十二神的象征。外层的装饰为缠枝葡萄纹,这种复杂的设计展现其奢华的气质与价值。 北燕冯素弗墓出土玻璃器 大同南郊北魏墓出土的磨花玻璃碗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玻璃碗 北魏玻璃器 3.其他器物 北朝出土的金银币主要为波斯银币与拜占庭金币。波斯国王上台的传统便是要制作自己形象的银币。银币压制成型,正面两侧有象征着波斯贵族的飘带,人物头顶戴有波斯国王才可以佩戴的日月冠。背面通常为祭祀的火坛,是祆教的宗教活动。 波斯银币 北朝器物还包括各类的首饰,其中戒指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戒指有戒面,无戒面则是指环。戒指被认为起源于西亚或埃及,这是因为古埃及的印章套在手指头,在戒面上刻字,使用就非常方便,在戒面上镶嵌装饰与花纹就变成戒指。隋朝李静训墓出土的金项链也被认为是外来器物。项链上有珍珠与阿富汗出产的青金石装饰,黄金的细工工艺也是中亚流行的技术。阿富汗与中国交往较多,绿洲与草原丝绸之路都途径阿富汗,佛教也是由犍陀罗经过巴基斯坦、阿富汗传入中国,可知这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李静训墓金项链 李静训墓金项链线稿 |
|
来自: 昵称52275853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