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唐代金银器的最新消息

 博搜艺术 2021-07-16

  当你看到那数量众多,类别丰富、造型别致,纹饰精美的金银器时,一定会联想到唐文化艺术的雄健、华美和自然秀颖。

  

  唐代金银器在器物成型方面,除了铸造成型外,唐代主要使用锤击成型的方法和浇铸成型的方法。这种工艺不是我国古代的传统工艺。但在西亚地区,早在公元前2000年就掌握了锤揲技法。因此,瑞典学者俞博、英国学者海瑞·霍吉斯都先后指出:由于接受了西方输入的锤揲技术,从而使唐代金银器制造工艺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唐代工匠纯熟的掌握了捶揲技术和錾花炸珠工艺,大唐宫廷之器,达到了很高水平,在我国金属工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在器物形制及装饰纹样方面,国内外学者认为,唐代金银器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波斯萨珊、印度、索格德(粟特)等多种风格影响。譬如萨珊式的立鸟纹、联珠纹是唐代Ⅰ、Ⅱ期器物的主要装饰纹样,临潼庆山寺凤头人面壶,摩羯纹是明显的印度作风。莲座等神话宗教纹也常在金银器上出现。中国工匠把它与鸳鸯、鸿雁、孔雀等瑞鸟结合起来,转变为祥瑞的象征了,反映了中国古代艺术以图行文的传统。唐代碗底也有焊接浮雕式的附加装饰图片,这在西格鲁吉亚的伊伯利亚王国显贵墓葬的银碗中也曾发现。关于外来风格传入的问题,近年来国外学者力主粟特风格(索格德)影响最为显著。法国学有闷沙杜拉·苏衡·麦里几显——希尔瓦尼在《伊朗银器及对唐代中国的影响》一文中,认为带把圈足杯、八棱圈足等器物,“反映出某些东方的属性,其产地很可能是中亚索格德地区。”因为公元7世纪到9世纪,索格德与中国关系甚密,中国的金银器深受索格德贵金属工艺的影响,同时,中国的贵金属工艺对索格德也有影响。

  在我国的文化艺术史上,唐代是一个典型时期。其稳定的环境和发达的经济为文化艺术的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这时期的金银香炉见证了唐代金银器的发达,也承载着香文化的思想特征。唐代金银香炉装饰的发展,依托于唐代发达的政治经济和思想背景。一些带有唐代特色的装饰形式被用在了金银香炉上,产生出精美绝伦的视觉效果。金银香炉的加工工艺、造型形制和装饰纹样的巧妙组合,使得原本单调孤立的金银香炉美轮美奂、精巧别致,也展示了唐代装饰艺术的兴盛及审美思想的前卫。

  

  丝路的畅通为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并在开放自 由的唐代达到鼎盛的阶段。精益求精、摆脱窠臼、自 由创作的器物大量出现,充分反映出大唐盛世的极度繁荣。这种繁荣在唐代金银器领域里也得到了淋 漓 尽 致的体现。

  唐代金银器在内陆可以流动,但若从更大的地理视角来看,它们大体分布在三条丝绸之路上(草原丝绸之路,沙漠丝绸之路,南海丝绸之路)。外来器物的传入为早已技艺熟练的中国工匠提供了模仿的样本;来自粟特、波斯等地的外国工匠迁入中国,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这些外来元素激发了唐代金银器爆发式的发展。

  

  唐代金银器中有为数不少的各种带把杯。带把杯不见于中国传统器形中,其造型当源自粟特地区。出土的唐代带把杯,一部分系直接从粟特输入,另一部分是仿粟特器物制造的。西安何家村窖藏、沙坡村窖藏、韩森寨出土的金银带把杯,把手呈圆环形,上部有宽宽的指垫,顶面刻胡人头像,把手的下部多带有指鋬,有些器体还呈八棱形,是典型的仿粟特器物。当然,唐人在模仿中时有创新。如有的带把杯取消了指垫和指鋬或把指垫变成叶状,杯体也由八棱折腹变为碗形、花瓣形。不少器物,造型虽取自粟特器形,纹样却是典型的唐代本土特点,骤视之恰如外国器皿,细审之却又纯粹是中国风味。

  唐初,百废待兴,经济尚待恢复,故初唐至高宗时期(公元618——683年)实行“去奢省费”政策。此期的金银器出土数量少,种类单纯,仅有碗、盘、杯、壶、铛等,装饰多分瓣,且多在九瓣以上。纹饰有海兽纹、云纹、鹿纹、鸿雁衔绶纹、双狮纹等,器底为双层。此期的金银器皿受西方影响较多,故多见具有波斯萨珊风格的金银器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