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唐代金银器的论文 ,跨专业考古学的啊,帮帮忙哦。。。谢谢,,

 收藏家宾彦红 2012-06-25
唐代金银器的造型艺术


摘 要 大唐盛世,经济文化繁荣,唐代金银器呈现出气势恢弘、雍容华贵和充满文化气息的时代艺术,尤其
是造型艺术更是独树一帜,浓郁的西域风格和鲜明的民族气派并存,同时也包含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文
化内涵,体现了它们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
关键词 金银器;造型艺术;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金银器皿是在唐代及其以后兴盛起来同时唐代又代表了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唐代金银
器种类繁多,很多器物造型独特,而且是中国传统器型中没有的造型,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和风格,透过
它们,我们看到了唐代现实生活的五彩缤纷,文化艺术的欣欣向荣,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扬弃、与中国传
统文化结合的全过程。
一、唐代金银器突然兴盛种类繁多的几个因素
我国金银器皿的制作虽可上溯到战国时代,但直到魏晋时期,都只在极小范围内使用,南北朝时则多
为西方输入制品。到了唐代,在外来文化和传统长生之术中“金银为食器可得不死”之类仙道思想的多
重影响下,金银器的制作和使用逐渐兴盛起来。同时,国家的强盛和财富的聚集使社会上兴起奢靡享乐
之风,对金银器皿的需求激增。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唐代金银矿的开采盛行,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据新旧《唐书》记载唐代采金场地11处,采银场地
56处。白居易诗云:“银生楚山曲,金生溪滨,南人农业,求之多辛苦。披砂复凿石,乞乞无冬春。”可以
看出当时采金银的热潮。而且唐代金银采矿经营有两大系统,即官府开采和私人开采,政府有时强调其
中一种,从税收中获益。在发展金银矿上具有灵活性,促进了金银矿业的开发。
2、唐代金银工艺技术的提高。金银器制作工艺复杂是唐代难度最高的手工业技术之一,明代人引用
《唐六典》时,提到唐代金银工艺有14种。西方的捶揲技术使唐人既可以制作器物的形体,也可以制造浮
雕式的装饰花纹,鎏金与镀金技术在唐代得到广泛使用,鎏金银器兴盛在唐代,占银器的大部分。錾刻、
平脱、浇铸、焊接、切削、抛光等等独特的工艺特征,使金银器的制作工艺之高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中央政府还专门设立了“金银作坊院”宫廷内侧专设“文思院”为皇帝和后宫制作金银器,另外还允许私
人金银作坊,称为“行作”,雇佣民间工匠为官府和富贵们铸造或进行商业生产。大大促进了金银器的发
展。
3、上层社会奢靡享乐之风,对金银器需求量的激增。唐朝经济的发展,特别在开元年间出现了前所
未有的兴盛局面,朝野上下奢侈成风。臣下不断进奉金银珍玩,以邀功求媚,而进奉的金银大都直接制成
器物送到中央,这是唐代以前不多见的。金银器赏赐之风也盛行与唐代,源自高宗、武则天之时,盛行于
玄宗。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朝廷赠送金银器与周邻国家以发展外交关系,另外大量赏赐给宠幸大臣。
唐玄宗曾经下诏将皇家的金银珠宝焚于朝堂,以示天下除奢去侈,崇尚俭朴。可以看出当时奢靡之风之
盛。
4、“丝绸之路”的繁荣。唐朝的政治开放和中西交通的繁荣,与周边国家的交往也很频繁,使很多外
国商人、工匠也来到中国。西方的金银及器物伴随交往也随之输入,尤其是栗特和波斯萨珊输入金银器
最多。在金银加工技术上两汉以来脱胎于青铜铸造而日见独立的金属加工工艺,到唐代取得与传自中亚

细亚古国粟特、波斯萨珊、印度、东罗马的金银加工技术和装饰艺术相融合,不仅在仿制异域造型和纹饰
的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的锤揲和焊接等技法。唐朝通过这条古道,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
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
二、丰富而独特的唐代金银器造型艺术
器物的造型与人们生活方式,审美情趣息息相关,从而也反映出时代的文化特征。唐代金银器品种
繁多、造型别致,从出土和收藏的资料来看超过了唐代之前历代金银器的总和。在造型艺术上唐代金银
器品种中很多器物造型是唐代以前传统器形不曾见过的。唐代金银器种类大致分为:食器、饮器、盒、装
饰品宗教等用具,而食器、饮器、盒的造型是唐代最典型的主要金银器皿。

1、食器类的盘和碟是唐代最为流行的金银器器形,行制接近,也可统称为盘,还有碗也是食器类常见
的器形。唐代金银器盘和碟的造型主要有:圆形盘、曲面花瓣形盘和不规则形盘等。圆形盘的特征:盘口
呈圆形,侈口,平底。如:陕西西安出土的双鱼纹银盘,何家村出土的鹊鸟纹圆形银盘,西北工大黄鹂纹圆
形盘等等。花瓣形盘造型特点主要是盘体呈曲面花瓣状,从出土资料看有菱花形、葵花形和海棠形居多。
补充回答: 菱花形的特点是盘体花瓣为尖状。如:丁卯桥出土的菱花形银盘,河北宽城鹿纹菱花形银盘等,这种菱花
形造型在8世纪中叶后就很少见了。海棠形银盘的特点是平面呈菱形,如丁卯桥出土的双鸾纹海棠形银
盘,西安抚琴纹海棠形银盘。不规则形盘有:何家村桃形龟纹银盘,西安荷叶形银盘,大都会博物馆收藏
的叶形缠枝纹银盘。碗的造型有折腹碗、弧腹碗、带盖碗和多曲碗等。这种多曲或作花瓣形的器物造型
在中国传统器物中并无相应。
补充回答: 2饮器类的金银器主要有杯、壶、羽觞等,尤其是杯的造型各异,具有浓郁的异国情调。杯又分高足
杯、带把杯、长杯等。高足杯的形制分为两部分,上为杯体,平面呈圆形或多曲圆形,腹深大于或小于口
径,圜底下接较高的器足。高足中部早先有“算盘珠”式的节,下部向外撇呈喇叭状。如同现代的高脚
杯。8世纪中叶前高足杯的造型主要是口部微敞、杯体带突棱、高足中部有“算盘珠”式的节,如:何家村
狩猎纹高足杯。8世纪中叶后高足杯杯体无突棱、“算盘珠”式的节也消失了,这是高足杯的新变化,如:
白鹤美术馆收藏的白鹤莲瓣纹弧腹银高足杯。高足杯是外来的器物,其渊源在罗马及中亚地区。金银带
把杯也不是中国传统器物的造型,带把杯的特征是杯的口沿至腹部有各种形制的把,杯体绝大部分有横
折棱,底部有圈足。杯把的指垫形状有浮雕状的、卷草叶形、“6”字形。如:何家村团花纹金带把杯。还
有长杯其特征平面为椭圆形,并且很多器物呈多曲状椭圆形,带高矮不同的圈足,如:西安摩羯纹长杯。
长杯造型最初是模仿波斯萨珊的器物。
3、盒是目前唐代金银器中数量最多的器类,其中圆形盒、花瓣形盒较多,还有许多不规则仿生器形。
主要作用是盛物的容器。圆形盒、花瓣形盒有:何家村出土的飞狮纹圆形银盒,丁卯桥四鱼纹菱形盒、“都
管七国”花瓣形银盒、大都会宝相花纹花瓣形银盒等。不规则形盒有曲面仿生器形,如:丁卯桥蝴蝶形银
补充回答: 盒、法门寺龟形银盒、“韦美美”鸳鸯纹蛤形盒和纳尔逊卧羊银盒等等。
三、独树一帜的唐代金银器造型风格及其文化内涵
唐代金银器的艺术风格有着浓郁的西域风格和鲜明的民族气派并存,经过千万能工巧匠的辛勤劳
动,吸收和消化了外来文化的营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从初唐至晚唐完成了金银器民族化的过
程。
初唐时期是金银器皿受西方的影响最强烈的时期。高足杯、带把杯、折棱碗、长杯等五曲以上的器物
和器身呈凸凹变化的器物很流行,其装饰特点是划分出许多区段来配置图纹,装饰区间多在8瓣以上,这
些区间瓣多錾刻成U形或S形。具有明显的栗特、波斯萨珊朝金银器等外来风格。
中唐时期,外来因素逐渐减少和消失,随着经济的发展,贵族官僚追求享乐日盛,金银器制品增多,栗
特、波斯萨珊朝风格的造型已不能满足需要,转为兼收我国传统的铜器、陶器、漆器的器型。高足杯、带把
杯、五曲以上的多曲长杯,已极少见,新出现了各式壶,葵花形盘流行。12瓣以上的装饰区间手法已被淘
汰,装饰瓣多为莲瓣形且多为双层叠瓣,U形瓣, S形瓣不再出现。纹饰上花鸟纹盛行,缠枝花、绶带纹丰
满流畅,已具有团花的格局,基本上摆脱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补充回答: 晚唐时期,装饰手法多采用多重结构为主的六等分法,碗类器物出现高圈足,流行四等分、五等分的
装饰手法,盘类多附三足,出现仿生器形,即仿照动物等的造型。已不见高足杯,带把杯和多曲长杯等。
由此可见,唐代金银器经历了一个由简单转向复杂的过程,从唐初的栗特、波斯萨珊朝风格转向中国传统
风格。
唐代金银器造型艺术既总结和继承前人的成就,又开阔了思路,吸收消化外来文化中的丰富营养,适
应着本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审美的需要,逐步创造出崭新的面貌,反映出唐代文明的开放与博大。唐
代在金银器造型艺术和制作工艺方面,创造出一种五彩斑斓、璀璨夺目的崭新文化。
参考文献
[1]垄国强.与日月同辉—中国古代金银器[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8.
[2]曹燕萍.金银器[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3.
[3]齐东方.唐代金银器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4]李炳武,韩伟卷.中华国宝:陕西珍贵文物集成:金银器卷[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