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无痕教师 2010-12-22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体验作文教学的粗浅尝试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青山学校 杨美芳 潘卫国

  【摘要】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体验是作文的生命”。让作文尽显生命本色,引导学生学会用眼睛观察人、事、景、物,用心灵感悟人生,将自己真切的思想和情感倾注于字里行间。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习写作,历练文笔;在作文中提高认识,升华灵魂。

 

  【关键词】

 

  体验 个性 修改 评价

 

  缘起:

 

  “假如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况,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称为求诚。”

 

  ——叶圣陶

 

  老一辈教育家早就说过,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作文“最重要的原则”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谎”。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作文中创造并表述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他们也在作文中不断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精神的航向,使自己的精神健康发展。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他们人生的“史记”。因此,让作文尽显生命本色,引导学生学会用眼睛观察人、事、景、物,用心灵感悟人生,将自己真切的思想和情感倾注于字里行间。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习写作,历练文笔;在作文中提高认识,升华灵魂。这才是作文的真谛!

 

  但是,纵观时下的作文教学,往往为作文而作文,为分数而作文,结果误导学生作文为编造谎言的园地,当作涂抹文字的游戏,当作折磨心灵的苦差事。浏览学生的习作,也自然让人觉得言之无物,空洞苍白,不是老生常谈,就是瞎编乱造,更有甚者是“全盘拷贝”。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想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是最主要的原因。要知道“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体验是作文的生命”。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开始了“拨乱反正”,努力和学生一起走在“体验作文”这片宽阔而风景独好的舞台上。

 

  尝试:

 

  点击关键语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也活泼地流个不停。”因此,要解决学生“无话可说”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我们告诉学生习作内容必须是真实的,真实的见闻、真实的感受,自己的想象。同时,我们要善于挖掘身边可利用的、现成的写作资源,为学生积累丰富的习作材料,从而开阔视野,拓宽思路。

 

  春天来了,带上孩子们一起去田间山林走走,寻找春天的足迹,让习作的灵感和欲望在春意昂然的大自然中肆意喷发;圣诞节到了,和孩子们一起制作新年贺卡,让美好的祝福伴随着那充满温情的文字,在幼小的心灵上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妇女节”,让孩子们洗一次鞋子,体验妈妈平日里的辛勤;科技节,带大伙儿到户外放风筝,让愉悦的心情随风筝一起轻舞飞扬;小镇农贸市场的热闹非凡、校园班级中的热门话题、有趣的科学实验……都是生动的写作素材。只要我们用心计划,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各种感官,让其用心体验、享受生活,他们在作文中自然会有事可述、有理可析、有感可抒。记得在洗鞋子这个活动中有孩子这样写道:“一双鞋子,我洗了一节课都没能洗干净,而妈妈每天几乎都在为我们洗衣服,真的要谢谢我的好妈妈……”也有的孩子说:“原来干好每一件事都不容易,看似简单的洗鞋子,原来也有门道。”还有的说:“今天虽然很累,但我很高兴,相信妈妈也一定会很高兴的……”看着那一段段洋溢着朴实而浓浓温情的文字,我们被深深地感动了。如果说没有真切的体验,孩子们何来这些多姿多彩的感受呢?所以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唯有体验,才有源头活水滚滚来。

 

  点击关键语二——“银瓶乍破水浆迸,此时无形胜有形”

 

  “写作必须剔除那些普普通通的材料,单把的确属于自己的东西写进去,剔除得越干净,的确属于自己的东西的成份越多,那越是成功的作品。”

 

  ——叶圣陶

 

  “个性”是文章灵魂。作文就是要: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无我、无个性,不敢说真话、抒真情、写真象,作文就极易走向邪路。

 

  有资料也表明:近三年的中考作文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张扬个性,新观念、新形式、新情感、新想象、新语言成了衡量中考佳作的新标准。这几年的中考满分作文形式上呈现出了“千变万化”的特点,令人拍案叫绝。作文对文体要求的淡化和放开,引爆了众多考生的智慧火花,一朵朵在表现形式上避俗求奇的创新之花绽放在考场上,带给人们一个个惊喜。

 

  受此启发,我们也提倡学生的作文能在“真实的体验”的基础上,有“创新的表达”。如做了“烧不坏的手帕”这个实验之后,再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有的学生就写了实验的过程,重在过程的叙述;有的学生写实验后的思考,重在科学道理的探讨;有的则以小手帕为主人公,采用童话的形式写小手帕的惊险经历……春游之后,孩子们以各种形式下了自己眼中的春天,有的写了一首耐人寻味的小诗,有的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有的还给春姑娘寄了一封信……淡化形式,开放作文,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各不相同,独具个性魅力,也必将呈现出“浅草嫩花迷人眼”的生动景象。

 

  特级教师斯霞曾经说过:“孩子和大人毕竟是不同的,孩子天真活泼,有他自己的想法,有他自己的语言,孩子用自己的话写出来的习作,没有空话、假话、套话,读起来就感到亲切有味。”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说得有道理就不必为之增,数得清楚的也不必为之改,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以求达“自己之意”。因为“幼稚粗拙是壮健美妙的前奏曲”。而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差别迥异。有的善于想象,天马行空;有的长于观察,细致入微;有的擅长说理,字字有据;有的生性幽默,妙趣横生;有的感情细腻,表达淋漓……只要学生的习作语言有自己的特点,就应该大加赞赏,并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让个性的语言在学生的作文中“遍地开花”。

 

  点击关键语三——“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

 

  “作文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 贾岛的 “推敲”故事,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先后修改过多遍《战争与和平》这部长篇巨著,现代的叶圣陶在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作者改文章时,都那么的仔细。这些事实无不表明:修改在好的文章的形成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把培养学生“养成自己修改文章的习惯”作为作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力求通过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从语文作为“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这一性质及学生的长远利益来看,这确实是抓住了作文教学的关键所在。但是,我们现在许多学生常常对于自己的习作是无从下手,不知该在哪些地方进行修改润色,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基于上述的这些情况,我们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除了重视让学生亲身体验以外,还非常注重学生体验习作修改。

 

  对学生作文中一些主要的、共性的问题,我们通常是选取一些比较典型的文章让学生集体评讲,采用边说边改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帮助认识了存在的问题,还提供正确的批改方法,给学生提供模仿借鉴的依据,使学生自改和互改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学生学到批改之术。通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对于修改的基本方法已略知一二:对言之无物的,修改时要着重从中心材料入手,使之逐步写得具体;对材料杂乱的,修改时要着重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对词不达意、颠三倒四的,修改时要着重修改病句,把文章写通顺。因为这些活动,学生基本上都体验过,他们一旦掌握了方法,自改、互改时都能得心应手。同时,我还常常鼓励孩子将自己的体验活动和感受与家长分享,请他们也来帮助自己修改。记得有一次让孩子做了一个“泡豆子”的实验,并写了观察日记。一位家长在《家校联系本》上写了这样一段话:“今天,孩子给我看了他的作文,写得不错,每天观察记录都很认真。以前,他的文章从来不让我们看……”

 

  “文章不厌百回改,千呼万唤始出来。”通过三遍四遍的修改,这些学生的作文基本上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有些甚至会让你无限欣喜!

 

  点击关键语四——“单一评价究可喑,不拘一格促提高”

 

  新课标提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 因此,在作文的评价中,我们总是正面鼓励,委婉建议,尽量让评语充满人文关怀。在评价形式上不仅仅局限于几句话或几道曲线,对有进步的或优秀的作品常常画上一个笑脸,一个翘得老高的大拇指或写上“OK”、“Good”等。采用多视角评价,有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家长评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这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成为评价活动的主体,使学生有了自由表达的机会,在讨论和评判中切切实实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在师生互议、生生互评过程中,充分刺激了学生的参与欲,发挥了学生个性互补的优势,引导学生彼此启发,相互倾听,在思考中评价,在评价中思考。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主动探索,积极体验,相互交流,相互评价,相互影响,相互赏识,从而启迪学生思辨的灵感,激活学生积累的语言和积淀的语感,实现共识、共享、共进。

 

  反思:

 

  几年的尝试实践,我们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那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有灵性的精彩习作,常常令我们倍感激动与欣慰。而那群可爱的孩子们也在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也渐渐地喜欢上了写作。我们更加充满信心,把准学生成长的脉搏,激活学生的生命力,要“个别”不要“一律”,要“幼稚”不要“成熟”,要“实话实说”不要“虚伪矫饰”,要“有一说一”不要“无病呻吟”,让学生“吾手写吾心”。继续和我们的孩子们徉徜在体验作文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去收获一路的风光无限!

 

  【参考】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叶圣陶《作文概说》

 

  《小学语文通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