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都大同之文化特色

 振波浪清 2010-12-22

古都大同之文化特色

姚   

更多精彩内容请到:http://blog.sina.com.cn/dtxxgz

 

作者介绍:姚斌,1938年出生,山西大同人,编审。196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大同市三晋研究会副会长、大同古都学会副会长。原大同市地方办副主任。主持整理出版明正德《大同府志》、清顺治《云中郡志》、清道光《大同县志》等旧志三部。著作有《大同历史建置沿革》、《大同民俗》、《名人与大同》、《大同长城史话》、《大同地方特产》等。

古都大同之文化特色
大同古城保护协会的专家们辛长青(右一)、姚斌(右二)、

赵忠格(右三)、古鸿飞(右四)、力高才(左三)在余秋雨论谈会上。


 

    大同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内外长城之间,扼晋、冀、蒙通衢之咽喉,从武灵开辟,曾为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大同已有2300年的建城史;427年的建都建京史;1600年不移的城市中轴线,里坊棋盘式的城市格局和大量的明清建筑构成了大同独特的历史风貌。现存大同城是北魏的都城,历经隋、唐、五代,辽、金、元,明洪武五年(1372)大将军徐达“依旧土城南之半增筑”,形成周长7.24公里,面积3.28平方公里的城池。大同城内城、瓮城、罗城、关城,城城设防,城楼、敌楼、望楼、阁楼,楼堞环列,旌旗招展,鼓角相闻,壁垒森严,一派重镇名城之势。“北方锁钥”、“晋之名邦”、“赫赫方昌”、“万祀金汤”的大同城,壮丽雄伟,高低错落,形如羽翼,酷似展翅腾飞的凤凰,留给人们多少美好的梦境。

 

    浩瀚的历史长河、璀璨的古代文明,给大同留下极其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北魏鲜卑在这片热土上,建中立极,定都安邦,物华天宝,焜耀宇宙。从而形成庞大的古都建筑群,平城遗址、明堂遗址的发见,古都古城的容貌在人们视线中日渐清晰。云冈石窟以其规模宏大,题材多样,雕刻精美,内涵丰富而驰名中外,已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文化遗产。辽金陪都西京大同府,其盛可想,留下了华严寺、善化寺等巨刹名寺,雄浑大气,古朴凝重。威严神秘的大同,彰显出王者气魄,古都风貌,京城气象。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进程,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得天独厚的地下宝藏,嬴得名载典籍,驰名中外的殊誉。

 

    大同是边塞文化策源地之一,既有中原文化的慷慨大气,又具草原文化的粗犷豪爽,还具有北方人坚韧强毅和浓重的爱国情怀。地域文化不仅催生和孕育了传承久远影响深远的一代代大同人,更形成了大同特色的地域文化。由于长期与北方民族相处共融,向来强调“有容乃大”,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要吸收,海纳百川,世界大同,所以成就了大同文化之大。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魅力之源,最有特性的文化,是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是城市产生美感的灵魂内蕴之所在。一次次的冲撞与交融,却始终保持着鲜活的特色和个性,其主要原因在于有独特的人文文化作为城市灵魂的内蕴。文化是民族之魂、城市之根、是生产力、竞争力。建设文化大同,关乎立市之本,治市之策,强市之路。大同的复兴,归根结底在于文化复兴。古都大同的全面保护和修复,正是为了留住城市文化的“根”与“魂”。

 

    1、恢弘大气的古都文化

 

    历史文化名城大同,从武灵开辟,其地于西晋建兴元年(313)鲜卑拓跋猗卢定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为北都;修秦汉平城为南都。作为代国的南都长达86年。拓跋珪于公元398年,自盛乐迁都平城,历6帝7世达97年之久。辽于重熙十三年(1044)改云州为西京,长达78年;金称西京90年。元初仍称西京76年,直到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西京道大同府为大同路。辽、金、元称西京计244年。综上,大同建都称京计有427年的历史。“三代京华”是大同最辉煌的时代。拓跋珪于天兴元年(398)七月迁都平城,在平城“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定礼乐”,八月诏“有司正封畿,制郊甸,端径术,标道里,平五权,较五量,定五度”。划定京畿范围:“东至代郡(今河北蔚县暖泉镇西),西至善无(今右玉南古城村),南及阴馆(今朔州东南20公里夏官村),北尽参合(今阳高县东北)”。郊甸范围:“东至上谷军都关(今北京市昌平县北),西至河(黄河),南至中山隘门塞(今灵丘县东南),北至五原(今内蒙包头市西),地方千里。”又设“四方四维,置八部帅以监之”。拓跋焘“扫统万、平秦陇、翦辽海、荡河源、南夷荷擔,北蠕削迹,廓定四表,混一戎华”,奠定了北魏的基业。其時的平城,诚如《云中古城赋》所言“池桑乾之水,苑秦城之墙。百堵齐矗,九衢相望;歌台舞榭,月殿云堂。开儒士于璧沼,贮美人于玉房,潝潝沸沸,荧荧煌煌,取威定霸,于是乎在;施令作法,罔或不臧。武破六州之内,文宅山川之阳,何其壮也”。经过近百年的经营,宫城内建筑了宫殿、宫室、宗庙、社稷、武库等设施。还建立了方二十里的外城(京城)和周回三十二里的郭城。当时,将如浑水、武州水引入城内,使魏都大街两旁有潺潺流水,东西鱼池有游鱼嬉戏,水旁弱柳、丝杨、杂树交荫,利用水和树把城市打扮得清新雅致,配上巍峨的宫殿楼阁,真是花团锦簇一般。“月观霞阁,左社右廛,……灵台山立,壁水池圆,双阙万仞,九衢四达;羽旄林森,堂殿胶葛,当其士马精强,都畿浩穰”。地方越千里,人口上百万,成为国际大都会。其时平城所显现的那种山河壮美,雄浑大笔,古朴凝重,威严神秘,人才汇集,贤能辈出,彰显出古都风貌,京城气象。辽金时,大同作为西京陪都,被视为重地。修司衙,建宫殿,立学宫,将祖庙都设在这里。所建巨刹名寺,至今熠熠生辉。

 

    2、雄伟壮观的军旅文化  

 

    大同是我国北方军事重镇。“山环采凉,水抱桑干,长城界其北,雁塞峙其南,西眺朔漠,东瞻白登”,内外长城把大同紧紧包围,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形成许多天然关塞。历史上的参合径、勾注径、飞孤道直通内蒙、晋南、华北各地。军事上,进有依托,守有屏障,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乃首都之门户,三晋之屏藩,中原之保障。自石敬瑭割地,中原四百余年失之防御。女真之亡辽,蒙古之亡金,皆先下大同。自殷周以来,即为捍御雄边。白登之战、六镇之变、吴峦拒城、姜瓖叛清、土木之变、沙窝之战、辛亥举义,戎马之扰,无代无之。历代名将李牧、蒙恬、李广、靳尚、卫青、霍去病、李靖、薛仁贵、郭子仪、杨业、常遇春、徐达、郭登、翁万达等名将都在这里保过边守过疆。有29个皇帝来同征讨巡边。北魏在此设四方四卫置八部帅镇守,要害处设六镇,保卫京师平城。明作为九边重镇之一,朱元璋封其十三子朱桂为代王就藩大同,为“九塞王”之一。永乐七年(1406)设镇守总兵官,辖13卫所,823堡塞,307座墩台,大同镇分4道、辖9路、驻军达135778员,战马51654匹。时有“大同士马甲天下”之称。徐达修建的大同城,壮丽雄伟,郛固城坚,固若金汤,各种防御设施配套自成体系,成为我国古代军亊重镇建设的典范。真是“重镇临元岳,名城正朔宫。地亘金汤固,门肩锁钥崇”。

 

    3、精粹深邃的宗教文化

 

    历经战争动乱的大同人民,希冀和平安定,崇信佛神。大同寺庙始建于汉明帝时的通光寺(北寺),兴盛于北魏、辽、金,延续于元明清。北魏京都寺庙上百所,僧尼二千余。形成中国佛教文化的第一个高潮。举世闻名的云冈石窟就在其时“凿石开山,因崖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著名的寺庙有五级大寺、永宁寺、天宫寺、建明寺、报德寺等。还有道庙大道坛和静轮宫。真是“京邑帝里,佛法丰盛,神图妙塔,桀峙相望,法轮东转,兹为上矣”。辽、金在此建有许多巨刹名寺,有被誉为辽金博物馆的华严寺,其“大雄宝殿”为全国最大的佛殿;薄伽教藏殿内的合掌露齿胁侍菩萨,被誉为“东方维纳斯”;雕刻精美的“天宫楼阁”,壁藏犹如玉宇琼楼,玲珑之致,被称为“海内孤品”。善化寺古称开元寺,唐韵悠悠的普贤阁造型精美绝伦;大雄宝殿中的二十四护法诸天塑像,神情各异,极富人间韵味,为金塑之佳品;三圣殿中的朱弁碑,文章绝唱、书法绝世、刻工绝妙,可称“三绝”。元五教俱兴,基督教建有主教区。道士丘处机毁西京天成夫子庙,谋占佛教寺院482所,可见其繁盛。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集诸路僧四万,于西京普恩寺(今善化寺),作资戒会七日夜”,四万和尚云集一寺,实属佛教盛举。明清以来,大同仍有寺庙上百所,僧尼三百余人,可谓寺庙林立,庵堂相望,每到初一、十五、庙会、佛诞,全城香烟缭绕,钟磬叮当,善男信女,献供敬香,俨然是一个佛国世界。至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三百多处中,寺庙遗构占绝对优势。其中世界遗产1处,国保单位22处,省保单位20处。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悬空寺、永安寺、觉山寺、慈云寺、云林寺、水神堂等寺庙,各具特色,名闻遐迩。

 

    4、举世瞩目的长城文化

 

    长城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成为中华民族历史的象征。作为“北方锁钥”的大同,历代多在这里修筑长城,大同地区先后修筑有赵长城、汉长城、北魏长城、北齐长城、隋长城和明长城。大同境内仅明内外长城遗存就达547.989公里。明大同镇管辖着72城堡(城20、堡52),有823堡寨,307座墩台。外长城从居庸关、张家口、怀安进入大同市的天镇、阳高县、新荣区、左云县出境,经右玉到内蒙达于偏关、河曲。内长城从居庸关西南,经河北省的阜平进入大同市的灵丘、浑源二县,达于老营。据大同长城普查统计,境内现存历代长城遗址计1047华里,其中明外长城501华里,内长城350华里。东汉长城74华里。赵长城110华里。北魏长城12华里。分布在7个县区、150多个行政村。分布广、历史久、设施全、且富有特色,古风古韵、原汁原味、具有原生态的历史感和沧桑感。新荣区的得胜堡,是明代通贡互市的发祥地,是隆庆议和的签约处,历史地位特别重要。得胜堡又与市场堡、镇羌堡、得胜口连在一起,构成了当年最繁华的通贡互市的交易市场,吸引着半个中国的商人,来此交易。此外,天镇的新平堡、李二口长城;阳高的守口堡、镇边堡长城;左云保安堡的汉亭障、摩天岭长城下的镇宁楼;浑源的下柴树沟长城;灵丘的东跑池、牛帮口等长城都是大同长城的瑰宝,颇有开发价值。想当年金戈铁马,击柝相闻,烽火一传,众堡依附,贡使往来,接踵于途。至今内外长城翻山越岭,穿沙漠,过草地,经绝壁,宛如一条巨龙飞腾在古城崇山峻岭之间,配以内堡外墩,烽堠相望,宏伟壮观。

 

    5、兴旺发达的边贸文化

 

    大同地扼晋、冀、蒙通衢之咽喉,是通往蒙古、俄罗斯、东欧等国的重要通道。春秋以来,远离中原,汉族统治者通过“互市”、“朝贡”等手段,维护边境安定。北方少数民族频繁往来于这一地区。汉“白登之战”后,在长城脚下与匈奴互市往来。北魏在平城建都后,西域十六国纷纷派使献贡,打通西域四条道路,中亚商人随着西域高僧相继而至,开始频繁的商业往来。大同出土的波斯银币和古波斯萨珊王朝的鎏金碗、盘,就是证据。当时平城四通八达,已成为“四裔往还极盛”时代。隋唐以来,大同成为“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分支。北宋在与契丹和战之间通商互市,交界处设榷场,以茶易马,数额巨大。元代西方各国使节、商人、旅行家、传教士接踵而来,大同成为中国北方的重要商都。明代大同不仅是九边重镇,同时是蒙古封建主“入贡”的必经之道和蒙汉人民贸易的重要市场。这里经常是“贡使络绎,商队接踵”,从永乐至隆庆议和160年间入贡800多次,贡使最多时达24114人,供马驼最多时达68396匹,各种皮张18余万张。每次除限额入京人员外,多滞留大同,“往来接送及延住弥月”。明代在大同三设马市,建有官市、民市,有月市、小市,蒙以牛马羊骡驴及皮货换取中原的绸缎布绢棉和茶叶。明代大同驻军13万,战马5万匹,为解决军需,明廷在大同镇率先实行“开中法”(盐引),带动了军屯、商屯、民屯的发展。军需商业膨胀,大同镇遂成为“晋商”的发祥地。清代大同成为连接欧洲的商品集散地,山西商人在半个中国范围内,贩来茶叶、丝绸、土布、瓷器、手工艺品以及本省的铜铁制品、米谷、烟叶、酿造品等,通过大同,转运恰克图(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阿尔丹布拉克),与俄国交换毛皮、毛呢、羽纱、天鹅绒、棉线、麝香、马鹿角等商品。晋商拥有大批的马匹、骆驼,马帮、驼帮终年不绝,大同驼铃响彻“西口”内外,成为历史上有名的“茶叶之路”。晋商还以大同产的香皮、石碌、花斑石、玛瑙石、黄芪、黄腊等东渡日本换铜。使大同铜器驰名全国,时有“五台山拜佛,大同城买铜”之说。京包、同蒲铁路开通后,沟通全国,大同煤炭、煨煤、黄花、黄芪、皮毛、蛋制品、葫油等批量出口。

 

    6、绚丽多彩的融合文化

 

    大同自古是连接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同中原华夏文化的一个纽带。是北方多民族聚居融合的一个重要基地。春秋时为北狄林胡所居,秦汉受匈奴侵扰,西晋后为鲜卑占领,北魏建都平城后,除汉、鲜卑外,尚有山胡、屠各胡、卢水胡、铁弗匈奴、高车、丁零、乌桓、党、氐、羌等族。从拓跋焘统一北方,50多年的制度建设、社会改革和经济的发展,鲜卑拓跋部在完成自身的汉化、封建化的同时,使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风俗习惯上基本融为一体。拓跋宏和冯太后的三项制度改革,为以后孝文帝全面汉化和北魏大融合奠定了基础。拓跋鲜卑在北魏平城时代所代表的包容开放,兼收并蓄的气度和精神,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在汉民族的基础上,形成中华民族大家庭,这种精神对大同历史文化的传承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隋统一后,又有突厥侵扰,唐末这里又成为沙陀人与吐谷浑争战的战场。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后,这里长达433年一直由契丹、女真、蒙古占领,辽升大同为西京后,视为重地,非亲王不得主之。清宁八年(1062)建华严寺,寺内供奉辽历代诸帝石像和铜像。金入定中原,大同是他首先站稳脚跟的地方,天会三年(1125)三月,诏建祖庙于西京。契丹、女真入主中原,既带来他们的风俗习惯,更多地是吸收了许多汉人的先进文化和风俗习惯,使大同风俗呈现出交融互补的有趣现象。明时又常受蒙古瓦剌侵扰,清为满人统治。纵观2300多年来,长城内外出现过上千次刀光剑影硝烟弥漫的战争,使大同人民遭受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但更多的则是和平共处,友好往来。朝朝代代,一批批少数民族在大同定居,他们和大同人民相互影响、融合,北方民族尚武精神,使大同人民“俗尚武艺,风声气息自昔而然”。其人物“亦多魁伟之士”。这方热土哺育了多少慷慨悲歌之士,文治武功之才。他们勋业昭著,入史载志,为后人师表。大同居民的语言、服饰、饮食、起居、民俗、民风至今仍保留着北方民族的古老遗风。有名的“雁门关外三件宝——莜面、山药、大皮袄”。服饰中的红主腰、红裤带、白茬皮袄,皮塌皮。饮食中的“稠粥莜面软黄糕,荞面圪坨搅拿糕”、“冬涮羊肉夏旋粉,四季火锅羊头拌粉”,风味小吃中的羊杂、粉汤、大头麻叶、蜜麻叶、大炸、熏肉套大饼等。青年人射箭、投石、虎打、掰腕、摔跤常见于田间地头和城市街巷之中。连小孩玩得踢蛋儿、拉毛、打台、打岗、挤旮旯、翻鞋篓等无不充满浓厚的民族生活气息,更别说有着浓厚泥土芳香的耍孩儿、罗罗腔、二人台、北路梆子、坐腔等异彩纷呈的地方戏曲,慷慨激昂,刚健粗犷,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憨厚、质朴、爽朗的性格。厚重的文化孕育了大同英雄儿女,他们淳朴端庄,温和善良,勇于奉献,乐于助人,能吃苦,爱整洁,不排外,易满足,勤劳节俭,恋土重迁,在这片热土上默默地耕耘着,世世代代,地久天长。

 

    7、蕴涵丰富的煤文化

 

    大同百里煤田,山不秀而雄浑;林不茂而宝藏。植根在这块土地以她那喷涌的乌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魅力,这块土地上生生不息的矿工采掘着煤炭,也书写着历史。这是一部与大自然斗争史;是薪火相传开拓光明和温暖的历史;是生与死的搏斗、意志的磨练、体力的付出和灵魂净化的历史。大同煤炭,远在汉代已开采利用,汉墓出土的煤块足以证明。《水经注》所记东溪(口泉沟)“山有石炭,火之热间(同)樵炭也”。同时还记载了火山、火井、风穴等煤炭自燃现象。可知当时开采已有相当规模,不但供应京都上百万人取暖、做饭,还用来冶炼白银。宋代朱弁的《炕寝诗》写的“西山石为薪”、“飞飞涌无云,焰焰积红玉”正是大同侏罗纪煤燃烧的情景。辽金元时,大同采煤业已很发达,冶铁锻造兵器,促进了煤炭的发展。明清时代,小煤窑林立。民国以来,军阀、官僚、资本家纷纷办矿,大同煤炭已批量出口。日军侵占煤矿,采取“以人换煤”,疯狂掠夺资源,数万矿工为此丧生,形成白骨垒垒的“万人坑”。建国后煤炭生产飞速发展,年产量突破800万吨。大同煤田侏罗系弱粘结煤,以低硫、低磷含量,发热量高而誉满中外,素有“煤中精品”之称,行销全国26省、市、自治区和电力、冶金、轻纺、交通、铁道、地质及国防等国家直属企业,还远销日本、韩国、菲律宾、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建国60年来,支援全国经济建设发运煤炭23亿吨。

 

     煤文化的主体是矿工,在严酷的自然条件和环境下,造就了富于战斗精神的矿工队伍,锻造了一代代采煤者的独有风骨。他们凝重、豪爽、粗犷的性格,韧性、刚毅、胆识和魄力。他们终年作业在不见阳光的煤井里,给予他们与大自然抗争的决心和气魄。他们积攒着周身的体能,激荡着一腔热血,常以超人的能量发挥,创造着难以想象的奇迹。他们喜欢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开怀、豁达、讲义气、重友情,“站在煤堆上好说话”,表达了他们朴实、厚道、深沉的感情。他们的生活像一幅塞上的风情画,格调悲壮、苍凉,他们在四面石头的地下矿井中,背负着中华大地,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为人类送去光和热。    

(本文是姚斌先生提交给大同古都学术研讨会的论文,大同晚报2010年12月7日发表时有删节。)

 

看了本文的读者还看以下文章:

大同市 大同三宝:大佛、彦波、想亲亲(14P)
简单介绍一下大同的“三名一强”(12P)
耿市长与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专家座谈(5P)
十大景点门票实行特惠
本市文物景区今起恢复“一卡通”(3P)
旅游名城须具备三大功能(22P)
大同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程基本情况(19P)
城市建设“大同模式”刍议(40P)
大同:实至名归的大古都
不断刷新完善的中国大古都标准
各具特色的8位大古都兄弟
不断被认识并认可的中国大古都
古代艺术的新模式
余秋雨 余秋雨大同行之一:名城保护需要文化引领(8P)
余秋雨大同行之二:只有回到历史 才能创造未来(21P)
余秋雨大同行之三:余秋雨作“大文化大古都”讲座
余秋雨大同行之四:《大文化,大古都》讲座全文
图说余秋雨的成长历程(32P)
余秋雨:从何处走向大唐
余秋雨:抱愧山西(18P)
想亲亲 跟我去看大型民俗歌舞组画《想亲亲》(上)(42P)
跟我去看大型民俗歌舞组画《想亲亲》(中)(29P)
跟我去看大型民俗歌舞组画《想亲亲》(下)(23P)
鲜卑的十个故事 关于鲜卑的十个故事(23P)
第二个故事 嘎仙洞(29P)
第三个故事 冯太后与孝文帝(14P)
第四个故事 万里驼铃(24P)
第五个故事 大字小字(34P)
永远的鲜卑 千古之谜大鲜卑山
嘎仙洞,拓跋鲜卑的祖庙石室(31p)
发现嘎仙洞的重要意义
北方游牧民族的前世今生(8P)
如果你的小脚趾盖分叉,那么你一定有鲜卑人的血统(8P)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的原因(8P)
北魏平城时代的丝绸之路(20P)
平城气势恢弘的北魏京师
明堂 北魏平城明堂之一:遗址研究
北魏平城明堂之二:北魏明堂介绍
山西加入新特区 山西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情况举行发布会
现有的八个“新特区”(27P)
山西加入新特区行列 成为国家批复面积最大综改区
大同名胜古迹 大同名胜古迹之一:跟我去看九龙壁
大同名胜古迹之二:跟我去看悬空寺
大同名胜古迹之三:跟我去看云冈石窟(16p)
大同名胜古迹之四:跟我去看华严寺(44p)
大同名胜古迹之五:跟我去看大同府文庙(43p)
大同名胜古迹之六:跟我去看大同东城墙(一)(65p)
大同名胜古迹之六:跟我去看大同东城墙(二)(48p)
大同名胜古迹之六:跟我去看大同东城墙(三)(34p)
云冈石窟导游词(52p)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弟子随师赴大同参观考察见闻记之一--大同人的福气
学诚法师弟子随师赴大同参观考察见闻记之二--善人与恶人的区别
学诚法师弟子随师赴大同参观考察见闻记之三--中华文化的瑰宝
学诚法师弟子随师赴大同参观考察见闻记之四--佛教艺术殿堂
学诚法师弟子随师赴大同参观考察见闻记之五--一位好市长
学诚法师弟子随师赴大同参观考察见闻记之六--精神的支持
学诚法师弟子随师赴大同参观考察见闻记之七--大同的速度
学诚法师弟子随师赴大同参观考察见闻记之八--超前意识
更多精彩内容请到:http://blog.sina.com.cn/dtxxgz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