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号 (顿号的形式为“、”) 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例如: a) 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b) 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二、分号 (分号的形式为“;”) 1、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例如: a)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b) 在长江上,瞿塘峡像一道闸门,峡口险阻;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每一曲,每一折,都像一幅绝好的风景画,神奇而秀美;西陵峡水势险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 2、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例如: 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年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力的人除外。 3、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以用分号。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为乡、民族乡、镇。 三、冒号 (冒号的形式为“:”) 1、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例如: 同志们,朋友们: 现在开会了。 2、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例如: 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3、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例如: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4、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例如: 外文图书展销会 日期: 时间:上午8时至下午4时 地点:北京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 5、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例如: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考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四、引号 (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 ”和单引号‘ ’) 1、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例如: a)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货的源泉。” b)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c)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2、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用引号标示。例如: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3、具有特殊含意的词语,也用引号标示。例如 b) 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4、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 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五、破折号 (破折号的形式为“—” ) 1、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明。例如: a) 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b) 为了全国人民—-当然包括自己在内—-的幸福,我们每个人都要兢兢业业,努力工作。 2、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明。例如: “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3、声音延长,象声词后用破折号。例如: “呜—-”火车开动了。 4、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例如: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六、省略号 (省略号的形式为“……”) 六个小圆点,占两个字的位置。如果是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可以使用十二个小圆点来表示。 1、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例如: 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2、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例如: 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3、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例如: “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七、书名号 (书名号的形式为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 a)《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b)你读过鲁迅的《孔乙己》吗? c)他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 d)桌上放着一本《中国语文》。 2、书名号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例如: 《<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 标点符号的位置 1、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居左偏下,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