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事有先后,考试有策略

 vicself 2010-12-23

马上就要到研究生考试的决定性时刻了,这几天,看着身边的学生忙的焦头烂额,不禁有一点感慨万分的感觉——考试,难道就真的如此折磨人吗?

答案是否定的,我认为,只有不会考试的人,才会被考试折磨。

我 喜欢用一句话来形容我们新东方应试部的老师——考试有先后,变态有深浅。这也是我们和学生不一样的地方——我们之所以会成为老师,是因为我们在你们前面经 历了大大小小的考试,故是谓“考试有先后”;而同时,我们在考试中率先蜕变,掌握了考试的核心精髓,故是谓“变态有深浅”。

那么,什么样的人是会考试的人,什么样的人是蜕变后的人?这个问题大家或许并不关心,那么我换一个说法——究竟怎么做,才能让我们轻松地在考试中拿到高分呢?下面我先击破各位同学经常出现的误区,逐一解说。

误区一:考试很可怕,我和出题人是对立的

这个问题是心态的调整——要知道,每一种考试,都是一个或是一群正常的humanbeing设计的。又因为每一个人类的思维都存在着重复性和漏洞性,所以,由这些人所设计出来的考试,必然有一定的规律和弱点。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之后,考试本身的意义就显得不那么可怕了。

误区二:只求做好,不问结果

大错特错,考试成绩本来就是一个结果,怎么能不问结果?!

这 是每个人策略的调整,这也是我想告诉每一个考生的重点。以高考为例,我常常听到很多家长对孩子说:“你尽管去往好里考,找人办事这些东西我来做。”说这话 的家长,苦心自然是无庸置疑。然而,这却充分暴露了现在考生和考生家长对考试的一种迷茫和无策略性。“你尽管去往好里考”——试问,什么叫往好里考?多少 分才算好?太笼统,太抽象了。对于高考学生来说750分是顶级,是outstanding!那么600分呢?难道就不好么。所以说,我亲爱的学生们,当你 们在面对考试时,请先想明白你的目标究竟是什么,然后,再去复习。

找准目标,这是定下策略的第一步。目标怎么定?我建议各位同学根据自身实力——当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80%的实力时能考到的分数,就将它看作我们的目标分数。这个程度上的目标相对容易做到,同时有助于我们建立自信。

误区三:考试成绩越高越好

这种说法很要命,因为这样的观念与态度并不适用于所有人。还拿高考作为例子,刚才我已经说过如何确定目标,当你有了自己的目标以后,就千万不要好高鹜远了——endless的追求无异于自我折磨。这里希望各位考生记住:考试成绩不是越高越好,而是够用就好。Enoughis the best!

说完三个误区,我还用上面那个例子来继续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制定策略:

当你已经确定了自己的目标之后,就要全身心的投入到目标的实现中。比如说,一个成绩差不多的学生说,根据我的情况,我想考中国XX大学,我们假设这个学校各年的平均录取成绩是600分,而高考的满分是750分,我们应该怎么做?

首 先,划分科目,如果这个学生是一个文科生,那么我觉得,你的数学应该可以考到120(这个分数所含盖的范围是填空、选择、和前三道大题。这些都是比较基础 的题目,好好用功就不成问题);英语呢,可以考到130分;语文呢,不好说,就定在100分;文科综合比较难,能考到220分左右。加到一起算总分,恩, 还差二三十分。不过没关系,这个成绩不过是我80%实力,显然,我还有提升的空间。所以,这样将你的成绩一分开,你就能很清楚地看到自己在什么地方是强 项,什么地方比较弱,如果我想提升,可以从哪一科目进行提升。

其 次,在针对每一具体科目提升时,要注意分题型分析,以英语为例,听说读写,我哪一部分比较强,我就暂时不管他,着重看弱项。看的时候,注意揣摩出题人的思 路。如果你实在是揣摩不出来,那就找一个老师(呵呵,这也是我们这一类人存在的目的之一),他(她)会清楚地告诉你,这些题是以什么样的思路出的。千里之 行,始于足下,千万不要忽视对细节问题的把握。

策略这东西,说来简单,做起来的确费工夫。但磨刀不误砍柴功,所谓“做事有先后,考试有策略”,就是这个道理。洋洋洒洒写下这些,希望能够缓解各位处在考试压力下的同学们的紧张。考试只是一个小case,找到策略,事半功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