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比尔?盖茨怎样教育孩子

 ruziniu2010 2010-12-23
世界首富、美国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的家庭可谓是典型的上层阶级,他的孩子一出生就倍受人们的关注。一位竞争对手说,这下好了,盖茨必将花更多的时间在孩子身上,我们可以趁机超越他。然而,比尔.盖茨并没有把时间花在孩子身上,他告诉太太,除了给孩子喂奶,其余时间不必管她。比尔.盖茨这样做,绝不是担心竞争对手超越自己,而是为了让孩子从小就具备独立意识。比尔.盖茨认为,让孩子成为优秀的人,关键是培养孩子的性格,而非培养她的学问。培养性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及生存能力。
孩子上学的第一天,比尔.盖茨亲自领孩子去学校报到。比尔.盖茨把孩子送进教室后对孩子说:“今天,你已经认识到学校的路了,从明天起,爸爸、妈妈就不会再接送你了,一是没有时间,二是没有必要。”从此,他的孩子每天早上独自穿过三条街巷去学校,晚上放学后再自己回去。孩子有时回到家,看见家门紧锁,也并不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害怕、哭着四处找父母,因为爸爸早就说过,你自己想办法到附近任何可以去的地方。
比尔.盖茨说到做到,哪怕是顺路经过孩子学校的门口,哪怕是刮风下雨,他都坚持让孩子独自上学、回家。有一天,孩子放学的时候,天正好下着大雨,他的孩子赤着脚快速跑到马路边的商店门前,然后,顺着门前的避雨地带小心前行。孩子的妈妈坐在车里,看见孩子浑身上下湿漉漉的样子,心疼不已。
而比尔.盖茨则说:“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是让孩子仅仅具有独立的意识和态度就够了,必须让孩子自己去经历,让他自己扫除障碍,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学到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去自行解决问题。”
比尔.盖茨的做法,在我们看来虽有些残酷,但绝对是理智的。科威特的教育家穆尼尔.纳素夫说过:“独立能力是人生的基础。”如果一个人无法独立,那么她的人生也就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变化无常的生活。人只有克服了依赖性,经受住了艰苦环境的磨练和考验,才能走向成功与辉煌。
在因倡导独立精神而享誉世界的犹太人当中,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大富豪,像“石油大王”洛克非勒、“金融巨子”摩根、“新闻大王”普利策等等,他们都有着巨额的财富,但是,他们的财富都给予了社会,而不是留给自己的子女。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让孩子自己为自己赢得一切,而不是成为“寄生虫。”
有一位外国商人,一次他让自己的孩子从高处跳下来,表示可以用手把孩子接住。可是当孩子真跳的时候,他却闪开了。被摔疼的孩子哭着责怪父亲,商人对孩子语重心长地说:“我这样做是想让你知道,在许多时候和情况下,别人是靠不住的,哪怕是你最亲近的人。因为世界上有很多事是别人想帮而不能帮,也无法帮你的,只能靠你自己,不要依赖别人。要生存,靠自己奋斗,靠自己争取;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还是首先要靠自己。”
由此可见,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经验确实值得我们去学习。中国的父母现在虽然多数已经意识到了溺爱孩子是错误的,但是在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上还是差得太远。
现代家庭里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多父母总是过多地重视孩子的生活是否优越,智力是否聪明,而对孩子是否具有独立性却很少关注。有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安全,怕孩子磕着、碰着,竟连自行车都不敢让孩子学;有的父母生怕孩子解决不了遇到的困难而吃苦头,往往亲自代劳;有的父母不尊重孩子的意愿,什么事都要孩子按照父母的意见办……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养成不动脑、不动手的坏习惯,一遇到问题就把期盼的目光投向父母,等着父母来帮忙。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意识就这样被一点点淡漠和扼杀掉,到最后变成了没有思想、没有勇气、没有判断力,一切都仰仗别人扶持的傀儡。
父母的这种行为主观上是为孩子多想一些,多做一点,是想帮助孩子把问题解决得更好一些,把事情办得更漂亮一些,但从客观上来说,无疑替代了孩子智力的发展过程,剥夺了孩子经受锻炼的机会,让孩子产生了极大的依赖心理,把孩子在生活中把握人生,把握环境,控制自己,掌握自己的能力忽视了,对孩子以后参与社会竞争,有百害而无一利。这不是很可惜吗!
孩子成长的道路是绝不会一帆风顺的,父母把孩子放在自己的羽翼下,只能暂时给予孩子全面的呵护,但是,绝不可能永远为孩子遮风挡雨,没有人能呵护孩子一辈子,除了她自己。只有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在风雨中摔打,才能真正让她学到生存智慧,才能使其有较强的适应生活的能力,才能在未来掌握自己的命运。也只有这样,当她遭遇困境时才能逆风飞扬,长大了才能拥有搏击长空的本领。这才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啊!
所以,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为孩子独立性的发展提供条件和机会,教给孩子独立做事的知识和技能,让孩子自己去做。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孩子明白,这是我自己的事,我自己可以做,一旦孩子养成了这个好习惯,那么,她自己以后的发展就可以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要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无论孩子做什么事,第一次可能不会成功,而是失败,智慧型的父母应鼓励孩子开动脑筋,找出不成功的原因,重新开始。父母千万不要成为孩子的代言人和代行者,该由孩子想的问题就让孩子去想;能让孩子做的事情就让孩子去做;可以让孩子做主的事情就由孩子做主;孩子现在还不能做或不能做主的事情,父母要用启发、帮助的方法使她自己想办法去做,并允许孩子犯错误。
学会让孩子独立,是中国父母首先要学会的一门课程。现在的父母亟待改变的就是自己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观,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学会放权,既不要满足孩子过分的要求,也不要过分地干涉孩子的活动,让孩子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和见解。孩子无论遇到什么问题,父母都应尽量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启发她积极动脑筋思考问题,引导她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我判断能力。要知道,孩子回答问题即使笨嘴拙舌,解决问题即使笨手笨脚,那也是孩子动脑筋想出来的和动手做出来的,是不含水分的真本事。这种来自于孩子原汁原味的创造,比父母包办代替的更有价值。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那种愉悦常常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而孩子历经曲折克服困难的过程又会使孩子意志变得更加坚强。父母根本用不着怀疑孩子的能力,担心她能不能做好,会不会发生意外等,你越是信任孩子,越是放手锻炼孩子,孩子得到的锻炼机会越多,她实现父母期望的时间就越短。因此,父母应尽早让孩子独立去闯,孩子只有在跌跌撞撞中才能长大成人。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也是这样认为的,他说:“培养孩子勇敢的个性,让他们成为自立自强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自己去闯世界。”
回复 引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