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年土地收入或全国最高。近日,北京CBD地块全部落定,总地价款达222.57亿元。12月23日,又有大兴三块土地被拿下,今年北京土地出让金已达到1516亿,创下北京卖地收入的最高值。有地产机构认为:今年北京土地出让金或超上海,成为全国最高。 看完这则新闻,不知诸位尤其对于那些准备买房或者买不起房的大众们有何感想。1500亿是个天文数字,如果要卖萝卜白菜,恐怕全北京所有土地都种上,也卖不到这么多钱。但是神奇的房地产能够改变一切,只要冠以建设用地之名,然后拍卖给开发商,就能创造出天价的土地收入和开发收入,当然政府坐收渔翁之利,不仅千亿土地出让金进账,后面还有巨额的契税收入呢,真是一举多得的美事啊。 住房商品化不过10多年,但房价节节攀升,因此调控也进行了多轮次,善良的大众一直期待房价能够被调下来。但事与愿违,房价越调越涨让很多人失去了信心。很多人都产生疑问,行政管理部分出台了那么多政策,难道就管不住一个行业的价格上涨吗?难道房价就和西游记的孙悟空一样有72般变化的无穷本事吗? 1500亿的土地出让泄漏了调控无力的真相。就和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小孩一样,看到别人都在高声称赞:皇帝的衣服多漂亮啊!小孩也高呼:其实皇帝啥都没有穿,言外之意是房地产调控,地方政府真的用心了吗? 即使2010年是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调控,地方土地收入不降反增,这就意味着土地出入部门在调控中毫发未损,相反获得了更多的收益。调控要取得效果,就必须从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地方政府既是房地产调控的执行者,又是土地出让的执行者。谁白了就是双重角色,一方面对行业要起到监督管理作用;另外一方面又是土地的经营者。 监督者的角色就是要监督行业公平、公正,而经营者的角色就是要获取最大化的利润。两者叠加到一起,到底是公平公正重要,还是利益重要,这对调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好比在足球场上,一个人既是裁判,同时又是运动员。如果真的有这个人在场上踢球,这球怎么踢?我想大多数时候,这个人肯定会利用裁判的权力让自己获胜,这是毋庸置疑的。 双重角色下首先要保证土地出让收入不减少,同时又要调控取得效果,这基本上很难做到。一旦房地产真的被打压下去,房价上涨的预期受到影响,开发商们都不是傻子,谁还愿意高价拿地。所以要想保土地出让收入,房价的预期就不能改变。所以地方政府在执行调控政策时,大多数时候都采取两种做法:一是弱化执行力,空喊口号比实际行动要多得多;二是出台具体的执行细则时,大多出台不可能或实际难以执行的细则。在此背景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调控的威力就烟消云散了。 在1500亿的土地出让收入中,大部分的贡献来自国企和央企,这充分证明随着调控的深入,房企的洗牌也在不断加剧。那就是央企和国企占取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而民企随着资金链的紧张,包括获取土地资源手段的单一,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被淘汰出市场。说白了一句话,那就是利益集团联系的越来越紧密、越来越难以战胜。至于明年房价的走势,大伙还是别抱太多下降的期望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