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学整体观念和阴阳平衡理论

 昵称3907528 2010-12-25

     中医学整体观念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在结构上是相互沟通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人与外界环境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能动地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维持着自身稳定的机能活动。
阴阳学说是建立在我国古代唯物论基石之上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它与中医学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则形成了中医学的阴阳学说,它作为中医学的特有的思维方法,一直用于阐释人体的生命活动和疾病的病理变化规律,并指导着疾病的诊治,指导着养生和康复等医事活动。
     因此,中医学的阴阳,实际上是中医学方法论中的一对范畴,用以标示人体自身在形态结构、生理病理、及疾病防治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概括。依此可知:左为阳,右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前为阳,后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劳为阳,逸为阴;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主要有: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互藏与交感、消长与转化、自和与平衡。这里主要谈谈阴阳的自和与平衡。
阴阳自和是生命体内的阴阳二气在生理状态下的自我协调和在病理状态下的自我恢复平衡的能力和趋势。它揭示了人体疾病自愈的内在变化机制,而我们平时用很多方法保健和防治疾病,实际是在调动和发挥人体内的阴阳双方的自和潜能和修复、调节作用。
     所谓阴阳平衡,是指阴阳双方虽然不断地处在相互对抗、相互排斥、相互作用的运动中,但阴阳双方仍然维持着相对稳定的、动态的常域平衡。在人体则标志着生命活动的稳定、有序、协调。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如果阴阳双方的动态常域平衡遭到破坏,人体就会生病。而养生、锻炼与治疗的一切方法和手段,都不外乎是维持或或恢复机体阴阳的平衡。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阴阳平衡是天地万物必须遵循的法则,是天地之间最大的道理。
      而脊柱生物力学阴阳平衡理论就包括左右平衡、前后平衡、上下平衡、内外平衡、筋骨平衡、动静平衡、刚柔平衡等,下面就相关的问题简述如下:

1.“左右阴阳不平衡”:
在中医针灸选穴治疗中,《黄帝内经.》针刺法的“巨刺”、“缪刺”就是一种左病刺右、右病刺左的方法。《素问·五常政大论》“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就是远道取穴的原则性记载,《灵枢·官针》所指的“偶刺法”及“募穴配俞法”均属于前后配穴法。
我们在骨伤推拿整脊门诊中发现:很多颈肩臂腰腿痛的病人(包括推拿科的医生)都是右侧发病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一般人都是习惯用右手干活的多,久而久之,右侧肌肉就容易劳损而发病。
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是左侧发病,这又是为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平时左侧肌肉锻炼比较少,肌肉没有起到应有的保护和固定作用,在同等的劳动强度下,左侧肌肉的抗劳损能力不够右侧强,故易发病。
综上所述,他们或是右侧过度劳损,或是左侧锻炼不足。归根结底,主要是“左右阴阳不平衡”所致。
关于本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本人认为多为慢性积累性损伤引起。由于长期工作姿势不端正或长期保持某种单一姿势或左右两侧用力不均匀,使肩背部肌肉过度紧张、疲劳,使脊柱外在肌力(尤其是左右侧)失去平衡;或慢性劳损、胸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使脊柱的内在稳定结构失调,以上诸因素均可使相应的脊柱及小关节发生慢性错位,进而影响到相应的脊神经分支和交感神经支,引起胸背痛、胸闷、心悸及半边肢体痛等临床症状。长期药物治疗收效甚微的患者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迄今已报道的脊柱相关疾病达100余种,希望更多的医生和有识之士关注和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在某些疾病长时间治疗效果甚微或无效时,不妨换个角度从脊柱病因方面去思考分析,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收到异曲同工的奇效。
该怎么办呢?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中医学阴阳平衡的理论”,就让我们来活学活用吧:
1.要注意自我保护、保养。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尤其是坐姿)不要驼背、低头、斜坐、腰部不要塌空,最好有个靠垫。2.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或体位,每工作或学习一个半小时左右,就要休息或做工(课)间操约10分钟。如怕太忙易忘记,可用手机或电脑设闹钟,定时提醒。3.搬提重物时尽量用双手,少用单手。4.睡觉时尽量不要总是朝一边侧卧,应两边轮流交替。5.有条件时,尽量多用左手(在不影响工作、学习的前提下),比如推拿医生在给病人放松左侧肌肉时,可站在病人右侧,用左手发力。在打乒乓球、羽毛球时,也可有意识的多练左手。
关于左右大脑的开发:1981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国美国加州大学医学博士斯佩里通过研究发现,多用左手可开发人体大脑右半球的潜能和智力。
根据他的的“左右脑分工”理论,脑潜能的开发重在右脑开发
(1) 左脑是人的“本生脑”,记载着人出生以来的知识。管的是近期的和即时的信息,右脑则是人的“祖先脑”,储存从古至今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遗传因子的全部信息。很多本人没有经历的事情,一接触就能熟练掌握就是这个道理。
(2)右脑是潜能激发区,右脑会突然在人类的精神生活的深层展现的迹象;右脑是创造力爆发区,右脑不但有神奇的记忆能力又有高速信息处理能力,右脑发达的人会突然爆发出一种幻想、一项创新、一项发明……;
(3) 右脑是低耗高效工作区,右脑不需要很多能量就可高速计算复杂的数学题,高速记忆、高质量记忆,具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4) 人类大量情绪行为被右脑控制。开发脑潜能重点在右脑开发,目的是充分发挥右脑优势,并不是以右脑思维代替左脑思维,而是更好地将左右脑结合起来,进行人类左右脑的第二次协同,充分调动起人脑潜能。、
 
2.“前后阴阳不平衡”:
同样的道理,为什么很多人易患颈背腰肌肉劳损疼痛而很少见胸腹肌肉劳损呢?主要是颈背腰肌肉平时很少得到锻炼的缘故。这是“前后阴阳不平衡“所致。那就要多练“飞燕功”、“拱桥功”、“双手扶后枕前后对抗功”、“后退走”等等。加强腰背肌的功能锻炼,是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和增强脊柱活动功能的必要手段。
那么临床上常说的“背腰痛治腹”又是什么意思呢?这里主要指腹肌和腹内压对腰椎的平衡和稳定有相当的作用,假如一个人大腹便便,必然会影响到腰椎和腰肌,久之必遭病损,所以必需锻炼腹肌和减肥,使之达到前后的阴阳平衡。
 
3. “上下阴阳不平衡”:
就以“兄弟椎现象”来说吧,兄弟椎在临床上的功效是由彼得·李顿(Peter Teighton D。C)所提倡的,主要目的是在告诉大家,脊椎上下两端存在互动的关系,譬如治疗颈椎第一椎时,如能在腰椎第五椎同时矫正,其效果更好。因为这种矫正法会产生一种催化作用,广为整脊医师所采用,称之谓“勒维提兄弟系统”
临床上有部分膝关节酸痛乏力、足跟痛是腰骶椎病变引起的,必须上下本标同治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4.其它
静态的结构系统由椎骨及关节构成,这是内在的,属骨、属静、属刚;动态的动力系统由肌肉及韧带等构成,这是外在的,属筋、属动、属柔。
整脊是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法对脊椎的骨、关节、椎间盘以及脊椎周围相关的软组织和损伤或退行性改变进行调整,以恢复脊柱与内在的生物力学平衡关系,解除脊柱周围软组织急慢性损伤的病理改变,达到治疗和镇痛的效果。 整脊治病的原理是通过整脊调整阴阳平衡,纠正小关节紊乱,恢复肌肉韧带骨骼平衡;消除病灶反应点,恢复神经调节作用;调整经络系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松解粘连。在整脊治疗时兼整骨、整肌肉和整筋。整脊手法配合推拿、针灸、中药、理疗、刮痧拔罐、药物熏蒸疗法、心理治疗等。还要配合相应的脊柱及肌肉功能锻炼操,这样才能大大的提高疗效,减轻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由上可知,人体是一个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筋骨、动静、刚柔都阴阳协调统一的整体。它必须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的常域平衡。否则,就会导致亚健康甚至发病。
愿大家把握中医学整体观念和阴阳平衡理论,正确地、有预见地指导工作、生活、学习和养生康复、保健治疗,远离脊源性亚健康和脊柱相关疾病的困扰!

(原文刊登于1.《姿势决定健康》北京科技出版社,韦贵康主编,兰小春等副主编。2.《世界手法医学杂志》2009年10月第5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