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春与铁路被火车拖大的城市

 家住苍烟 2010-12-27
长春与铁路
 被火车拖大的城市
  长春站十几岁时的模样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长春站
  面临改造的长春站

  日前,新闻媒体广泛地报道了长春站开始第五次大规模建设。新的长春站带给人们很多期待,同时也把许多老长春人带入怀旧的情感之中。很多读者不禁要问:长春什么时候通火车的?火车给长春这座城市带来了什么?

 

  记者 张贤达

  1800年前,长春设治,伊通河畔诞生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长春。1825年,长春厅向北移建衙署于宽城子,也就是今天的南关一带。从此,这颗东北腹地的明珠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然而,随着100多年前俄、日等帝国主义的入侵,铁路修到了长春,火车开进了长春。这之后有了沙俄附属地、满铁附属地,长春成为一座被火车拖大的城市。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看到火车虽然拖来了工商业和众多的移民,但是也拖来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拖来了主权的丧失和民族的屈辱。

  ■“沙俄附属地”成为长春第二块街区

  1896年6月3日,李鸿章与俄国签订《中俄密约》,允许沙俄将铁路从赤塔以东穿过中国的黑龙江、吉林直达海参崴。1898年,中俄又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正式允许沙俄从中东路干线修一条南部直线,即从哈尔滨经长春到大连的铁路。

  说起俄国掠夺中国铁路修筑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俄国不断派人到东北调查政治、社会、交通与自然资源情况。取得中东铁路权后,俄国便迫不及待地在哈尔滨至旅顺间的老少沟、宽城子、铁岭、辽阳、大连六个区段同时施工。

  1898年5月,在修筑铁路同时,俄国人在今天的机车厂一带建造了长春最早的车站——宽城子站。之后,俄国又在宽城子站修建了继长春老城区之后的第二块街区——“沙俄附属地”,这也是长春最早的殖民地。可以说,长春被中东铁路拖大了,但是主权也就此开始丧失。

  据文史作者一辰介绍,附属地内有教堂、学校、俱乐部、商店、兵营等,这些建筑都具有明显的俄式风格。俄国人在附属地内享有领事裁判权,一切违法行为由俄国领事馆自行处理,中国政府无权干涉。附属地成了“国中之国”。

  ■日本人刻意经营的“满铁附属地”很现代

  俄国占领东北正好和日本的大陆政策完全对立,日本大为不满。1904年,日本在东北向俄国宣战,发动日俄战争,俄国战败,宽城子站成为俄国中东铁路支线的终点站。长春成为这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对峙的分界处。同时,东北也被日本和沙俄根据《朴茨茅斯条约》瓜分了。

  此后,日本人便把长春当成自己国家的城市,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在长春市头道沟一带设立占地约5平方公里的“满铁附属地”,修建住宅、医院、学校等。这里成为继“沙俄附属地”之后的第二块殖民地。

  1907年,日本在原来宽城子站南面修建了新火车站。日本殖民者以后的很多规划都是以这座新火车站为中心制定的。

  据吉林大学薛长鹏老师介绍,在“满铁附属地”内住的日本居民生活很现代,室内有暖气、煤气、电灯、电话、自来水等设施。在附属地他们享有治外法权,为所欲为,在附属地外的中国地界也照样横行霸道。

  ■抵御俄、日侵略的“长春商埠地”

  俄国、日本对长春的侵略激怒了当时的长春道台颜世清和长春人民,他们利用长春被迫“开埠通商”的时机,化被动为主动,积极抵抗外来侵略。为了防止“满铁附属地”继续向南扩张,严道台决定把当地的最高衙署——道台衙门建在“长春商埠地”最北端。

  记者在与长春市地方志专家于泾、长春市文物研究所所长刘红宇等人交谈中了解到,道台衙门建在这个位置在当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衙门的北面地势较为低洼,那里曾是日本人“满铁附属地”。地方政府把最高衙门建在自己管辖区域的前沿,目的就是为了阻止满铁附属地继续向前扩张。面对北面低洼地带的附属地,道台衙门可以居高临下,俯瞰日本人的一举一动。

  据吉林建工学院研究生处处长李之吉介绍,这个新建的道台衙门是当时长春最为宏伟壮观的建筑。大堂是道台衙门的主要建筑,正面14根水泥圆柱拔地而起,颇有气势。房舍都是欧式建筑,整个建筑为青灰色砖瓦水泥结构。造价为白银9万多两。

  就这样,因为中东铁路的修建,长春在老城区的基础上,被动地被火车拖出了“沙俄附属地”、“满铁附属地”以及“长春商埠地”三个新城区。作为一座城市,长春的规模被拖大了,发展速度被拖快了,地位也被拖高了。同时,长春也被拖入了更大的灾难与屈辱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