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畅谈飞信的盈利模式发展

 我的图书馆 学习 虚心 2010-12-28
 

    2006年,中国移动就推出综合IM业务“飞信”,提供通信、娱乐、交友、资讯、搜索等多种服务,并与Vodafone、Orange等7家海外移动运营商联合采取措施,推动跨网络手机即时通信业务的发展。随后,其他三大运营商纷纷发力,全面涉足移动IM市场。然而飞信从正式商用起到现在还未形成成熟的赢利模式,飞信还在吞噬短信、企信通、甚至是部分语音业务的赢利模式,就像腾讯公司在发展初期遇到的问题一样,在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前,只是吸引了大量的用户,用户几何式增长导致服务器不断需要费用升级,却没有收入上的提升,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是中国移动的当务之急。

    飞信首先是一个标准的IM产品,那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现在最流行的IM软件QQ的商业模式,看看飞信有那些可以借鉴的。

    ① 联网与增值业务:

    主要是为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即时通信和资讯娱乐服务,包括传输文本信息、图像、视频及音频,以及会员服务、号码服务、电子邮件等增值服务。娱乐资讯门户www.QQ.com,不仅为用户提供新闻、体育、娱乐等多类资讯,还提供包括QQ游戏中心、QQ交友中心、QQ秀、QQ家园、校友录、QQ电子贺卡、网络在线游戏-凯旋等多种娱乐服务。QQ游戏中心提供包括棋牌类游戏、休闲游戏、竞技游戏和QQ秀聊天室等个性化的增值服务。

    ②无线和固网增值业务:

    无线和固网业务为用户提供QQ与手机或其他终端互联互通的即时通信服务。移动QQ是目前中国最早和最具有影响力的无线短信服务。此外,还有非常QQ男女、12586娱音在线、QQ蜜语一呼通、QQ加油站、手机和声讯申请QQ、铃声图片下载、自写短信、短信订阅及新闻等多种服务。

    ③企业服务:

    企业服务是以腾讯通RTX为核心为企业用户提供的实时通信服务,它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员工办公效率,加速企业内部、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流通,它是即时通信服务商用化的开始,标志着腾讯公司的业务从个人向企业的延伸。

    ④广告业务:

    广告业务是以腾讯QQ、腾讯网站等多种网络广告载体的包括FLASH动画、RICH BUTTON、客户端广告BANNER、系统广播、浮动广告等,能够满足各类客户的市场推广需求,充分体现各种产品的特点和个性。

    ⑤品牌授权:

    即是通过对腾讯品牌的授权使用,使其他企业更好的开展销售和提高知名度的方法。如广州东利行公司利用QQ卡通形象作为品牌的时尚服饰连锁店Q-GEN便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以上五点,虽QQ的商业模式众多,然其核心的商业模式还是互联网增值和电信增值,就拿这两条来说吧,中国移动的Fetion都相差甚远,商业生存法则中有一条:学我者生,像我者死,那么我们来看看中国移动的Fetion有哪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劣势,以便明晰飞信的商业模式。

    先说说飞信的劣势。其一:飞信是中国移动,是中国传统的电信运营商旗下的产品,也就是说飞信的运营者就是电信行业出身,缺乏互联网产品运营的经验和背景,例如:QQ如果没有强大的互联网内容、应用支撑,就无法形成互联网增值和电信增值两条明晰的商业模式;其二:飞信除了在资费上比其他SP的移动IM产品上更有优势以外,没有明显的产品定位;比如:QQ注册用户最多,强调娱乐功能和交友性;MSN很受商务人群欢迎,强调专业交流,不易被打扰,陌生人很难加入;Skype物美价廉的通信能力独具特色;淘宝旺旺则依靠网上购物粘住了大批用户;相比之下飞信在其定位和服务上还需不断努力;这一点可以借鉴韩国的SKT;由韩国SKT开发的即时通讯软件NateonMes-senger占据韩国大半市场,受到了年轻使用群体的欢迎,据2007年3月的数据显示,Nateon的用户保持在1073万人,而韩国MSN的用户为1065万人。在进行的月度调查中,这是Nateon首次超过MSN用户。而且,“Na-teOn”能和SK公司运营的博客“Cyworld”进行互动,以MMS的形式体现web-to-phone概念。“NateOn”还能实现与手机之间的有效互动,从而吸引了不少SKT的手机用户,反过来“Na-teOn”也吸引不少的用户加入SKT手机用户的行列。

    其三:中国移动已经意识到电信运营商未来的竞争对手是互联网公司,在飞信的功能设置上却仅限于中国移动用户,而不是所有移动通信用户;OrangeSA公司的首席执行官SanjivAhuja认为,为手机用户提供即时通讯服务必须解决网络之间的互用性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才可以确保信息在全球范围内跨网络发送。华澜咨询认为:飞信只是个过渡阶段,回忆一下“企信通”“信息机”在刚刚开发出来的时候也是功能受限,发送端仅限于移动而不能发联通、小灵通;而后来由于、客户的需求(因为使用企信通不仅给内部员工发短信,更多的是给自己的客户发送信息,企业需要三家电信运营商的企信通,十分不方便,后来企信通和信息机都是可以全网发送的。)而IM也是这个趋势,移动QQ在中移动、中联通、中电信的增值业务平台上都有产品,而飞信的只限于中移动用户,用户不能保证其朋友、同学、同事、客户都是中移动的用户户,那么用户还要继续使用QQ,MSN;

    至于飞信的优势,也就是中国移动的优势;一是强大的中国移动的用户基础,2009年中国移动用户突破5亿;二是中国移动做为电信运营商在与其他IM竞争上有绝对优势,例如:飞信发展初期,移动QQ被强制和Fetion绑定,快速提升用户量,以及Fetion的价格优势,而其他移动IM都要收取功能费。

    飞信产品的商业模式畅谈:基于飞信的优劣势,飞信的IM特性既可以做到互联网的虚拟世界,而飞信的电信业务的真实性又和现实具有紧密的联系,足够虚拟+充分现实将是飞信最大的特点,而中国移动如何利用好这一特性,是飞信产品定位成功的关键。从现有的IM商业模式来看,对于中国移动具有如此庞大而需求各异的客户群体,因此在内容和应用上多元化和综合化是不二的发展趋势。首先是学习阶段,做到人有我也有;然而从中国移动现在飞信的工作团队来说和QQ的工作机研发团队不论是规模还是能力上都相差甚远,因此摆在中国移动面前的是首先打造一支专业的队伍。再次是做到追赶阶段:人有我精阶段,在做到人有我也有阶段后再基于中国移动有大量的用户基本信息和消费信息研究,数据分析,可以使提供的服务更贴近客户;最后是突破和创新阶段:基于三网融合的移动互联网平台,不断突破和创新充分结合应用中国移动得天独厚的优势,引领未来的IM的潮流。

    飞信营销的商业模式畅想:飞信将是移动互联网3G业务的营销推广的最佳平台

    华澜咨询认为:移动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平台互通性 使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个非常熟悉平台过渡到移动智能平台成为可能,电信运营商可以通过成熟的网络来培养用户,也可以通过成熟的网络来培养产品。无论从平台相似性和目标客户的覆盖比率,互联网无疑都是最佳的营销渠道,通过互联网来营销推广、客户体验、培养用户、订购服务、售后服务等等。3G新产品不同于其它产品,电子及信息化新产品可能是全新的,无论是产品的终端、产品的功能、产品的使用流程和方法,都需要让用户了解、熟悉、以及擅长。不可避免的电信运营商需要做大量的用户产品信息普及、用户需求触发、用户使用习惯培育工作,这也是未来3G市场繁荣与否的关键。

    而飞信恰恰是中国移动最具规模的互联网和移动通信融合的产品,首先飞信已经具备一定的用户基础及规模:观察飞信的发展状况,从2006年开始经过不到3年的发展,飞信取得了相对良好的成绩。去年,飞信发展注册用户7,365万户,用户总数达14,691万,活跃用户达到3,724万户,跃居中国内陆IM市场第二位。其次飞信的用户和3G潜在用户很强的相似性,3G的潜在用户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对于电子产品及电信业务较强的学习能力;二是追求时尚和潮流,善于接受新事物;

    那么基于飞信的内容平台来搭建一个3G产品的趣味体验平台应该是不错的主意,类似于QQ建立的QQ游戏,而营销的策略可借鉴参考:Baidu在培养用户搜索引擎的使用习惯时,是通过有奖知识问答的方式,先告知用户baidu的最常用、最简单使用方式,然后出各种百科趣味知识让用户通过使用百度来快速回答这些问题,得分高的用户则有机会拿到奖品,由于 体验这一过程就十分有趣,用户并不介意最终是否拿到奖品,在游戏的过程中,用户已经掌握了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并且习惯使用搜索来找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信息了。

    图表 1:百度的有奖体验推广模式

    baidu推广模式的成功关键在于营销过程的趣味性,使其用户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乐趣。此外在于对于培育过程中的训练有激励作用,比如百度对快速正确率高的搜索用户提供礼品奖励,这样用户会不断挑战自己的准确率和成功率,让用户拥有良好的产品体验效果。而对于飞信将有以下步骤可以实现百度的成功营销经验:

    步骤一: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平台互通性,可搭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3G产品体验中心;用户在该体验中心可以体验中移动的所有商用、试商用业务;用户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参与产品满意度调研,也可以提出自己对3G产品的畅想和需求。

    要求:体验过程要符合用户使用习惯,充满趣味,提供足够的“游戏秘笈”,同时仿真模拟程度要高。

    步骤二:通过飞信的产品界面,将用户引领到3G产品体验中心去,激励飞信用户去3G产品体验中心体验新产品,并提供各种奖励,虚拟的“飞币”及现实的话费、积分等多种形式可够用户选择。

    步骤三:电信产品具备小额,冲动消费的特点,用户在产品体验完成后,可通过体验中心平台询问用户体验过程的满意度情况后,可提供业务使用环境及业务定制渠道及方式,比如终端、套餐等等。用户只要登陆产品体验中心就可实现用户体验、用户购买、用户服务的全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