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真正要怪,就要怪自己

 传统文化网站 2010-12-28

9真正要怪,就要怪自己

【原文】奚谓过而不听于忠臣?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1天下,为五伯2长,管仲3佐之。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桓公从而问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管仲曰:“臣老矣,不可问也。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君其试以心决之。”君曰:“鲍叔牙4何如?”管仲曰:“不可。鲍叔牙为人,刚愎而上悍5。刚则犯民以暴,愎则不得民心,悍则下不为用。其心不惧,非霸者之佐也。”公曰:“然则竖刁6何如?”管仲曰:“不可。夫人之情莫不爱其身。公妒而好内,竖刁獖7以为治内。其身不爱,又安能爱君?”曰:“然则公子开方8何如?”管仲曰:“不可。齐、卫之间不过十日之行,开方为事君、欲适君之故,十五年不归见其父母,此非人情也。其父母之不亲也,又能亲君乎?”公曰:“然则易牙9何如?”管仲曰:“不可。夫易牙为君主味,君之所未尝食唯人肉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君所知也。人之情莫不爱其子,今蒸其子以为膳君,其子弗爱,又安能爱君乎?”公曰:“然则孰可?”管仲曰:“隰朋10可。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夫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11其众;多信,则能亲临国。此霸者之佐也,君其用之。”君曰:“诺。”居一年余,管仲死,君遂不用隰朋而与竖刁。刁莅事三年,桓公南游堂阜,竖刁率易牙、卫公子开方及大臣为乱。桓公渴馁而死南门之寝——公守之室,身死三月不收,虫出于户。故桓公之兵横行天下,为五伯长,卒见弑于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不用管仲之过也。故曰:过而不听于忠臣,独行其意,则灭其高名为人笑之始也。

【译文】什么叫有了过错而不听忠臣的劝告?从前齐桓公九次会合诸侯,匡正天下,成为五霸的首领,是管仲辅佐他。管仲老了,不能治理政事,退休赋闲在家。桓公到他家去问候,说:“仲父在家养病,假如不幸因为这病而不能起床,政事该交给谁呢?”管仲说:“我老了,政事不可以问我了,虽然如此,我听说过:‘了解臣子没有谁比得上君主,了解儿子没有谁比得上父亲。’你还是试着按你的想法来决定吧。”齐桓公说:“鲍叔牙这个人怎么样?”管仲说:“不可以。鲍叔牙的为人,强硬固执而且勇猛。刚硬就会侵犯民众以粗暴,固执就会不得民心,勇猛就会使下级不听他使用。他的心里什么都不害怕,所以不是霸王的辅佐。”齐桓公说:“那么竖刁怎么样?”管仲说:“不可以。所谓的人情就是人无不爱惜自己身体的。您忌妒卿大夫而喜好内宫,竖刁就自己割掉睾丸来想法治理内宫。自己身体都不爱惜,又怎么能爱他的君主呢?”齐桓公说:“那么公子开方怎么样?”管仲说:“不可以。齐国与卫国之间不过十天的路程,开方为了侍奉您、想要迎合您的缘故,十五年不回家看他的父母亲,这不是人之常情。他对自己的父母都不亲爱,又怎么能亲爱他的君主?”齐桓公说:“那么易牙怎么样?”管仲说:“不可以。那易牙为了君主您的口味,您所没有品尝过的唯有人肉了,易牙把自己儿子的头蒸熟了进献给您品尝,这您是知道的。人之常情是没有不爱自己儿子的,如今他蒸了自己的儿子作为菜肴献给您,他的儿子他都不爱,又怎么能爱君主您呢?”齐桓公说:“那么谁可以呢?”管仲说:“隰朋可以。他的为人,内心坚强行为廉洁,淡泊寡欲而很守信用。所谓内心坚强,那就足以用作群臣的表率;行为廉洁,那就可以担任大的职务;淡泊寡欲,就能治理民众;很守信用,就能亲近邻国。这种人就是霸王的辅佐,您任用他吧。”齐桓公说:“好的。”过了一年,管仲死了,齐桓公就不任用隰朋而任用了竖刁。竖刁执政事三年,齐桓公到南方的堂阜去游玩,竖刁便率领易牙、公子开方以及权贵大臣们造反。齐桓公又渴又饿而死在南门的卧室——即桓公家族的公房,桓公死了三个月也没有收葬,尸体上的蛆虫都爬到了门外。所以齐桓公的军队横行天下,他成了五霸之首,但最后被臣子杀害,而崇高的名声也丧失了,被天下人所讥笑,这是为什么呢?就是不听管仲的过错啊。所以说,犯了过错而不听忠臣的劝告,一意孤行,那就是丧失崇高名声而被人讥笑的开始。

【说明】本节是对第八种过错的举例说明,这样的例子到现在也很多,只不过现代人对这种事情很少追究原因。很多企业倒闭之前,很多领导倒台之前,其实都有人提过许多好的建议,但是领导人不听,一意孤行,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并且还怪这怪那,怪老天爷不长眼睛,怪自己点子低。其实真正要怪,就要怪自己没有接纳、没有听取别人的意见。

——————————————————

【注释】1.匡:《书·伊训》:“臣下不匡,其刑墨,具训于蒙士。”《书·说命上》:“罔不同心,以匡乃辟。”《诗·小雅·楚茨》:“既齐既稷,既匡既敕。”《管子·小匡》:“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左传·襄公十四年》:“善则赏之,过则匡之。”《国语·晋语九》:“今范中行氏之臣,不能匡相其君。”《史记·货殖列传》:“一匡天下。”这里用为纠正、匡正之意。

2.五伯:伯爵是西周封建制度对统治者的一种称呼,即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五伯即指五霸。即春秋时期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越王。《荀子·仲尼》:“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乎五伯。”

3.管仲:(?~公元前645年)一称管敬仲。名夷吾,字仲。齐颖上(颖水之滨)人。春秋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出身微贱。辅佐齐桓公实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改革,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4.鲍叔牙:春秋时期齐国的大臣。《管子·大匡》:“使鲍叔傅小白,鲍叔辞。”《荀子·解蔽》:“鲍叔、宁戚、隰朋,仁知且不蔽。”

5.悍:(hàn)《荀子·大略》:“悍戇好斗。”《说文》:“悍,勇也。”《汉书·贾谊传》:“虽有悍如冯敬者。”《汉书·陈汤传》:“且其人剽悍。”《汉书·吴王濞传》:“上患吴会稽轻悍。”这里用为勇猛之意。

6.竖刁:人名。齐桓公宠爱的僮仆,名刁。《韩非子·二柄》:“齐桓公妒外而好内,故竖刁自宫以治内。”

7.獖:(fén)同“豶”。《易·大畜·六五》:“豶豕之牙,吉。”《说文·豕部》:“豶,羠豕也。”段玉裁注:“羠,騬羊也;騬,犗马也;犗,騬牛也。皆去势之谓也。”这里用为阄割之意。

8.开方:人名。卫国君主的公子,在齐国做官,得到齐桓公宠信。

9.易牙:齐桓公时一位善烹调的人。《左传·僖公十七年》:“冬十月乙亥,齐桓公卒。易牙入,与寺人貂因内宠以杀群吏。”《孟子·告子上》:“易牙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韩非子·二柄》:“桓公好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

10.隰朋:春秋时期齐国的大臣。《荀子·解蔽》:“鲍叔、宁戚、隰朋,仁知且不蔽。”

11.临:《易·临·辞》:“临,元亨,利贞。”《书·大禹谟》:“临下以简,御众以宽。”《诗·大雅·大明》:“上帝临女,无贰尔心。”《诗·鲁颂·閟宫》:“上帝临女。”《管子·八观》:“置法出令,临众用民。”《论语·为政》:“临之以庄则敬。”《礼记·中庸》:“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荀子·性恶》:“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这里用为监视、统治、治理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