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豆

 图书 馆员 2010-12-29
黄豆
【别名】大豆,青豆、黑豆、紫豆和斑茶豆。

【形色】

黄豆 黄豆 黄豆
 
【气味】味甘,性平。

【药用】入脾、大肠经,具有益气养血、健脾宽中、下气利大肠、润燥消水的功效。用于脾虚气弱,消瘦少食,或贫血、营养不良;湿痹拘挛,或水肿、小便不利;寻常疣等。

【采收】8-10月。

【产地】中国东北是大豆起源中心。

【食疗本草】

(一)主霍乱吐逆。〔心〕

(二)微寒。主中风脚弱,产后诸疾。若和甘草煮汤饮之,去一切热毒瓦斯。〔证〕

(三)善治风毒香港脚,煮食之,主心痛,筋挛,膝痛,胀满。杀乌头、附子毒。〔证〕

(四)大豆黄屑∶忌猪肉。小儿不得与炒豆食之。若食了,忽食猪肉,必壅气致死,十有八九。十岁以上者不畏也。〔证〕

(五)(大豆)卷∶ 长五分者,破妇人恶血,良。〔证〕

(六)大豆∶寒。和饭捣涂一切毒肿。疗男女阴肿,以绵裹内之。杀诸药毒。〔嘉〕

(又,生捣和饮,疗一切毒,服、涂之。)〔心〕

(七)谨按∶煮饮服之,去一切毒瓦斯,除胃中热痹,伤中,淋露,下淋血,散五脏结积内寒。和桑柴灰汁煮服,下水鼓腹胀。〔心·嘉〕

(八)其豆黄∶主湿痹,膝痛,五脏不足气,胃气结积,益气润肌肤。末之,收成炼猪膏为丸,服之能肥健人。〔嘉〕

(九)又,卒失音,生大豆一升,青竹 子四十九枚,长四寸,阔一分,和水煮熟,日夜二服,瘥。〔嘉〕

(十)又,每食后,净磨拭,吞鸡子大,令人长生。初服时似身重,一年以后,便觉身轻。又益阳道。〔心·嘉〕

食物疗法】

1.手足肿痛:黄豆30克,白矾6克,花椒9克,水煎,乘热先熏后洗,每日1次。

2.习惯性便秘:每日以黄豆皮20克,水煎,分3次服。

3.腹泻:黄豆皮烧灰研末,以开水送服。每日2次,每次15克。

4.预防感冒:黄豆1把,干香菜5克(或葱白3根),白萝卜3片,水煎温服。

5.脚气:黄豆150克,水煎洗脚立愈。

6.足跟痛:黄豆根500克(在土内者)煎汤趁热浸洗数次。

7.妊娠高血压:黄豆芽水煮3~4小时,温服数次。

8.寻常疣:黄豆芽煮熟,连汤淡食,一日三餐,吃饱为止。三天为一疗程,治疗期间不食其它食物,第四天改为正常饮食,仍以豆芽菜佐餐。

9.血崩:生豆浆一碗,韭菜汁半碗,调和空腹饮下。

10.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豆浆1碗,加饴糖15克,煮沸后每日晨起空腹服之。

11.淋症:滑石粉:甘草粉为6∶1(即六一散),冲入豆浆饮。

12.带下:豆浆1碗,白果仁10粒捣碎,冲入豆浆内炖温内服。每日1次,连服数日。

13.久痢:豆腐煮熟蘸醋吃。

14.甲状腺机能亢进:豆腐4块,鲫鱼1条(约500克),调味品适量,共炖服食。每天1次,连服。

15.脉管炎:豆腐(未下冷水浸过者)切两片,一片撒白糖,一片不撒,共蒸20分钟。撒糖豆腐食之,无糖豆腐敷之。

16.通乳:鲜豆腐、黑糖各120克,煮数沸,1次服。

【注意事项】

黄豆性偏寒,胃寒者和易腹泻、腹胀、脾虚者以及常出现遗精的肾亏者不宜多食。

不可生吃,有毒。食用了不完全熟的豆浆可能出现包括涨肚、拉肚子、呕吐、发烧等不同程度的食物中毒中毒症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