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角的药用价值 较好的补肾功效

 农业书屋 2010-12-31
 
 
 
豆角的药用价值  较好的补肾功效
 

豇豆,学名(Vigna sesquipedalis Wight),别名长豆角、裙带豆、长豆、饭豆、带豆、筷豆等,为种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形态特征: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豇豆须根发达,根上附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起固氮作用的根瘤,主要分布在3060厘米深的土层内。茎蔓性或直立,侧枝旺盛。叶为三出复叶,小叶长卵圆形或菱形,表面光滑,呈浓绿色。花在夜间或早晨开放,为总状花序,紫色或淡黄色,花梗长,在主茎67节抽生,每个花序着生24对花芽,往往第一对花芽形成荚果后,第二对花才开放。荚果正圆筒形,长5070厘米左右,淡绿色或深绿色。种子长肾形或弯月形,红褐色、白色或黑色。豇豆属于短日照作物,耐热性强,不耐低温霜冻,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需水量较大,对土壤的适应性广,最适宜的土壤PH值为627,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砂壤土地为最佳。

豇豆原产于印度东南部热带地区,大约在汉代传入我国。其品种很多,依据茎的生长习性可分为蔓性、半蔓性和矮性三大类;依据果荚长短又可分为饭豇豆和长豇豆两类。主要品种有四川红嘴艳、陕西罗裙带、上海小白红,广州铁丝豆、北京黄花青等。豇豆一般以嫩荚供食用,其食用方法很多,可炒、烩、烧、凉拌、腌渍、干制等,荤素皆宜,味道鲜美。正如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说:“豇豆嫩时充菜,老则收子,此豆可菜、可果、可谷,备用最多,乃豆中之上品。”常见的菜肴有豇豆炒肉丝、干煸豇豆、豇豆冬瓜羹、酸豇豆炒肉末等。在美国南部的黑人聚居区,当地黑人将豇豆和猪肉放到一起烹煮,他们称之为“南方黑人食物”。此外,豇豆的嫩叶也可作为蔬菜,入荤汤,清香可口,而且还有很好的解暑清热作用。

豇豆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祖国医学认为:豇豆,味甘,性平,入脾、胃、肾三经。有健脾和胃,补肾生精,理中益气,止消渴之功效。

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少脘胀、呕逆嗳气、泄泻消渴、肾虚梦遗滑精、小便频数、白带赤下等症。

《本草纲目))中记载:“昔卢廉夫人补肾气,每日空心煮豇豆,入少盐食之。…‘理中益气,补肾健胃,和五脏,调营卫,生精髓,止消渴,吐逆,泻痢,小便频数。”

《本草从新中写道:“散血消肿,清热解毒。”

《医林纂要》中谓之日:“补心泻肾,渗水,利小便,降浊升清。”

《四川中药志中云:“滋阴补肾,健脾胃,消食,治食积腹胀、白带白浊及肾虚遗精”。

《滇南本草中说:“治脾土虚弱,开胃健脾。”另外,豇豆的叶、壳、根均可入药。叶治淋症;壳治腰痛、腹痛和乳少;根能健脾、益气、消食,治小儿消化不良、妇女自带、男子白浊等。

滇南本草中记载:“捣烂敷疔疮。根、梗烧灰,调油搽破烂处,又能长胀肉。”

《重庆草药中写道:“健脾益气。治脾胃虚弱,白带白浊,痔疮出血。”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豇豆还具有以下多种功效:帮助消化豇豆所含的维生素B1能维持正常消化腺分泌,促进胃肠道蠕动,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可增强食欲,帮助消化。

提高免疫功能,豇豆中含有较多的维量素c,它能够促进人体内抗体的合成,增强抗病毒的能力,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

增强造血功能,豇豆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能够促进骨髓等造血组织增强造血功能,提高造血能力,并能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豇豆多食则性滞,故气滞便结者不宜食。

常吃豆角能补肾

豆类蔬菜主要包括扁豆、刀豆、豌豆、豇豆等,但大部分人不知道它们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豆类蔬菜的共性,有化湿补脾的功效,对脾胃虚弱的人尤其适合。

扁豆:多在夏秋季食用。对由脾胃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腹泻、呕吐、女性白带等症状,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糖尿病患者,由于脾胃虚弱,经常感到口干舌燥,平时最好多食一些扁豆。

刀豆:味甘、性温,具有暖脾胃、下气、益肾、补充元气的作用。适用于气滞、打嗝、胸闷不适,腰痛等症状。嫩刀豆用来煮食或制成酱菜,不仅味道鲜美,还有温补的作用,老刀豆则对打嗝的治疗效果最好。

豇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长豆角。它除了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外,最重要的是能够补肾。可充分的保证人的睡眠质量。此外,多吃豇豆还能治疗呕吐、打嗝等不适。小孩食积、气胀的时候,用生豇豆适量细嚼后咽下,可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豌豆:豌豆性平、味甘,常吃能够补中益气,利小便。

适用于脾胃虚弱所导致的食少腹胀等症状。哺乳期妇女吃了还有助于增加奶量。

豆角 [别名又叫四季豆、长角豆、带豆、裙带豆、刀豆。

[科属]豆角,属豇豆种中能形成长形豆荚的栽培种,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含有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豆荚长而像管状,质脆而身软,常见有白豆角和青豆角两种。

[营养价值]豆角富含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常食可健脾胃,增进食欲。夏天多吃一些豆角有消暑,清口的作用。豆角种子可激活肿瘤病人淋巴细胞,产生免疫抗体,对癌细胞有非常特异的伤害与抑制作用,即有抗肿瘤作用。豆角含有较多的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好的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也高于其他蔬菜.

[药用价值]豆角性甘、淡、微温,归脾、胃经;化湿而不燥烈,健脾而不滞腻,为脾虚湿停常用之品;有调和脏腑、安养精神、益气健脾、消暑化湿和利水消肿的功效;主治脾虚兼湿、食少便溏,湿浊下注、妇女带下过多,还可用于暑湿伤中、吐泻转筋等证.

[注意事项]豆角烹煮时间宜长不宜短,要保证豆角熟透,否则会发生中毒。为防止中毒发生,豆角食前应加处理,可用沸水焯透或热油煸,直至变色熟透,方可安全食用。

[保健食谱]

干煸豆角  原料豆角300克,牛肉馅150克,盐4克,酱油5克,料酒3克,味精2克,豆瓣酱5克,葱5克,姜3克,油70克,糖1克。做法1、将豆角去筋,洗净,滤干水分;葱、姜切成末;豆辨酱用刀剁碎。2、将炒锅放在火上,放入油,烧到油面略起青烟时,将肉馅放入煸炒,加入豆瓣酱,煸炒到肉馅中的水分基本出净,再放入料酒、酱油、葱末、姜末,糖和盐。将豆角下锅,不停地翻炒,待豆角中水分基本出净,色泽嫩绿时加入味精,翻炒均匀即可出锅装盘特点口味咸香辣,色泽嫩绿,口感脆嫩。

麻酱拌豆角  原料豆角300克,麻酱50克,精盐、鲜姜丝、香油、醋、酱油各适量,蒜茸少许。做法1、将豆角择洗干净,去筋,切成3.3厘米长的斜刀片。将豆角片放入锅中焯熟,捞出投凉,控净水,放入盘内。2、将麻酱加少许精盐,加香油开,浇在盘内豆角片上,再放上姜丝、醋、酱油、蒜茸,调匀即可。特色色泽翠绿,鲜香适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