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光污染》案例分析 1,学校先给一个“人与自然”的大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自主选题,你是否认同这种做法,为什么? 答: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题目,保护环境,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正是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一是人与自然对于所有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熟悉而又陌生的的关系,因此在探究这种课题学生既有兴趣也可以有话可说;二是自主选题,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发现创新思维的理念,也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探究他们最感兴趣的世界;三是主题的选取也体现了当前世界的一个主题,让学生的学习研究不能脱离于初会生活,这样做才会更有实际意义。让他们自己亲自去调查,亲身感受,不仅能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了解到哪些对环境有危害,懂得今后怎样保护环境,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校的“亮灯工程”是否必要?你认为学校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支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 答:学校的“亮灯工程”非常必要,因为,这样为学生每天晚上上机房、图书馆、实验室提供了便利条件,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做好准备。学校的亮灯工程主要是从学生利用学校资源获取信息、校园安全等方面提供了必要的平台和支持,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了前提。在开展研究性学习后,还方便学生查资料、上网搜索、发送邮件、网上联络和交流等研究性活动,为学生能顺利完成这次研究性学习课程奠定了基础。 学校还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支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第一,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并进行必要的指导。第二,分配一个高素质的指导老师,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并且,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第三,建立激励机制,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对开展实施好的研究团队进行一定的奖励,刺激他们的研究热情。第四,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加强监管和考核,使研究性学习健康成长。 3、在寒假里“团队之星”小组成员是怎样交流的?他们与专家是怎样交流的?信息化工具为教学交流带来了哪些好处?各有什么优点? 答:在寒假里“团队之星”小组成员为了联络方便,建立了一个QQ群,充分利用QQ群的实时聊天、群邮件、群共享等功能传阅资料,在线讨论。他们通过网络查到了一些这方面专家的联系方式,因为专家都比较忙,所以沟通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专家们给了他们很多在图书馆和网上找不到的信息。李全的父亲是建筑设计师,夏林的母亲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他们也成了“团队之星”经常拜访的专家。从他们那里,“团队之星”得到了建筑材料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的指导。 QQ群可以实时聊天、群邮件、群共享等功能为传阅资料,在线讨论的便利,可以充分共享资源;通过电子邮件,可以在线时间短,成本低,传输速度快,交流方便,图文并茂。专家们给了他们很多在图书馆和网上找不到的信息。网上查询可以找到在图书馆找不到的资料,扩大了搜索的空间,获得更大的信息量。 信息化交流的优点:快捷,迅速,不受时空的限制,费用低,信息容量大,能传送各种类型的信息等等。信息化工具为教学交流带来了等好处。 4、案例中,“团队之星”小组的研究性学习经过了哪些步骤? 答:⑴动员和培训阶段。这是研究性学习的准备阶段,教师需要在研究性学习开始之前,对学生进行培训,使其了解课题选择的技巧、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相关的研究方法,并预习相关材料、做好准备。 ⑵课题准备阶段。包括提出和选定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组、制定小组实施方案以及开题报告和评审四方面的内容。 ⑶课题实施阶段。小组成员按照实施方案开始课题研究,制定实施阶段的学习目标,了解、收集课题所需的各项信息。 ⑷评价、总结和反思阶段。包括撰写研究报告、进行结题和答辩以及评定成绩、总结和反思三部分内容。 5、请谈谈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作为老师应在哪些方面给予指导? 答:老师在整个研究学习过程中,应鼓励和引导学生确定研究课题,指导学生组成研究小组,让学生明确实施方案的内容,分析和寻找解决对策,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报告: ⑴选题指导。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指导学生拟定科学的研究步骤;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选择问题;预测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确定研究课题;重视思维方法的指导,初步查阅课题文献资料的指导等。 ⑵对分配小组的指导。要让学生构建结构合理的学习小组,首先是人数要合理,其次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平衡、组內存异、优势互补”的原则。 ⑶对实施方案和开题报告的指导。一是对课题实施方案的撰写进行指导,二是对开题报告和评审进行指导。 ⑷实施阶段的问题和对策的指导。 ⑸结题阶段的策略指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