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序:用一生写三本书-仰望星空——我的读书小屋-搜狐博客

 十八小子 2010-12-31

自序:用一生写三本书

我打算用一生来写这三本书:《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教育的情趣与艺术》。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有的文章不很理想,需要替换下来,有的文章整体上还不错,但仍然需要润色,需要不断推敲。我非常认同约翰·布雷恩的观点:“如果一本书不能被大声朗诵出来的话,它就不是一本好书。”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能够给人以心智的启迪,也能够给人以美的陶冶。

我的书是为教师写的,我力图反映教师的需要与趣味。在我写作时,我的头脑中总是浮现出在重庆的巴蜀小学,在北国冰城哈尔滨,在广西师大,在北京崇文区,在青岛,在深圳的西丽小学,在福州的台三小……在全国各地,与教师们座谈、讨论、分享时的情景。他们所关注的事物,他们所困惑的问题,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委屈与追求,成为我思考、探索和写作的推动力。为教师写作,和他们一道分享我对历史、对社会、对人生、对教育的感悟和理解,就成了我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一个读书人的旨趣与追求。

随笔是最自由的文体。它没有一定之规,想怎么写就可以怎么写。可长可短,可文可白,可叙事可抒情,可感叹可议论,可信马由缰驰骋八方,可逆水航船独行一路。在我的文字中,不仅表达着我的教育理想,也表达着我的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正如三本书的书名所标示的,我力图在字里行间融渗着理想、信念、智慧、真情、情趣与艺术六大元素。这也就是辉煌灿烂的教育大厦和幸福美好人生的六大基石。

没有理想,就没有企盼、没有期待,也就没有明天;没有信念,就没有勇气和毅力不断生发的源泉,我们就无法超越横亘在通往理想之境上的无数险阻和艰难;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没有情趣和艺术,才情就会逐渐地枯萎,生命之花就不能得到醇美的滋养;没有情趣和艺术,理想、信念、智慧与真情,就缺少了最有力、最动人的表达方式。

我殚精毕力所要回答的问题是:如何为个人自由充分的发展创设一个民主的社会、法治的社会、开放的社会、多元的社会和自由的社会?如何创造一个美好的、幸福的人生?这是个极其宏大而崇高的主题,也可以说是一切关注社会和关注人生的思想者共同关心的问题。虽然个人的努力是微弱的,但我坚信如果个人坚持不懈用一生来做一件事情,必定会有所成就。

对于伟大的人类文明成就而言,每一个人的贡献都只是沧海一粟。没有任何一篇急功近利的作品可以经受得起时间的淘洗。且不说才情的高下,没有千锤百炼的功夫,是难以成为经典的。那些浑然天成之作,其实是“成如容易却艰辛”的。尽管放翁有诗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这偶一得之,是以丰厚的积累为条件的。我们今天仍然能从庄子的散文,陶潜的诗,李煜的词,蒙田的随笔,托尔斯泰的小说,莎士比亚的戏剧……这些不朽的文字中去感受作者的思想与情怀。既然文字的奇迹可以变为生命的奇迹,那么文字的永恒也就可以变作精神的永恒。

杜甫在怀思被流放的李白时感叹:“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那些八面玲珑、攀龙附凤的人可能左右逢源,志得意满,在我看来,他们是乏味的。为了在文字中,在字里行间留存一份真情,“失意”又何妨?争一世,而不争一时,这是大智慧,大追求。

我的目的远远不在于出一本书,而在于通过这些文字表达我的梦想与渴望,记录我的精神之旅,使那些具有永恒元素的东西凝固定型,并时时使我回眸。杜甫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那是何等豪迈的气势,令人向往,令人艳羡。德雷莎修女说:“我们无法在人间做大事,我们只能用大爱来做小事。”我向往超然物外的心境,我也力图用真诚的文字,将平淡如水的岁月定格为永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