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微思考:好教师的理想与现实

 课程教学研究 2021-12-17

再读肖川先生的文章----《以改革的精神,反思课程改革》一文,其中的一段话引起了我的共鸣:

“我认为,一个好教师必须具备三个层面的素质:一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二是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三是教育的智慧,包括批判地使用教材的能力及教学机智等。其中文化底蕴是最重要、最难做到的,也是老师最为缺乏的。因为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才能内源性地生长出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换言之,才能有教育理想与信念生长的土壤,否则只是简单地从外界接受的一些东西,就会成为外在的、皮毛的东西。"

我非常赞同肖川先生的观点,没有文化底蕴,没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与信念,没有教育智慧、生命智慧的教师,是不可能真正承担起"育人"的重任的。因为要成为育"人"者,成为他人成长的导师,他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真正的、完整意义上的"人",而这是需要文化、理想、信念支撑的。

但是,在当今这个已经为物欲严重污染的社会中,实用功利原则成为一切行为的基本的,甚至最高的准则,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文化只是众人的装饰品,超越性的理想、信念是可笑的追求,人生的智慧转变成了满足欲望的技术手段,所以当今的社会中,肖川先生所期望的"好教师"能否成为广大教师职业生涯的普遍追求是值得怀疑的,毕竟做教师的也需要首先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理想会有的,但是要转化为现实的行动,成为生存的方式,则需要社会的环境条件支撑。

所以,教师的”不够好“,不完全是教师的责任,它根子在社会,责任在政府。一个只重视经济的社会发展观,很难营造出放一张安静的书桌所需要的环境,于是,文化、理想、信念都会被异化为满足物欲的技术手段。"好教师"在当今的中国也就很难成为一种普遍的现实追求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