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孝心被强制执行刺痛了谁 - 中国娃娃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魏语 2011-01-06

“常回家看看”入法 孝心被强制执行刺痛了谁

市井记录 2011-01-06 11:04:01 阅读236 评论10   字号: 订阅

“常回家看看”入法 我的孝心被无情绑架 - 中国娃娃 - 醉吟·生活不再落寞

 

文、中国娃娃

据调查显示,我国1.67亿老人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无人照料,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而新修订的老年法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如有子女不履行义务的,老人可以诉诸法律。

我很庆幸,虽然我的父母住下乡下,但他们十分理解我,包容我,绝对不会因为我常年不回家而起诉我。

是我愿意不回家吗?不是!如果离家很近,路程不远,我情愿每天回去一次。是我不愿意和父母交心说话吗?不是!我身处南方,每周通两次电话是必须的,而且逢年过节,我都要寄回家很多礼物,包括父母吃的用的穿的,一应俱全。连我的几个同事都说,你每次寄回去这么多东西,父母用的完吗?我并不答话。在我心里,寄的越多,我的心里才能得到稍许安慰,我知道,我亏欠父母的很多,常回家看看成了一种奢谈。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大家都明白。不光是我,有几个人常在家陪着父母不去外面工作呢?农村的往大城市跑,大城市的往发达城市跑,农民工兄弟们都走出了家门远离了故乡来到大城市做工,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们也想方设法漂泊在大城市里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机会,就算做“房奴”、“蚁族”也在所不惜。谁不愿意在大城市站稳脚跟寻求梦想呢?自己拼本身打下一片天地了,再把乡下的父母接过来,何尝不是一种荣耀?对于年迈的父母来说,这更是一种孝心,让父母来大城市看看,安度晚年,恐怕这是很多年轻人梦寐以求的。

不是不想回家,而是没时间回家,或者说没脸回家。我所在的单位朋友,大部分都是趁着春节一年回家一次,而且在家呆上两三天就匆匆忙忙的返行,留给父母的,只能是无限的惆怅。回家一定要趁节假日,否则老板就要扣薪水,得不偿失。再说,自己在外混的差劲,总是回家,心里也不是滋味,最不能听到的就是,谁家的孩子有出息了等这样的消息,实在让人压力倍增,吃不消啊!所以,很多人宁愿打电话、寄东西都不愿意回家,即使回家也住不了几天就返程,长此以往,年轻人不喜欢回家看望老人了,老人也变的更加失落了。

让年轻人焦虑的还有回家成本问题,以我为例,火车坐硬座300元时间是28个小时(不晚点的情况);完了做汽车2个小时20元公交车1个小时钱忽略不计,这是最低的回家成本,来回的话就要乘以2了。如果是坐飞机就不得了了,机票1800元,3个小时;火车100元,8个小时;汽车1小时可忽略,这个路上还有住宿的成本,回一次家容易吗?

“常回家看看”入法,如有子女不履行义务的,老人可以诉诸法律,这无疑使很多人的孝心遭到无情绑架。虽然我们在电视上时常看到有老人起诉子女的,但那大多是常年不给生活费,老人生存困难,或者遗弃老人不管不问,任其自生自灭的,如果真是因为子女不回家而起诉子女,估计做父母的做不来。所以,“常回家看看”入法,是一种对空巢老人的呵护,有其肯定的一面,但如果靠法律来绑架子女的孝心,恐怕只能适得其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