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媚琳 德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进程上看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9世纪30—40年代是德国工业革命的起步时期。直到19世纪50-60年代,德国工业革命才进入了大规模的展开阶段。与工业革命的大规模展开相一致,这一时期的德国工业也出现了高涨的局面。 在这一时期,工业革命所以能在德国迅速展开并导致工业的高涨,主要得益于两大原因。 第一,经过1848年革命,封建因素在德国进一步遭到削弱。在作为经济基础的农业中,资本主义关系进一步得到加强。以普鲁士为例。在19世纪初,普鲁士通过施泰因-哈登堡改革已经走上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鲁士式道路”。然而,普鲁士统治当局为了维护容克地主的利益却一再拖延改革进程。到1848年,在普鲁士仅有6/7的富农、1/5的中农和贫农获得赎免封建义务的机会,从农奴地位中解放出来。直到1848年革命后,尚没从惊恐中恢复过来的普鲁士统治阶级才加速了解放农民的进程。1850年3月,普鲁士整府颁布“赎免法”,无偿废除了20种封建义务,并将赎免封建义务的范围由富裕农民扩大到一般农民。1857年3月,普鲁士整府为加速农民的赎免进程,颁布“宣告丧失权利法令 第二,德意志关税同盟进一步得到扩大,经济一体化程度加强,从而大大缩小了因国家分裂而给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到1852年,关税同盟扩大到德国全境,以经济为纽带,突破政治分裂状态,把全德意志连结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德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一个及其显著的特点是,铁路建设和重工业是发展的首要支柱。在这一时期,德国的铁路建设和重工业出现了更加猛烈的发展势头。 首先,基于以下两方面的主要原因,铁路建设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发展:第一,在德国,铁路投资的回报率相当高,资本家们因此竞相投资于铁路建设。19世纪60年代,各铁路公司的分红达到10-20%。第二,各邦整府为了军事目的积极从国库中拨巨款修筑铁路,从而使修筑铁路的资金有了进一步的保证。据统计,在1845年左右,德国仅有铁路3280公里,1860年时达到 铁路建设的最大功绩在于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作为主导工业产业的钢铁、煤炭等重工业的发展,因为在铁路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工业。人们必须制造轨道、机车、扯皮,选定路线,开挖隧道和修建桥梁,而这种建设需求大大拉动了钢铁、煤炭、机器等工业部分的强劲增长。 进行大规模的工业革命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保证。对此,虽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德国人在原始资本积累方面有些先天不足,不如英、法等国,但他们通过股份公司和股份银行等渠道筹集到了大批资本。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从股份公司和股份银行在德国的发展状况中有一个大致的把握。据统计,1818-1849年的30多年间,德国仅建立了18家股份公司,而1850-1859年的不到 由于19世纪50-60年代的高速工业增长,到德意志帝国建立前夕,在德国的一些先进地区,如普鲁士、萨克森、巴伐利业、巴登等地,工业革命已经基本完成。1870年,德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13%,超过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法国的10%(注:同期英国和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2%和23%。),进入了世界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 参考文献:《迈向强权国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