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今年的第20个全国土地日的主题是"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依法管地、集约用地",无论从内涵和导向上都与以往的主题有非常大的不同,在土地日到来之际,记者(以下简称记)采访了西安市国土资源局党委书记、局长田党生(以下简称田),让广大市民对本届土地日的主题有更清晰的认识。 1"集约用地"就是要大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记:今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为:"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 依法管地、集约用地".与往年相比,今年提到 了一个"集约"的概念,将经济领域的一个术语放到这里,指向性明显更强,在田局长看来,放在全国经济全局发展的背景下,为什么要实行"集约用地",日后在土地利用方面如何做到"集约用地"?
田: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再者,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建设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不可避免,土地供需矛盾将日益尖锐。更重要的是,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形成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土地作为紧缺战略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已越来越明显。土地问题始终是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集约节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 如何做到集约用地,就是要充分认识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关系,坚持土地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紧紧围绕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核心,以保护耕地,节约用地为重点,加快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土地利用方式转变,逐步形成节地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土地需求呈上升趋势西安市保护资源压力仍很大 记:从西安市的现状来说,西安城市建设的建设用地供应情况如何? 田:按照西安市1999年开始实施的第一轮土地利用总规划,西安主城区为175平方公里,允许减少耕地27.3万亩,其中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13.5万亩。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安的经济快速发展,1999年的规划明显已经无法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建设用地矛盾十分突出。在此情况下,新修编的《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于2007年7月获得国务院批准,按照新规划确定西安市主城区面积扩展到490平方公里,这一新的规划让西安市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依然矛盾突出,压力巨大。 资源的有限性与建设需求的无限性,决定了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将长期存在。当前,西安市经济快速增长以及一些区域土地的粗放利用,使得国土资源供求关系更为紧张。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两难"问题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 西安市今年安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对土地需求呈上升趋势,使得西安市保障发展压力增大;对经济高增长的追求、各类经济主体的利益驱动,以及一些干部土地法律法规观念的淡薄,使西安市保护资源压力依然很大。
3粗放式利用资源向集约利用资源转变 记:"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 依法管地、集约用地",无疑对未来的城市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更集中、更合理地利用土地,那么就我们西安市而言,2010年在土地供应和管理方面有什么新的思路? 田:首先,在管理理念上,我们必须要由粗放式利用资源向集约节约利用资源转变,向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转变。当前西安市土地供应量有限,不可能满足各类项目用地需求。一定要坚持有保有压,以供地引导需求,以供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优先保障"四区一港两基地"和五大主导产业用地,全力支持高新区创建世界一流科技产业园区。重点保障重大项目和招商引资用地。对国家、省、市重点项目,提前介入,优先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优先报批征收手续,优先供地;对符合产业政策及环保要求、能促进地方经济较大发展的大项目,开通绿色通道,专人专办,特事特办;对高投入、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和多占地的项目,坚决不报批、不供地。今年重点保障世界园艺博览会、北客站、渭河综合治理等大项目用地。 其次,我们必须按照"布局集中、产业聚集、用地集约"的要求,提高单位面积土地投入产出效益。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开展农村宅基地清理整治活动,严格执行农村一户一宅政策,坚决制止一户多宅和超面积占用宅基地的现象。继续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推进"空心村"和废弃砖瓦窑整治。积极鼓励优先开发利用工矿废弃地、空闲和低效用地,扩大地上地下空间利用规模。 4 土地出让金缴纳时间限定更加严格 记:2009年12月17日财政部、国土部等五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规定,在今后的土地出让中,首付款缴纳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让价款的50%,分期缴纳全部价款的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时至今日,这一政策颁布已逾半年,西安国土管理部门执行情况如何? 田:对这一政策,西安市从政府职能部门来说,我们是严格执行,而且一贯坚持每供出一宗地,逐宗建立档案,跟踪合同履行。在土地出让金管理上我们限定的时限还要严格,就是防止出现囤地问题。从市场来看,这个政策也许减小了竞争性,但对于维护市场良性健康发展还是有积极作用的。 5 对已购"小产权房"需按照法规进行区分 记:上个月,国土部针对"小产权房"提出了最新处理意见,其中包含了"对违规建设立即叫停,责令开发商停止对外销售,并采取停电停水措施;对尚未销售的和2007年12月30日以后新建、续建的房屋予以拆除"等明确而严厉的行为措施。西安市在治理小产权房上有什么具体的举措? 田:目前西安市仍然存在着非法进行房地产开发问题,突出的是打着城中村改造或新农村建设旗号而在集体土地上进行建设,消费者不了解国家的法律规定,觉得便宜就购买了。西安市政府对西安市存在的此类案件高度关注。当前必须对打着城中村改造旗号开发的所谓低价楼盘"小产权房"提高警惕,对此类违法行为,政府将加大打击和查处力度,同时也提醒消费者不要购买此类不受法律保护的违法违规开发的"无产权房". 对已经购买小产权房的消费者,国家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具体的解决措施。《物权法》规定,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转让、互换、出资或者赠与的,该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处分。所以,从《物权法》角度看,地随房走,买了房子,应该享受相应土地权益,但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又不允许集体土地上市交易,这个问题只有等相应的法规、政策出台来解决。对于不同用地性质、不同历史时期建成、不同情况的"小产权房"要区别对待,包括考虑到把乡镇企业用地、乡村公共利益设施用地上的"小产权房"与宅基地上的"小产权房"区分开,把符合城市规划区内的小产权房与规划区外的区分开。 6 对违法违规,进一步提升执法监管水平 记:土地的执法监管历来是土地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请谈谈过去一年西安市土地违法违规及监管的情况,以及在2010年将采取何种措施来提升土地执法监管的水平? 田:2009年,西安市国土局以开展"保发展保红线的双保行动"为契机,通过土地批、供、管、用、补、查全程监管,有效的预防了土地违法行为。年内先后开展了土地执法"春季行动"、卫片执法检查、未报即用专项整治等3项执法行动,拆除违法建筑16.49万平方米,收缴罚款2531.4万元,复耕土地837亩,落实党政纪处 分54人、刑事责任8人。2009年西安市违法案件宗数、面积分别比2008年下降69%和43%. 2010年对西安来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建设大西安的起步之年,更是依照15号令进行问责的第一年,国土资源部卫片检查实行全境覆盖,保18亿亩耕地红线、保西安稳定的压力将是新世纪最大的一年。 因此在2010年,西安市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定会坚持打防结合,总结以前土地执法中的成功经验,特别是要坚持在近几年卫片执法中效果显着的几项措施:一是坚决对违法用地实施拆除;二是在执法中把"坚持既处理事,又处理人"作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三是坚持在执法中开展扎实有效的政治思想工作。进一步提升土地执法监管水平。 7 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 国土当先行 记: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获批,沣渭新区的建设也进入实质性的推进阶段,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脚步渐行渐近,土地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承载,请谈谈国土资源部门将从哪些方面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田:按照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整体规划,到2020年,西安主城区面积要达到800平方公里,而目前,国务院批准西安市主城区规模仅为490平方公里,不考虑咸阳因素,两者相差310平方公里,这将使西安市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以国际化城市标准高起点建设的沣渭新区建设已经起步,其在西安范围内占地125平方公里,需要建设用地30万亩,西安市目前的建设指标难以保障沣渭新区建设。因此,能否解决这一难题,保障西安大建设、大发展的用地需求,成为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首要问题。实践证明,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国土当先行。 这就要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首先找准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结合点,一是按照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定位,对城市规模、土地利用、产业布局进行战略性规划,为争取国家支持、参与国际竞争奠定基础。通过科学的规划,引领西安城市空间的扩大、城市布局的完善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从单中心城市向多中心城市发展,从摊大饼式模式向组团式模式发展,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都市圈;二是按照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产业定位,围绕"一个高地、四个基地"的战略定位,突破传统发展格局限制,统筹考虑西安的城市功能、空间布局,科学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做大做强五大主导产业;三是,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整合土地资源,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保障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用地需求。 |
|
来自: 快乐人生hao(... > 《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