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用并非“试着用”(职场理念)

 miyasa 2011-01-10

  试用并非“试着用”

  人总是在不同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学生到工作,从儿子到爸爸,不同的角色给了我们不同的人生经历。

  工作单位可以说是从学生进入社会角色后,除父母外的又一个衣食父母,让我们的劳动能转化为资本,去为自己的角色负责,当然也希望衣食父母能给自己多一些耐心与关怀。但无论是笔者的亲身经历或是周边调查,都非常失望的发现一个怪象,相对于栽人的付出,不少用人单位更享受于宰人的快感,甚至有个别公司已经将“宰”作为一项常务来抓,无论是淡季炒人也好,“更换新血液”也罢,总能找到一个让自己过意得去的理由,让自己请进来的人两手空空地走掉,这是一个相当严重的课题,充分地暴露了一些用人单位在对待人才问题上的不真诚与投机心理。

  说完全不可以炒人,不少人肯定会说我是在隔岸观火当然不是,只不过在炒之前最好有个调整的动作,人才的频繁更新是一个两败俱伤的事情,作为聪明的老板们不应该放任它执着到蔓延下去。正如上文所讲的,公司是学子进入社会角色后的衣食父母。孩子范了错误,不能让他一步步地错下去,而自己在一旁摇头晃脑,甚至还抱着一种近乎变态的心理“我看你几时真的不行了,我就换人”!摆出一副无奈的表情。上帝!人类为什么总喜欢选择自己最容易的事情来困惑自己呢?!或许这是一个人们普遍存在的认识问题,对离自己越近的事情越不重视,跟“当局者迷”一个道理。

  炒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且还挺有“快感”,所以很多公司乐此不疲;而培训考核是一件相对繁琐的事情,自然愿意去做的人不多。然而在笔者看来,与其重复地做黑脸,炒人招人,浪费人才潜力资源,不如系统的培训与考核机制来的明智,更能提升工作效率与规范管理。而要做好这一点,明确的定位至关重要,有了定位,公司才知道要招怎样的人,让一些目前缺乏某些专业知识的人才迅速成为公司的财富。这需要一个过度阶段,也正是我们所谓的“试用期”,这里要明确一个概念,我经常说过,“行动能调整,思维最要命”。不能将“试用期”真的理解成为“试着用”,并已经做了不好就换的准备。很荒唐,却真实的出现在不少管理者的脑子里,任何事情,双方要需要协调配合,又要控制成本请新手,又想着能一来就用,这基本可以断定是比“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还要好色。试用时段,用人单位要积极了解员工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操作手法等。松下的总裁松下幸之助为什么能记住他属下成千上万名员工的名字?在于他的规范管理与用心的程度,一个对员工不用心的企业很难找到对企业用心的员工。不同行业都有不同的运作方式,按不同职位要求做好相关培训,让新人快速变“老”,简单明了地说明一些具体情况,在十天内就可以知道员工哪方面的擅长,各方面的能力,如软件,沟通能力,操作能力等等。不要等到试用期过去了,在执行生杀大权时,仅凭几项工作的完成情况来断定,这样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也缺乏标准,总是在选择中彷徨。就如同你新买一部有新功能的电器,说明书还没看清楚,弄累自己了,还说这个电器至来年感有问题。哈哈!我的天啊,笑话天天看,这个最经典!

  提出明确的工作目标,这点对企业而言很重要。许多应届毕业生带着朦胧的双眼踏入社会,他们连自己应该拿多少工资都不清晰,更不用说规划好自己的工作目标了。这个时候就给了企业一个很严峻的课题,这也是正常单位与无良单位擂台PK的大好时机,无良单位很擅长压榨这些超级新人的劳动力,试用期工资非常低,甚至为零。“幸运”的还可能是负数,当然,这一类能带来“幸运”的企业最擅长的还有一招,就是包装自己,美其名曰“实习”,附带收取一些“服了你敢到我这里来的设局出口成伤退管费”、“蒙你没人管经验快速提升代理费”等等。接近期满的时候,就约见一下,发表一番不知重复了多少遍的高论,“经过我们的慎重考虑,公司觉得你离我们需要的还有一定的差距,换个环境可能会更适合你,不好意思”!哈哈,这个“实习”怎么感觉杀气那么重呢?!应该是偷袭吧!企业对新人的偷袭,贴着民航的军用战斗机。难怪N多打工一族们提起自己的工作历程都吐了一摊苦水,那是一段难以抹去的灰色记忆,都在被“偷袭”的演练中缴了不少学费。

  我们期待用人单位能更好地从员工的角度考虑问题,制定明确的、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游戏规则”,试用不是“试着用”。不敢说要对打工族们充满关爱,起码不能如此无赖!否则,就请在用人战线上继续等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