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让法律来固定等级差别 【原文】失臣主之理,则文王自履而矜1。不易2朝燕3之处,则季孙终身庄而遇贼。 【译文】丧失了臣下与君主之间的伦理,那么周文王自己穿草鞋而自夸。不改变在朝或休闲时的行为举止,那么季孙即使终身庄重也要遇到残害。 【说明】这里所说的伦理即是等级差别,韩非等级差别的观念来自于荀子,这种观念的产生与形成,是因为社会组织日趋庞大,人们分工也越来越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组织与夏商周时期的社会组织再也不能相比了,夏商周时期大部分是民族聚居,家长、族长掌权;也就是说是非专业掌权人掌权。而西周以后,社会组织的大权落到了专业掌权人身上;也就是说是官僚掌权。那么在战国时期形成的等级差别观念也就是很正常了。使等级差别正常化,就必须要依靠法治,让法律来固定等级差别,才能让人们感到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其所举例子,将会在后面详加说明。 —————————————————— 【注释】1.矜:(jīn巾)《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书·毕命》:“骄淫矜侉,将由恶终。”《老子·三十章》:“果而勿矜,果而勿伐。”《公羊传·僖公九年》:“矜之者何?犹曰莫我若也。”《礼记·表礼》:“不矜而庄。”战国策·齐策》:“矜功不立。”《韩非子·说难》:“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矜而灭其所耻。”《广雅》:“矜,大也。”这里用为自夸、自恃之意。 2.易:《易·旅·上九》:“旅,人先笑后号咷,丧牛于易,凶。”《书·君牙》:“思其艰以图其易,民乃宁。”《诗·小雅·何人斯》:“尔还而入,我心易也。”《诗·大雅·韩奕》:“虔共尔位,朕命不易。”《诗·周颂·敬之》:“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易·恒·象》:“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论语·学而》:“贤贤,易色。”《管子》:“王者乘时,圣人乘易。”《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孟子·离娄上》:“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荀子·富国》:“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必弛易之矣。”《玉篇·日部》:“易,转也,变也。”《广韵·昔韵》:“易,变易也,改也。”这里用为改变、变动之意。 3.燕:(yàn厌)《易·中孚·初九》:“虞,吉;有它不燕。”《诗·小雅·蓼萧》:“燕笑语兮。”《诗·鲁颂·閟宫》:“鲁侯燕喜,令妻寿母。”《老子·二十六章》:“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礼记·中庸》:“燕毛,所以序齿也。”《荀子·修身》:“安燕而血气不惰,劳倦而容貌不枯。”《集韵·铣韵》:“宴,《尔雅》:‘宴,宴居,息也。’或作燕。”《字汇·火部》:“燕,宴也。”这里用为安闲休息之意。 |
|
来自: 传统文化网站 > 《外储说左下第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