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折衷投资法”:在海量信息中投资 -山水之间的投资博客

 雷欧2009 2011-01-10
 

巴菲特的“护城河”理论实在是太经典了。正因为如此,这个理论和现实微观经济的不相符才更加显得突出。“护城河”理论与核心竞争力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变化的市场容不得企业孤芳自赏,越是大企业越是容易被自身的成功绊倒。

 

“淘宝平台上销量最大的20个男装品牌里,互联网上诞生的新品牌占据了几乎半壁江山,TOP 5中更是有三席为网货品牌——换句话说,在新一代消费者眼中,这些品牌是跟优衣库、杰克琼斯并驾齐驱的!”—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无边界竞争中已不存在明显的护城河,“长尾理论”在替代“二八效应”成为企业竞争的法则。在投资领域,同样也不能被眼前的“二八结构”所迷惑,要看到投资的长尾和碎片效应。高利润的企业诞生在消费的长尾中,同时这种长尾处于不断的变化中。一味创新或一味保守都不是经营之道,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仅仅在于领先,还在于善于跟随,减少试错成本。

 

PE投资中有一句行话:“要么第一,要么唯一”。实际上这是思维的误区,追求基金排名或利润最大化,实际上犯了投资的大忌。投资追求的是稳定地获得复利。同时投资世界会经常遇到混沌的市场,市场的随机性和耗散性与市场的有序性是并存的。甚至是共时性生长的。这意味着每一场成功投资的背后都潜藏着不小的风险。识别复杂性的风险几乎超出了个人最大的能力。

 

对于企业而言,不管是第一还是唯一,都可能失去对市场的灵活性和灵敏度。对于投资而言,无知永远大于有知。和羊群效应相反的是,羊群的智能之和要大于少数智者。这就是为什么“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原因,但只有在互联网时代,这种羊群对市场的识别功能才会得到开发。

 

市场的投票机制比称重机制更为重要。这是对羊群效应和格雷厄姆那句“市场在短期看是投票机,从长期看是称重机”的反论。索罗斯提出了“反身性”理论,实际上市场的错误同样重要。投资重在折衷。有一些例子,在这里不举了。投资最大的成本其实是信息的搜索成本,而不是通常认为的交易成本。有价值的信息隐没在海量信息中。不管是基金经理还是散户,每个人都在投资自己的观点。数量化投资也是一种观点。投资不可避免的带有主观性。不折衷,相当于在大海中选择一条不熟悉的航道。发现新大陆才是小概率事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