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索课堂教学设计的新思路??关于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冰冻小薇 2011-01-10
探索课堂教学设计的新思路——关于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文章摘要
  本文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重教轻学"的现状,依据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分析了原因,简单地阐述了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的五条原则,提出了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策略,即在"找准起点""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构建"板块式的教学方案",拟定"非直线型的教学思路",并形成了一份教师备课记录表。旨在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在课堂教学设计之中,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和教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教的过程要顺应学生学的过程,教师教的效果要体现为学生学的效果。这些是现代课堂教学中应有的理念。
  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现状,能够真正把这些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的老师并不是很多。笔者查阅了大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案例,发现大部分教案(包括优秀教案)都是直线型的,很多老师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也很少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过程,而是自始至终一如既往地执行自己既定的教案。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还未真正确立;二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没有被广大第一线老师所掌握。因此,必须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着眼,把单一化、直线型的教学流程转变成可选择的、非直线型的教学流程,使现代教学理念通过新的课堂教学设计变得操作化,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面就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和策略作一初步的探讨。
  二.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主要遵循以下五条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水平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到调节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系的作用。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过程。
  2.目标性原则。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起定向作用,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标准。教学设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帮助教师顺利地实施教学目标。
  3.针对性原则。课堂教学设计针对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而精心制定的。教学对象千差万别,教学内容也各有千秋,教学设计需要体现这些差异性,具有针对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
  4.实践性原则。也称为可操作性原则。教学目标解决的是教师要"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要解决的则是"如何教"的问题,更具有策略意义,更具有规划、筹划的意味,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
  5.有效性原则。教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贵在有效。教学设计中所有教学策略的选定,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情景的创设以及课堂问题的设计等,都必须注重实效。
  三、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
  1.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教学设计首先要关注教学的对象--学生。可以这么说,脱离具体的教学对象,就无最佳教学设计可言。在许多教学设计中,教师开始关注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是一大进步。  
  2.客观分析教学内容,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内容仅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的全部。不少教师过分地拘泥于教材。通常把着眼点放在理顺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上,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大多只是局限于补充、调整一些习题,很少更改例题,更谈不上结合生活实际编写例题。事实上,尽管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科学地进行教学法加工,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同样的教材内容,同样的学生基础,由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教学效果就不一样。为此,教学设计中要客观地认识教材,发挥教师处理教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  3.设计板块式的教学方案,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顺序
  许多教师把上课看作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过程是完成教案。而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因为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带着自己的情感、意志、态度等投入课堂学习。要使教学的方案具有效率意义,必须在全面深入研究学生和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设计板块式的教学方案。
  说明了两层含义:一是这一环节并不是非要不可,可视学生的情况取舍;二是这一环节并不一定是放在新课导入以前,也可以放在导入以后,甚至放在新课展开以后。这里决定教学环节次序变化的因素就是课堂上的学生行为。
    4.拟定明确清晰的环节目标,构建非直线型的教学路径。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课堂上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可是很多老师在展开各个教学环节时,往往过多地关心自己教的思路,很少考虑学生学的需要。
  教师在备课时大都遵循了如图3这样的一条途径,他们都非常注意借鉴别人的经验,广泛地收集材料,在筛选材料的基础上,注重对每个环节设计出非常具体的方案,甚至把问题设计得十分细碎,而比较忽视对环节目标的研究,最后形成一个非常详细的教学方案(如图4)。如有的教师在课前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没想到课堂上多媒体课件出现了故障,由于课前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在没有多媒体帮助的情况该如何进行教学,所以就显得束手无策。所不同的是,一些优秀教师在收集材料后,往往是在把握环节目标的前提下,对每个环节设计多个具体方案,力求构建出非直线型的教学路径,以便对付各种各样的教学意外事件。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方案库(如图5)。
  学途径
  四、初步结论
  1.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学生。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将取决于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而所有这些,又有赖于"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确立,因为观念支配着人们的行为。如果从实验的角度来分析教学设计,那么课堂中的学生情况就是自变量,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案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调整等都必须随着学生这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2.要使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和策略体现在课时教学计划(即教案)中,必须改变原有的只重教学流程的教案撰写形式。为此,笔者设计了一份教师备课记录表,以反映分析学生、分析教材、构建教学方案和拟定教学思路的全过程(见表一),从而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