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养心,就是从精神上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从而有效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以求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之目的。 嵇康在《答向子期难养生论》中指出:“养生有五难,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转发此五难也。”“五者无于胸中,则信顺日济,玄德日全,不祈喜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大理之所效也。”这里提及的养生五难,属于心理方面的有四难,也就是说,几乎全部都与心理有关。 有人说,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而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也就是说,在中医看来,养心是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生的核心和关键。 现代养生提倡自我保健,心身并养,但更注重养心。在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的健康构成元素中,个人生活方式占60%,接近可控因素的九成。针对个人生活方式占的60%,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 著名作家苏叔阳认为,健康就是和谐,包括两种和谐,一是心理和谐,二是生理和谐。首先要心理和谐。心胸宽广了,心理就容易平衡;心理平衡了,生理就稳定;生理稳定后,病就没有了,即使偶尔生病,恢复起来也很快。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是健康的基石。 养心将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很多养生大师都认为,过度的心理压力是疾病的根源。人要健康,最为关键的是心理健康,甚至可以说,养心就是养生。正因为如此, 有相关领域专家指出,整个就业人群中有将近50%在工作中并不愉快,90%的人正在从事与他们生活目标关系不大的工作,而且还在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前所未有的巨大工作压力正在威胁着都市白领一族的健康。相关调查表明,85%的白领人士担心失业,认为自己的职业不稳定,缺乏职业安全感、归属感,时时对可能出现的失败感到紧张、忧虑。 现实生活中,很难避免种种利益冲突,人际关系也因此变得越发复杂,情感交流也在日益减少。即使遇到了挫折和困难,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地方宣泄。生活的多变给人们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增加了情感受挫机会。很多人经常无奈地感叹,物质条件好了,精神压力也大了,开心一笑竟然也变成了一种奢求。 压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但不得不承认,任其日积月累会造成心理障碍和生理机能失调,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从某种意义上说,压力正在吞噬着人们的幸福生活。 压力无处不在。既然无法逃避压力,那我们就一定要学会与压力相处。如何舒缓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身心健康呢?答案就在于养心。学习养心理论,掌握养心技巧,积极投身养心实践,适度转移和释放压力,是目前最为有效的养生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