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超市宰杀大鱼现场

 榆杨 2011-01-12

偶尔注意到几张冬天时候拍的照片(拍照的是一起去买东西的研修生小陆)
  对鱼这种动物,用到“杀”,除了我大学的浙江室友这样夸张以外,还真是罕见,一般,我们都说“宰”而已。“杀”这个词有些郑重其事,比如宋太祖“立誓不杀大臣”,显得气度恢宏,如果是改成“立誓不宰大臣”,那就有点儿没事儿找事儿了。一条鱼,犯得着用这么郑重其事的字眼么?
  可是,那天,走在日本一家超市里面,忽然听见一棒铜锣响(对了,好像水浒里杀谁也是一棒铜锣响之后动刀的),走过去一看,上边那个郑重其事的词,就不由自主地冒出来了。 
 

人群之中,只见一个白帽红衣的操刀人,正在对一条跟老萨差不多体重的家伙较劲,细看旁边的条幅,写的是“マグロ解体祭”
 
 

其操刀动作连贯,富有节律,俨然把这种工作当作了一种艺术。
 
 

所谓マグロ,就是日语金枪鱼的意思,解体。。。这个,一般可以翻译成解剖,在这儿好像不是很贴切,至于祭么,不要把它想成某种祭祀活动。全文翻译过来应该是“拆卸金枪鱼典礼” -- 当然金枪鱼听见一定有意见,俺们招谁惹谁了?不就长了一身好肉么?从法国把俺们一直吃到日本,还花样翻新地来。 
 
 

金枪鱼,是日本制作生鱼寿司的重要品种之一,一条合格的金枪鱼重达上百公斤,现在数量已经颇为稀少,而且只能用钓,所以产量有限。 
 
 

不过,钓上来一条这样的大鱼,其成功感肯定也是很强烈的。 
 
 

走刀如飞,毫无滞涩,转眼间一条大鱼变成了润泽的肉片,如此动作让人想起解牛的庖丁,也让人想起清末的什么小刀刘。 
 
 

不过,孩子们对这种场面,显然还有点儿紧张。 
 
 

而对大金枪鱼的拆卸,很有技巧可言 
 
 


 


 
 
 
眼看大鱼逐渐变成了肉排,看着粉红色的新鲜鱼肉,围观的渐渐都露出了垂涎欲滴的本相。
 
 

这或许就是“金枪鱼解体祭”真正要达到的目的吧。这种鱼肉10克左右就可以卖100日元,大家可以算算一条一两百公斤的大鱼可以卖到什么价钱吧。
 
 

我们的市场里面很少见到这样的场面,比如这个“斩首示众”的镜头,个人觉得就很有视觉冲击。 
 


  特别是这样的画面,我们看来或许略显残忍。然而,解剖大鱼的过程体现了一种强烈的地方文化感受。或许,这就是所谓传统海洋国家的文化内容之一吧。
  英语里叫做Cultrue Shock或者日语里叫做“卡卢恰肖克”的东西,看来随处可见的。
  说明:日本的市场中,经常以这种现场切片现场销售的方式出售金枪鱼,以达到促销的目的,鱼多半是冻过的,可是非常新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