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辅导: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中西药理 2009-05-09 18:39:47 阅读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1. 尽早确定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 2. 正确选药:根据药物的抗菌谱、抗菌活性、药动学过程和不良反应选用合适的抗菌药; 3. 适当的剂量与疗程:根据患者的生理(年龄、性别等)机能状态、 免疫力、肝肾功能等调整给药剂量和时间; 4. 防止抗菌药的滥用:杜绝不必要的用药如病毒感染;避免局部用药; 5. 严格控制预防用药;预防用药的指征为:[医学教育 网 搜集整理] ① 预防风湿热复发,如用苄星青霉素清除咽喉部的溶血性链球菌; ② 传染性疾病流行期预防传播,如sd预防流脑; ③ 预防新生儿眼炎,如红霉素或四环素局部应用; ④ 预防外科手术后感染,如新霉素用于肠道术前给药; ⑤ 其他,如青霉素预防复杂的外伤、战伤所致的气性坏疽。 6. 合理地联合用药。 (二)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1. 联合用药的目的: ① 增强疗效 ② 减少不良反应 ③ 延缓或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④ 扩大抗菌谱 2. 联合用药的指征 ① 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如:急性重症感染 ② 单一药物难以控制的严重感染,如:细菌性心内膜炎 ③ 单一药物难以控制的混合感染,如:腹腔脏器穿孔 ④ 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性,如抗结核药 ⑤ 联合用药使毒性较大的药物减少剂量,如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合用 ⑥ 药物不易渗入的部位感染,如:青霉素 + sd治疗流脑 3. 联合用药的效果 ① 协同作用(增强):1 + 2 > 3 ② 相加作用:1 + 2 = 3 ③ 无关作用:1 + 2 = 2 ④ 拮抗作用:1 + 2 < 2 4. 合理联合用药 抗菌药的分类: i 繁殖期杀菌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类 ii 静止期杀菌药: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多粘菌素类 iii 快效抑菌药: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 iv 慢效抑菌药:磺胺类 如何正确的联合用药: i + ii 协同 i + iii 拮抗 i + iv 无关或相加 ii + iii 相加或协同 ii + iv 无关或相加 iii + iv 相加 五、抗菌药物分类 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抗菌药物通常分为下述七类: (一)b-内酰胺类抗生素 (二)氨基苷类抗生素 (三)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四)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五)人工合成抗菌药 (六)抗结核病及抗麻风病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