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三十三--长征的真正意义(长征系列后续) - 涅瓦河边 - 萨沙 - ...

 说剑生 2011-01-13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当时的中国西南西北都是军阀控制

写完了长征,老萨还是狗尾续貂几句话。

 

在这个浮躁的现代社会,有多少人还能够对几十年前似乎毫无关系的一场军事行动感兴趣。

 

老萨要感谢自己的父母,是他们让老萨有心情和时间能够从事这些似乎无关紧要的写作。

 

长征是一场伟大的行动,他对于中国社会之后的几十年都是意义深远的。

 

他不但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也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任何一个对中国历史有研究的人,最终都会发现中国历史的规律,以及估计出中国社会未来的前景。

 

 

老萨常说,我们研究历史的目的是在于知道中国这个国家和中华这个民族未来的走向和发展规律。以历史作为借鉴,造福我们的子孙,避免无意义的战争,动荡,不公平社会。研究历史是让每个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能够有比较幸福的一生。

 

 

这才是研究历史的最终目的,也是每个历史研究者所应该追寻的最终目的。

 

单纯为了赚钱,出名或者低级的政治目的来写历史,是违背历史研究的真正意义的。

 

那么就长征来说,虽然对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共,地方军阀,日本,苏联的意义都非常深远,但是实际也是很不同的。

 

红军

 

对于红军来说,他们虽然在国民政府的大规模围剿下失败,丢失了南方全部的根据地,损失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有生力量。

 

但是红军仍然通过长征绝处逢生,作为一支武装来说,红军仍然保住了自己的生存。没有像当年的石达开,李自成一样在敌人的围剿中崩溃灭亡。

 

长征是红军和中共生存的保障,而西安事变则是中共扭转命运的一个重要手段。

 

如果没有长征的成功,红军被消灭在中央苏区,湘江,大渡河,或者雪山草地上,那么现在的中国大不一样了。

 

国民政府

 

对于国民政府来说,蒋介石成功的利用中央红军长征,以中央军损失3万人以下的微小代价,在长征前后的二三年内。完全收复控制了由地方军阀或者中共控制的江西,福建,广东,湖南,贵州,四川,陕西,甘肃八个省,收编地方军阀部队至少超过70万之众(仅仅一个四川就有正规军20多万)。又通过红军,基本控制或者半控制了 广西,云南,西康,宁夏,青海 五个省,控制地方军阀军队超过20万人。这几省的军阀虽然保持一定的半独立地位,但是由于实力大多被红军或者中央军削弱,只能大部分听命于中央的行政和军事命令,再也不敢公然的抗拒了。

 

总之,蒋介石利用红军长征的一年多时间内,以中央军损失不到5万人的微小代价,收编和半收编军阀部队至少超过90万之众,收复和半收复中国西南,西北共十三个省份!可以说,这是一个代价极小的二次北伐,也特别体现了蒋介石和国民政府高层的高超军事和政治手段。

 

这些省份的收复,对于中华民国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不谈经济,政治,文化等等,单从军事上来说。

 

中国之所以能够获得八年抗战的胜利,就是依靠这些通过红军收复的西南和西北的省份。如果蒋介石在七七卢沟桥之前没有收复这些省份,这些省还是由广西白崇禧,新疆盛世才,山东韩复榘这样的军阀控制(江西白崇禧曾经把追剿红军进入广西境内的少量中央军包围缴械;新疆盛世才为了保持自己新疆独立地位,不惜出卖新疆主权和驻军权给苏联人;韩复榘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知道了),那么日军攻陷南京武汉以后,国民政府就再也没有什么回旋的余地,除了投降没有别的办法了。

 

至于如果没有红军长征,中央军单纯通过军事进攻收复这十三个省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呢?

 

这就很难估计了。。

 

根据常理来说,以日军装备如此精良的百万大军攻打以四川为首的西南诸省,血战了六年,伤亡数十万主力也无法成功。以当时不过数量60多万的中央军来说,面对极为适合防守的西南几省和军阀高达80多万的军队来说,胜算还是很小的。

 

蒋介石在中央苏区放走红军,利用湘江消耗红军主要实力,在大渡河将红军主力基本歼灭,最终收复四川的计划几乎全部实现了。

 

唯一的失误在于没有在大渡河将中央红军的主力歼灭,让起最终到达陕北苏区。

 

但是,客观来说。即使在大渡河消灭了中央红军的主力,那么还有八万作战部队的红四方面军十有八九也会北上,结果没有什么不同。

 

况且,蒋介石将红军逼迫进入陕北苏区以后,就大大松了一口气。他明白陕北4万平方公里,仅有40多万人口的贫瘠荒凉的高原,周围都是强大的中央和地方军阀部队和地盘,红军是绝对无法发展壮大的(当年红军自己客观的描述到:首先从自然条件来说,陕北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境内沟壑纵横、交通闭塞、土地贫瘠、经济落后,加上兵匪横行,尤其是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还有连年的天灾,使陕北人民更加贫困不堪;而其时王明“左”倾路线的一系列错误做法和肃反扩大化的严重恶果,更使苏区元气大伤。其次,从发展前途来看,总共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口只有40余万。几乎所有的大小城镇均被敌人占领,整个根据地被分割包围,切割成几块互不连接的地盘,使根据地本身的巩固和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再次,党中央率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部队仅剩下不足7000人,加上陕北红军,也不过1.3万余人,虽然经过长征的考验,到达陕北的红军指战员,都具有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坚强的必胜信念,但毕竟数量大为减少,体质和装备都很差,要真正与日本侵略者作战,显然势单力薄,难以胜任,急需扩红休整,筹款补充。而地瘠民贫、交通完全闭塞的陕北地区,仅能适应小量的红军武装割据,根本无力供养大批部队和机关,也无力解决红军队伍的兵员补充和军需供给)。

 

 

 

红军陷入此绝境,即使短期可能生存,长期来说,红军必遭歼灭。

 

之后,红军果然进行了三次奋力求生的军事尝试,试图离开陕北苏区这块绝地。

 

向南:8万多红四方面军南下进攻成都平原,结果损失了约4万最精锐的红军主力,被迫回头北上。

 

向西:2万多人的红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西征青海,试图进入新疆,结果在中央军和青海穆斯林骑兵的打击下全军覆没,除李先念领导的400人化妆逃到新疆以外,2万多人被马家军全歼,二个红军军长孙玉清和董振堂阵亡,红军指挥官徐向前和陈昌浩靠化妆成牧羊人侥幸逃回根据地。

 

向东:红军从陕北苏区集中一万多主力向东攻打阎锡山,虽然造成阎锡山几千人的损失,但是并无法在晋绥军和中央军联合压迫下站住脚。东征军很快草草返回陕北苏区,东征宣告失败,还牺牲了红二十八军军长刘志丹。

 

大家可以看到,红军向东南西三个方向的进展全部失败,剩下的唯一道路就是向北。

 

但是,向北就是绥远(内蒙古一部)广阔无边且了无人烟的荒漠和草原,只有少量的蒙族牧民。红军无法在此处获得任何补给和兵员,也根本无法建立根据地,唯一的可能就是进入苏联控制外蒙古求生。这样虽然可能保证红军的暂时生存。但是,只要红军一进入苏联控制区域,从政治上来说就等于自我引爆了。

 

红军沦为抗联88旅一样的苏军傀儡部队,失去政治意义。当年在外蒙也没有什么汉人,红军一二万在外蒙根本无法扩大发展。靠几万人想推翻有200多万部队的国民政府是不可能的。况且以当时老百姓对老毛子的仇恨程度(并不比仇恨日本人要差),红军自然无法再在中国立住脚。

 

所以说,蒋介石的整个长征战略是非常成功的,如果没有西安事变的爆发,那么红军必遭歼灭。

 

 

至于西安事变,那是老萨下个系列要写的内容。现在简单来说,张学良杨虎城和红军达成协议是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张杨敢于捉蒋,具有相当的偶然性。

 

根据中华民国当时的游戏规则来说,是绝对不会有类似情况发生的。

 

要知道,地方军阀只要不是武装叛乱,最终蒋介石总会留下他一条生路,要么像杨森,刘文辉一样给个军长当当,要么就像王家烈,何健一样,保存其家私,再给个中央挂名大员当当。

 

但是,如果武装叛乱,那么最好的结果也是驱逐出国(陈济棠,察哈尔事变后的吉鸿昌),惨的就是软禁,监禁(方振武),甚至枪决。

 

根据常理来说,当时的张杨尚没有走到绝路,至少最惨也能落个王家烈的结局,稳当当的作个有钱无权的社会名流。张杨本不需要也无可能冒险做此一搏,最终一死一废。

 

如果没有这个意外的事件,红军是会灭亡,那么我们现在历史又是完全不同了。

 

 

地方军阀

 

至于,长征对于地方军阀来说,确实是灭顶之灾。

 

对于军阀来说,任何诱惑也没有做独霸一方的土皇帝有利。掌握一省哪怕几个县的生杀大权,奴役百姓,为祸一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生活,是军阀最为梦想的。这也是为什么军阀拼死也不愿意放弃权力,地盘和军队的根本原因。

 

长征中,军阀面对蜂拥而至的数万红军和螳螂捕蝉的十万中央军,大部分无力招架。他们基本毫无例外的试图和红军达成协议,让红军从自己地盘安全通过。

 

但是,只是有些军阀成功了,因为红军知道很难如广东,广西,云南这些区域站住脚,同意和军阀保持默契通过。

 

有些军阀则是大大失败了,比如贵州,湖南,四川,都因为红军试图在此处建立根据地而被迫拼尽了自己有生力量。

 

军阀是中国社会的肿瘤,如果不能将这些军阀铲除,中国就无法获得新生。

 

长征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所谓的地方军阀。

 

 

日本

 

对于日本来说,长征是很不利的。日本人的战略是蚕食中国,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中国的分裂和内乱。国民政府通过长征击败了中共和地方十三个省的军阀,开始实际上实现了中国的统一,日本是最不愿意看到这种局面的。

 

1936年末的西安事变和二广事变以后,中国内乱基本停止,国家进入准和平发展和扩军备战时期。日本感觉再也无法等待,随即在仅仅几个月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其实,在1937年,日本对于军事的准备并没有很全面,国际形势对日本并不是很好,日本也没有全面侵华的全盘打算和战略。世界公认对于日本比较适合的开战时间是1938年。

 

但是,日本畏惧统一中国的迅速发展,被迫迅速开战,最终尝到了持久战的苦果。(中华民国近在1936年到1937年就编组了56个师的新式半德械轻装陆军师,虽然和日本陆军战斗力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比原先的中国陆军师要强的太多。原本计划在1938年年底编组80个全德械精锐步兵师,共100万人,用来和日军决战)。

 

 

苏联

 

对于苏联来说,他是很矛盾的。苏联自然不希望看到中共的覆灭,但是也不愿意看到蒋介石无力控制中国的局面。

 

作为布尔什维克的父亲政党,苏联希望中共能够继续存在,并且发展壮大。

 

但是,作为一个国家和俄罗斯民族来说,苏联仍然希望蒋介石能够控制住一个比较完整的中国。这样,中国才能保证能够尽量长久的和日本对抗。这能够大大减少苏联远东的军事压力,避免苏联陷入可怕的二线作战。

 

所以,苏联最希望促使中共和国民党能够暂时和解,团结起来一同抗日。但是,国民政府并不相信苏联,因为谁都知道苏联不过是在利用他们。

 

一旦这个统一抗日联盟失去价值,苏联立即会扶持中共扩大自己的力量,最终把国民政府推翻。所以,日本人是敌人,中共也是。只是日本人势力很强,无法短期消灭,中共则不同。

 

敌人自然是越少越好,没有人会希望敌人越来越多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