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武汉过个早

 红豆小西 2011-01-14

在武汉过个早

 在武汉,过早可供选择的内容那是相当丰富,最普遍最大众的有:热干面、米酒、各种牛肉粉(面)、鱼糊粉、豆皮、面窝、苕面窝、欢喜坨、烧梅、汤包、豆丝、糯米包油条、豆腐脑等,其它如油条豆浆、馒头包子这些就不一一赘述了。

 

我每次回武汉,本着“难得回来一趟,多吃一次就是赚”的心理,基本上都是在外面过早,嘿嘿。不过有照片记录的实在不多,因为在那种充斥着街里街坊乡音乡情,热闹红火的过早氛围里,你要是举着个相机拍啊拍的,还真会有人嘀咕一声:鬼做(方言,大意为故意做作)。所以,我今天发的片子,真的是冰山角落里的一个小冰渣子,有机会再拍再补哈。

 

要说起武汉的小吃地,在外地人心目中知名度最高的估计就是“户部巷”了。六七年前我住武昌时还经常去吃,那个时候规模小归小,味道还真的蛮不错的。后来我搬过汉口之后就去的少了,过早大都遵循“就近原则”,况且一般成熟社区或老社区附近的早点都做得可以,老板们心里都明白:做的是街坊四邻的生意,老顾客都是刁嘴巴,水准差一点都不行的,偷工减料投机取巧是做不长久的。

 

所以,今天过早,不是在那条知名的巷子,而是散落在汉口各个犄角旮旯的小店子。下面看图说话了。在武汉过个早

 

 

在武汉过个早

 

湖北人离家在外,思念的吃食我想大概就是这几样:热干面、洪山菜薹、三鲜豆皮、排骨藕汤。

 

我每次回家,过早先来一碗热干面再说。

 

上图就是待下锅的热干面面条,看起来有点像凉面,但不太一样。热干面是碱面,更劲道一些,煮熟或蒸熟之后拌油,每一根面都要均匀拌上油,再摊开晾凉。图中就是已经晾凉的半成品。

 

吃的时候,用左边那个长漏勺(以前是竹制的,现在都改金属的了)装一份面,再下入沸水锅中烫一烫(方言不说“烫”,是说“ta”一下,三声),再捞起,加入各种调料。 

 

 

 

在武汉过个早

 

“ta”好了,捞起,装入碗中,加入芝麻酱、蒜蓉水、葱末、萝卜干、胡椒、酱油、醋、辣椒油等调料。卖面的大婶动作太快了,我想拍加料的动作,但没跟上她的速度......

 

 

 

在武汉过个早 

 

端上桌就是这个样子滴。

 

如果说芝麻酱是热干面的灵魂,那辣萝卜就是热干面的点睛之笔,辣萝卜好吃与否,真的关系到这碗面“亮还是不亮”,别人我不晓得,反正我心里是有这个标准的。

 

 

 

在武汉过个早

 

拌上。

 

热干面一定要趁热拌,趁热吃。时间久了,面就塌了,糊了,干了,不劲道了——反正就是不好吃了。

 

 

 

在武汉过个早

 

拌好了,开吃。

 

其实拌热干面也是个技术活,外面的碗都不大,碗小面又干,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将面条拌均匀,根根裹上酱料,必须充分运用腕力和筷子技巧——“抖、拌、扯”灵活循环动作。

 

很羞愧,从小到大,这面我爱吃,就是拌不太好,所幸家有神人,他会拌就行。在武汉过个早

 

 

 

在武汉过个早

 

一般店里都会备上辣椒油、酸豆角、腌菜之类的供食客自取,我每回要加一勺酸豆角,有时两勺。跟不要钱没关系哈,我是真喜欢。在武汉过个早

 

 

 

在武汉过个早

 

最后一口,念念不舍。

 

吃热干面,要搭配喝的。

 

夏天一般是绿豆汤,或冰豆浆,也有强人是配冰可乐的,我曾经试过,很涨肚,个人觉得可乐跟热干面不般配。

 

冬天则是热豆浆,豆腐脑,和米酒。我嗜爱米酒,就拎出来说一下。可惜没拍照,下次补上吧。

 

米酒以孝感米酒为佳。说是酒,度数极低,基本可忽略不计,湖北人都是当饮料喝的。过早的米酒有三种选择:糊米酒、清酒、蛋酒。清酒是开水冲米酒,加点糖,清清淡淡的;蛋酒是“米酒+鸡蛋+少许白糖”,用开水一冲,也有叫“鸡蛋花子”的;糊米酒则是在清酒的基础上加了小汤圆一起煮,多半还会撒上糖桂花和葡萄干,汤圆一煮,米酒就变糊汤了,故名“糊酒”。

 

 

 

在武汉过个早

 

我家住江岸,之前上班也是在江岸区,所以过早基本就在江岸花桥蔡家田这一带混了。

 

热干面以前吃“新农”的,后来拆不见了,就改“憨娃”的了,听武汉的朋友们说,他们如今吃“镇三镇”的了。唉,我如今流落异乡,家里流行吃什么都不晓得了,真是悲催啊!!在武汉过个早 ——你们,给我揣着票子等着,过年我胡汉三还要回来滴!!在武汉过个早

 

至于牛肉粉牛肉面,我之前就吃这四家的:新农、杨家风味、牛婆、黑皮牛杂。

 

现在,新农不晓得拆到哪里去了(我说的是原来二七路口,靠竹叶山转盘的那家新农);杨家的我之前写过的;黑皮家的好久没吃了,友又说原来的老板退休了,现在的店子不是原先那个味了,实情如何只有下次去吃一回再验证了。

 

写到这儿,不觉有几分“流年似水,物是人非”之感,如今人非,物也非啊。很多人,和物,不是永远在那里的,也会改变,也会消失,不管你愿不愿意,也不管你曾经倾注过怎样的热情和深爱。

 

夏天回去的时候,专门去牛婆吃了一碗牛肉面。我一向是喜欢吃牛肉粉的,但是那天去晚了,粉卖完了,就改面条了。

 

 

 

在武汉过个早

 

依然是浓烈的红油,好久没吃,倒有几分不习惯了。

 

多吃几口,渐渐熟悉了,还是原来那个味道。但许是长大了,我也改变了,曾经很爱的浓烈,现在不大喜欢了。想着以后兴许会来得更少,又隐隐有点伤感。这不是它的错,而是我变心了。

 

 

 

在武汉过个早

 

吃牛肉粉,武汉人喜欢配上各种油炸食品。搭配不算健康,但口口殷实饱足,口口香。我也偶尔吃吃,那一刻颇有几分恣意放纵的快感。

 

比较常见的炸物有糯米鸡、面窝、糍粑、欢喜坨、油饼、圈圈、油条等。上图中圆圆的就是“圈圈”,反正从见到它就是这个名,倒从没去探寻过正解,有点像西点里的甜甜圈,但更软和一些,口感略甜。

 

我个人喜欢糯米鸡、欢喜坨和面窝。原材料都是米,都需经过油炸,但风味决然不同。这次先写,以后拍了照片再补上。

 

欢喜坨是将糯米磨成浆,再掺入糖和面粉,揉成一个个小团子,裹上芝麻后下入油锅炸熟。也叫欢喜团、麻团、麻元子,得趁热吃,外脆内糯,很是香甜。正因为是甜口的,又经过油炸,且是糯食,所以不可多吃,多吃则腻。重油的食物越来越不受欢迎,如今的欢喜坨也改良了,由实心变为空心,外皮更酥脆,也没那么腻人了。

 

面窝也是用米浆,只不过是粳米磨的浆,再兑入一定比例的黄豆浆,并加入葱姜、盐、芝麻等佐料拌匀成糊状。炸面窝的工具是特制的,通常是铁质的圆形锅勺,表面光滑但中间凸起。炸面窝时用另一把圆勺将米浆盛入铁勺内,并用勺在中间凸起处出刮一下,使那一部分呈现空白,再下入油锅中炸,这样成品就是一个边厚中空的圆圈圈了。

 

好吃的面窝要两面金黄,“外脬内枯”。“内枯”指内里的一圈薄而脆,“外脬”指外圈鼓起而酥软(这里的“脬”有类似于鱼的气囊,鼓起而柔软之意),再夹杂着每一口的葱香和芝麻香,这小小的一个面窝绝对是俘获了武汉人的心。

 

 

 

在武汉过个早

 

回到武汉,到江汉路逛街唱歌啥的,总会跑到“婆婆卤味”买一份自己爱吃的卤味,再去“找茶”买一杯柚子茶或者一份芒果冰。话说找茶的芒果冰我似乎从来没有吃完过,但是下一次还是会买,貌似成了一种惯性了,以后得改!!

 

婆婆卤味在武汉太有名了,上过多家报纸,尽管只是一家小小的卤味店,卖的也只是几块几毛的卤味,但只要你提到武汉的小吃,就不得不将它带上一笔。

 

我前些年习惯在水塔那家店买,后来万达也有店子了,就转战那里了,好几次都在万达的那家分店看见那个婆婆,精神还蛮好的样子,还能坚守在第一线,真好。

 

他们家的卤味品种蛮多的,卤猪蹄、卤藕、卤海带、卤蓑衣干子、卤鸡爪、卤鸡蛋等等。不过我爱吃也就是卤藕、蓑衣干子和海带——看我的碗就知道,呵呵。

 

 

 

在武汉过个早

 

他们家的卤味味道好,特点就是卤得透,很进味儿,有回味,且能这么多年保持比较稳定的品质。

 

我曾经说过,婆婆卤味的辣是一种“阴柔”的辣。卤味上看不见什么辣椒,刚入口也不觉得辣,甚至会有一点点甜甜的余味,但多吃几口,不晓得什么时候,你就感觉你的舌头、嘴巴开始不对劲了——那种又麻又辣的感觉已经悄悄袭击了你!!真是蛮过瘾的!!

 

  

 

在武汉过个早

 

羊先生嗜爱各种煎包和汤包,尤爱皮薄馅大的。我嘛,对包子,兴趣缺缺,我从小不喜欢吃包子馅,只喜欢吃沾着馅汁儿的包子皮。

 

这一家是前进四路的小路易生煎,老板是外国人,在武汉安了家。他家的包子特点是:煎包汤包二合一。一般的煎包内里的馅比较干,他家的煎包内里还有很多汤汁,吃的时候要像吃汤包一样,先咬一个小口子,小心吸出汤汁,再吃包子——小心烫,一定要注意!

 

 

 

在武汉过个早

 

一块钱一个,算是我在武汉街头见过的最贵的煎包了。

 

出锅了,淋上辣酱。

 

这包子是羊先生喜爱的类型,馅大,汤汁足。不太合我口味,我吃了一个就打住了,觉得漾人——“漾人”又是方言哈,大意是油腻,觉得腻人。

 

 

 

在武汉过个早

 

他吃得高兴就行,我作为围观群众也表示很开心。在武汉过个早

 

 

 

在武汉过个早

 

说到煎包,每回到了万达,只要肚子还有余地,总要去买一份“国国煎包”,这也成了一种习惯了。这习惯貌似很多武汉伢们都有哈。 在武汉过个早

 

我只吃一份(还要保存战斗力去吃别的呀),羊先生通常是两份,再加上国国家的炸酱面一碗。

 

他们家的包子挺火的,基本上每次去都是排队(跟地理位置也有关系,毕竟黄金地段嘛)。但我认为,包子真的很一般,也就是平均线上下浮动的标准——你可能要问了:那你还每次都要买?!

 

是啊,我是每次都买,但我是为了他家蘸包子的那个辣椒酱!!是真的!!如果包子只能打60分,那么酱绝对能打85分-90分!!

 

酱是红的、湿润的、浓稠度刚刚好(不稀不干)、略带着豆瓣、入口微辣微咸、回味略甜、很香——描述完毕。

 

 

 

在武汉过个早

 

再强调一次:我真的是为了酱去吃包子滴!!

 

而且,他家舀酱的勺越做越小,越做越平,每次连续舀好几下也只能舀到少量的酱——边舀后面还有排队的人在催!真是火大啊!!在武汉过个早

 

呵呵,或许这也是街头小吃那星星点点零零碎碎的各种快乐中的一味吧:总有些许的不尽如人意,但你从心底里愿意去宽容对待。

 

或者,下次去,我会问问酱单卖否......在武汉过个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