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6 教学情境的创设默认分类 2010-12-16 12:13:11 阅读82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教学情境的创设 实例:三堂语文课 这是这所学校内三位老师上的同一内容的三堂语文课,课文标题是《苦瓜》。《苦瓜》是一篇寓物言情散文,作者写苦瓜丑陋的外表,却能赢得世上的青睐,由此联想到“闻其名而思避之,观其容而心恶之”,认识自然如此,那么认识人,认识社会呢?三位老师在上课时,都采用了情境创设导入的方法。 第一位老师:(让学生听一首诗)“这个婆娘不是人(老师停顿),九天仙女下凡尘(学生惊奇)。儿孙个个都是贼(学生开始私语),盗得蟠桃庆寿辰(学生开怀笑了起来)。” 第二位老师:(举起粉笔盒)“这不是粉笔盒,它是一块砖,以其用途为 话题,请同学们进行任意联想。”(板书A、B、C、D)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联想比赛,看哪一组的联想丰富。(学生踊跃参与,在短短的3分钟之内,写出了许多答案,例如造房子,补漏洞,换钱,垫桌子角,防卫,伤人,砸人等。) 第三位老师:“在赵忠祥主持的《人与自然》节目中有这样两句话,自然因为色彩而美丽,世界因为生命而精彩。如果说色彩是自然美丽的外表的话,那么生命就是世界精彩的本质,我们欣赏自然,观赏社会,不仅要看到他们的外表,更要看到他们的本质,然而,自然也会有‘撒谎’的时候,人类也有受蒙蔽后的悔过,不是吗,请看《苦瓜》。”老师范读课文,事先还配了音乐,范读后学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评析:教师怎样创设教学情境 老师试图落实新课程理念。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一方面应能引起学生 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做好情感上的准备;另一方面,情境的创设应与教学目标有更紧密的照应,使之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再者,情境本身具有内容的丰富性和理解上的多义性,需要老师做适当的教学加工,做适当的解读。 上面三位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都具备了情境创设第一方面的功能,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但细细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差距:第一位教师创设的 情境,它不仅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与课文的写作特色紧密相连,在这一情境中,学生感受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为解读课文起到了铺垫的作用。第二位教师的教学情境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在活动中学生有很高的参与度,似乎达到了教师鼓励思维发散的要求,但这一情境与教学内容没有必然的关联,因而不能有效地支持教学目标的达成。第三位教师教学用语 理念如何落实到行为,老师有困惑。关注情境创设,关注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反映了老师们对于如何应对新课程有一种强烈的探索愿望,是老师们从理念迈向实践的第一步。但是,如何对情境做适当的教学加工,使之真正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理解,成为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上面的“三堂语文课”,让我们感觉到教师在理念落实到行为中的落差与困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