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腊味浓

 清轻 2011-01-17

乡村腊味浓
李笙清

  当墙上的日历渐渐只剩下薄薄的几页,一年的风风雨雨,一年的春播秋收,到这里就要划上一个明显的段落。料峭的寒意,开始弥漫在广袤的乡村,岁末的帘栊一旦打开,那缕浓浓的腊香便开始在乡间肆无忌惮的流溢。“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天来。”拉开冬至的门栓,乡村的汉子们开始忙碌着干鱼塘,宰杀鸡鸭和年猪,余下腌制腊货的细活儿,一般就成了乡村女人的专利。

   奶奶和母亲便是这些勤劳女人中的一份子,每到岁末,总要为腌制腊货忙上几天。那些肉被切成肥瘦相间的长条形,撒上盐,用手细细的抹匀,装进坛子或缸里,用盖子盖得严严实实。一般腌制五至七天后就可打开,取出来用柏林枝熏一会儿,再用铁丝或竹筷穿起来挂在太阳下晒上两天,然后挂在房檐下任其风干,乡村里便有了一股浓浓的腊香蔓延,让人回味无穷。

   母亲腌鱼习惯不刮去鱼鳞,所以我们家的腊鱼上总有一层厚厚的鱼鳞。母亲杀鱼一般是沿着鱼的尾部朝鱼的脊背剖开,让鱼的肚皮部分相连,剔去鱼的内脏,不用水冲洗,抹上盐、酱油、胡椒和五香粉,这样腊鱼吃起来格外的香。

   童年的印象里,家里无论多么拮据,对腌制腊货从不含糊。如果买不起猪肉,就多杀几只家养的鸡鸭,还有父亲打猎获得的野兔、猪獾等野味,磨豆腐时,特意留下一些硬扎点的老豆腐腌制腊味香干,正月十五切成丁作为包团子的馅料,那滋味别提有多好吃了。

   大学毕业后,我在城里参加了工作。第一年的岁末,单位分了二十斤肉和五十多斤鱼。当我把它们运回乡村时,已是夜幕深沉。在厨房里,母亲顾不上天寒地冻,连忙挽起袖子忙碌起来。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着母亲忙活着,递东西、抹盐、装坛,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表情,印象中,这可是我们家第一次腌制这么多的鱼肉呢!当一串串的腊鱼腊肉挂满庭院,引来乡邻们羡慕的目光时,母亲笑得是那样开心。

   这些年来,乡村里日渐富裕起来,村民大都有了自己的鱼塘,还发展养殖业,杀年猪已经成为一种过年的“时尚节目”。每到年终岁末,乡村鳞次栉比的楼房阳台上,一串串的鸡鱼鸭肉,在太阳下闪烁着腊货的光泽,让人垂涎欲滴。

  ——《楚天都市报》文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