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治理到底要治什么?

 传统文化网站 2011-01-24

1.治理到底要治什么?

【原文】言是而不能立,言非而不能废,有功而不能赏,有罪而不能诛,若是而能治民者,未之有也。是必立,非必废,有功必赏,有罪必诛,若是安治矣?未也。是何也?曰形势器械1未具,犹之不治也。形势器械具,四者备,治矣。不能治其民,而能强其兵者,未之有也。能治其民矣,而不明于为兵之数2,犹之不可。不能强其兵,而能必胜敌国者,未之有也。能强其兵,而不明于胜敌国之理,犹之不胜也。兵不必胜敌国,而能正天下者,未之有也。兵必胜敌国矣,而不明正天下之分,犹之不可。故曰:治民有器3,为兵有数,胜敌国有理,正天下有分。

【译文】意见正确而不能树立,意见错误而不能废止,有功绩得不到奖赏,有罪错而不能诛罚,像这样能够治理人民的,从来没有过。正确的必须树立,错误的必须废止,有功绩必须奖赏,有罪错必须诛罚,像这样就能治理了吗?还不能。什么原因呢?因为客观形势和具体设施还不具备,所以仍然不能治理。客观形势和具体设施都已具备,正确必立、错误必废、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这四方面都已做到,也就治理了。不能治理人民,却能使军队强大的,从来没有过。能够治理人民,却不明白治理军队的方法,仍然不能做到。不能强大自己的军队,而必然能战胜敌国的,从来没有过。能够强大自己的军队,而不明白战胜敌国的道理,仍然不能取胜。军队不一定能战胜敌国,而能端正天下的,从来没有过。军队必然能够战胜敌国,而不明白端正天下的名分,仍然是不可以的。所以说,治理人民有度量,治理军队有方法,战胜敌国有理由,端正天下有名分。

【说明】本节是在论述治理的根本目的,治理到底要治什么?就是要使正确的意见树立起来,就是要废止错误的东西,就是要奖赏有功绩的人,要惩罚有罪错的人。但不论是什么,首先要有客观形势的成熟,要有具体设施的具备。条件不成熟,设施不具备,即使下大力气治理,也是没有功效的。

——————————————————

【注释】1.器械:工具,指治理人民的具体设施。

2.数:(shù竖)《周礼·地官·大司徒》:“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管子·权修》:“教训成俗而刑罚省,数也。”《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荀子·荣辱》:“循法则、度量、刑辟、图籍,不知其义,谨守其数。”《荀子·解蔽》:“数为蔽:欲为蔽,恶为蔽。”《韩非子·奸劫弑臣》:“目必不任其数,而待目以为明。”《韩非子·饰邪》:“明于治之数,则国虽小,富。”《商君书》:“故为国之数,务在垦草。”这里用为道数,方法之意。

3.器:《论语·八佾》:“管仲之器小哉。”《晋书·张华传》:“器识弘旷,时人罕能测之。”这里用为气量、度量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