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引很多人的讲述 是一个可以启发人的方法 但是很多事情 最重要的事要自己去想明白 或者更多的是 自己去做明白 才能真正知道什么是想要的 什么是可以放弃的
我一共花了三年的时间 在工作的时候 来考虑是不是要继续工作下去 对于开始工作的状态 问题有两点: 一个是会不会因为每天做重复的工作 或者没有太多创新而懊恼 对于我来说是的 当我觉得很多东西都只是在implement的时候 我会觉得非常unsatisified... 第二个原因 是我会渐渐丧失对深入思考的能力 这里面深入思考的能力 我指的是基于学术的框架的思考 比如大范围的微分几何 或者是广义相对论 这样的理论 如果我很久没有时间 或者没有心情去接触它们 我就会慢慢忘掉怎么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 如果很多事情 我只能看到大众的层面 没有更深更高的理解 我会觉得很难受 无法容忍
所以现在真的觉得 继续念书 做学术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特别是做纯理论 给我很多可以自己思考的时间 哲学上的 经济上 金融上的 数学物理上的 都可以好好想一想 I have the rest of my life to deliberate all these issues.
就像<如果你不知道下一步往哪走>里面所说的 如果迷失 是因为思维的高度不够 或者自己能力没有达到 但是我想 instead of a positive approach, we can be more toward a normative resolution.
一个人主动的去精进 和被动的去接受 结果是很不一样的 这里我指的是思维的深化
这里面有两个有意思的问题可以去想 at least to me, at this point of writing this blog...
1) specialization的问题 一个人思维的发展 ideally speaking 就是一个filtration evolute的过程 你可以去expand your state space 或者去考虑generate sigma-algebra时候的time span的问题 还有就是evolution的方向问题 这本身是需要specialized的 因为每个人的attention capacity都有局限 必须endogneously choose how to develop your filtration set... 而且它的maintenance 也需要attention. 只有能够深入进去 可以持续 可能才能真的做到真正的所谓的"深化"
2) self-fulfilling的问题 这个一直是比较大众化的哲学形态问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世界 有自己的思维模式 很多人可以什么都不去想 简单的接受 其实这没有什么不好 我一直觉得 只要自己开心就好 只要自己觉得过的有意义 就可以了 问题是 到底自己觉得不觉得有意义 或者 到底有没有意义是否matter, to what extent does it matter? 如果一个人的思维模式非常persistent 不会后悔 或者可以非常insensitive to new arrival of information 不去想很多 我想他可以过的很开心 也可能实现很简单和很开心的dual purpose (if that's part of the incentive). 但是如果一个人 本身又很敏感 或者有很强的想向上发展的心态 那么就不得不面对equilibrium switch-off的问题 因为人生都是有多个均衡的 当你从一个均衡转到另外一个 这个过程显然不是memoryless的 你会不会因为这个转变而痛苦的 还是会得到快乐? 我想 ex ante这些都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不然就是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就会突然不开心起来 也就会迷失了吧 呵呵~
As they said, 困难的路越走越容易 容易的路越走越难 that's what I belie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