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宗勇教练:心灵相通,意气相投(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们之间感情上的认同和共鸣,是通过沟通情境刺激获得的互通和互相感染的结果。 【心理学知识】心理学中的情境同一性 情境同一性原理是由亚历山大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他们认为每个社会情境或人际背景,都有一种合适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表达了一种特别适合于该情境的同一性,故称为情境同一性。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交往过程是一个双方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交往对象和交往情境。如果在交往过程中我们能进入对方的情绪状态之中,和他同喜同悲,那么我们就建立起了与对方共鸣的情境,也就能赢得对方的热情回应。心理学认为这种现象是“情境同一性”原理的妙用。 此情此景,最动人处在不同的交往情境中,人的表现不一样。为此,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技巧,力求创造最适合自己的情境同一性。 ●选对交流的环境 环境、气氛和当天的温度等各种情况都会影响人们的心情。一个适宜的环境和一个杂乱的环境相比,前者常常使人心情明朗,情绪高涨,更容易激发交流欲望。 为了创造与对方共鸣的情境,我们要选择环境舒适的交流地点,并且尽量避开恶劣的天气,排除一切可能影响对方心情的客观因素。 ●找到共同话题 寻找共同话题是引导对方进入情境同一性的过程。通过交流共同话题,双方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一幢办公大楼的电梯出了故障,一位男士 和一位女士被困在了电梯里,两人都沉默不语。男士见女士对其有防备心理,可是还是向女士发出了友好的信号。 男士:你在这个大楼上班吗? 女士点点头。 男士:我在八楼的鑫瑞科技,你呢? 女士:我在十楼的今日娱乐。 男士:我知道你们公司,我常看你们的网站,新闻都很独家。你是做哪块的…… 就这样,男士聊起了女士的工作,女士也慢慢放松了戒备心,两人在电梯工人到来时已经成了好朋友。 ●注意情绪的作用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交流双方情绪好的时候,交流效果往往会更好,反之则差。因此,选择对方心情好的时候沟通,更容易达成共识。 如果对方是一个外向的人,容易敞开自己的内心,那么在对方心情不好的时候,诚恳地去为对方排忧解难,也是产生共鸣的绝佳情境。 ●利用SOLER模式引起对方好感 心理学家发现,与他人交往时,有意识的使用SOLER模式表现自己,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好感,可以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SOLER指的是: S——站或坐要面对别人; O——姿势要自然开放; L——身体微微前倾; E——目光接触; R——放松。 把话说到心窝里良好环境只是美好交谈的基本条件,要做到和对方情感共鸣,还需要注意语言策略,要把话说到对方的心窝里。 ●用顺向求同法传递共鸣情绪 对方:“我高中时成绩一直很好,但由于高考失利,只考了个普通大学……” 己方:“你确实很聪明,失利不等于失败,今后可以考研来证实自己的能力。” 其实对方的潜台词是“他有能力”,当我们顺着他的意思往下说时,可以快速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引起心理共鸣。 ●用放大求同法传递共鸣情绪 任何事物只要你把它放大到一定程度,它们都在一个空间里了,500年前是一家,这就是放大求同的意思。 对方:“你们两个从小同学,现在你读名牌大学了,工资高,而我儿子由于家境困难没能上大学,现在学了点技术,在外给人打工。” 己方:“没读大学,只要有一技之长也能很好生活,我读大学花了那么多钱,耽误了几年时间,现在不也是在给别人打工吗?他在技术上比我发展潜力大,工资也会升的快。算起来是差不多的。” 这时对方思想就会平衡些,和你要说的话也就多了起来。总之,在交谈时,不要只想着自己的观点,要听出对方的潜台词,发掘双方的共同之处,并在共识的基础上继续谈话,才能更好地引起对方的共鸣。 ●用存异法向对方传递共鸣情绪 对方:“我很担心我的孩子,他祖父、父亲都很矮,恐怕由于遗传因素他也矮。” 己方:“遗传固然重要,但后天的成长环境更重要,加之现在有优越的生活条件,孩子肯定不会矮。” 这样你就说出了对方心里所想,巧妙的传达了与对方共鸣的情绪,使她得到了极大的心理满足。 ●用对比法向对方传递共鸣情绪 面试官:“你们大学生就是不踏实,既奢望高工资,又想低劳动量。” 面试者:“这点你放心,从学历上看,我是个大学生,从阅历、能力上看,我还是个小学生,要从零开始。” 面试官:“我们年轻的时候很多人都和你一样的想法,到最后只有我们这些极其少数的人坚持到现在,你会中途退出吗?” 面试者:“你的经验告诉我,这也是我的经验。你们的昨天就是我们的今天,你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你们昨天那样艰苦的环境都能坚持,更不用说今天的我们。” 面试者先把“大学生”学历与“小学生”阅历对比,再把自己与面试官作对比,既褒扬了面试官,又巧妙地表明了自己的坚定,引起了面试官的重视,使双方心理相容,产生共鸣。 ●用提问法向对方传递共鸣情绪 当对方陈述某件事或某种观点后,多问对方一些问题,从而让对方觉得自己很有能力,也是引起共鸣的好方法。 ●用情感法向对方传递共鸣情绪 在交谈中顺着对方的情感变化,表现出如赞叹、颂扬、钦佩、遗憾、伤感、悲壮、愤怒、仇恨等强烈情感,从而引起对方的共鸣。 对方:“你不知道我们这代人是怎么过来的,你是很难理解的!” 己方(遗憾):“虽然我没亲身经历过那么一个穷苦的年代,但是我从书本和很多与你同个年代的人的口述中了解了很多。” 对方:“是吗?我们那代人都是感触颇深啊!” 己方(深情):“我妈妈就经常给我讲她们小时候的故事,说着说着就会情不自禁的伤感起来……” ●用理趣法向对方传递共鸣情绪 揣摩对方的心理,顺应他的现状,利用一些有趣的话题,比如幽默话语、开小玩笑、说笑话等,让对方觉得你很好交往,引起对方兴趣。 乙:“您的口才不错啊,挺能说的!” 甲:“多谢夸奖,也就是马槽改棺材” 乙:“怎么讲?” 甲:“将就材料。” 乙:“不对不对。你这是拽着胡子过河” 甲:“怎么讲?” 乙:“牵须(谦虚)” 其实,引起心理共鸣的方法还有很多,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应善于选择最有效的方法,与对方自然地进入情境同一的氛围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