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早期的城市群落带古蜀大地的城市群落

 胡闹锅台 2011-01-25

中国最早期的城市群落带  古蜀大地的城市群落

 

    四五千年前,也即公元前2500-1700年,一座座城池,作为中国最早期的城市群落带纷纷崛起于古蜀的成都平原,这是偶然现象,还是势所必然?

    “回”字型的双重城墙

    在宝墩遗址打望一阵,拍了照片,回头看到一个庞大的临时挖建搭起的灶台,几个农民正在忙着杀猪。哦,乡亲们已经张罗着过年了啊。带路的农妇及时告诉我们:这里就是以前的真武观。建于明代的真武观已不复存在,我们只知道它正处于宝墩古城的北城垣东端。当年考古就是根据观内城垣的碳标本测定,宝墩古城距今年代上限为4500年,其下限正好与三星堆文化相衔接。

    第二站去崇州,那里有两处:一是紫竹遗址,一是双河遗址。它们分别在崇州的燎原乡和上元乡,方向正相反。

 

 

    紫竹古城只有20万平方米,只相当于宝墩的三分之一。但它和接下来要去的双河遗址、芒城遗址一样,三座城池的城墙都分内、外两圈,呈现为一个巨大的“回”字,显然防护更加严密。是不是城池越小,防备就越严呢?这三座城池的双重城垣还有一个意义,那就是成都历来有“层城”或“重城”之称,唐代诗人杜甫来成都的第一首诗中有这么两句:“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即表现了他眼中这个地方的特点,一是“曾城”即层城,城中有城的意思,二是虽已冬季树木却依然一片浓绿。城中有城,城分外城墙和内城墙两圈,这一点在中国筑城史中是别具特色的,而这一特色,看来早已孕育在在数千年前的史前古城中了。

    双河古城的积水壕

    半个小时后我们掉头去看双河遗址。

    必须先回崇州城,往相反方向去到上元乡。这个乡于不久前划归了街子镇,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立在公路旁。从石碑旁横插进去,往里走上一段,迎面是明显高出来的一长条状地带,因为地形端正,上面一排农舍也显得较为齐整。起初我们还没反应过来,并不奢望一眼就能看到非常彰显的城墙,只顾往远处打望,四面寻找残存的城垣遗迹。一位手拿弯刀面目慈祥的太婆见有外人进入,主动上前说话,才得知原来面前那高出来的长条状地带就是城墙,而那一排农舍就建在城垣上面!怪不得那么整齐有序。太婆八十有六,却耳不聋眼不花,走路稳当得很。她带着我们绕到那排农舍后面去,说从另一面看,会看得更清楚。刚绕到村舍后面,一条丰满欲溢、青碧如蓝的河奇迹般地出现在眼前,这里的住户原来皆傍水而居,颇有水乡人家的诗情画意,而且这条丰盈而静谧的河是多么美丽啊。

    我们走过一座小巧的石桥,明显有下坡的感觉——这是在下古城墙了。眼前是大片平整如画的田野,虽是冬季依然一片葱绿。走了足够了一段,再转回身看,双河古城城垣果然清晰无比地展现在了眼前。

  双河古城也有内外两层城墙。这种双重城墙的内外墙之间的低洼处是积水壕,大概这就是护城河的雏形了。好玩的是现在城墙上面就有一条十分美丽的河。

    第一天的访古到此为止。晚上回家做功课,查资料才发现,这一天跑的宝墩、紫竹、双河三个遗址,恰好是被专家认定为当时同时并存的三座城池,而明天要访的另外三座又属稍晚期同时并存的。

    应该说我们的寻访分两个部分:白天在路上,晚上在灯下。采集了一堆图像资料和感官印象回家,再翻检那些陈旧的史籍古典,进行一一的应对印证,居然发黄的书页也开始活色生香,不再是一堆枯燥乏味的死东西了。

    往平原迁徙的古蜀先民

    一个有趣的问题顺应而生。

    早在四五千年前,也即公元前2500-1700年,一座座城池,作为中国最早期的城市群落带纷纷崛起于古蜀大地的成都平原,这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还是势所必然?如何解释几千年前这一最早出现的文化景观?

    首先应该从成都平原的地理条件说起。

    成都平原坐落在长江上游的崇山峻岭之中,它正处于地理上所说的四川盆地的底部。这个盆地的边缘由大小不一、连绵起伏的丛山围绕着,其地貌呈四周边缘山地向盆地底部逐渐下降的走势。所以四川盆地有如一个聚宝盆,而成都平原就是镶嵌在这个盆底的绿宝石。浩浩岷江从高原出发,一路奔腾涌出岷山峡谷,在这个平原自西北向东南形成道道河流,在盆地分割出一条条微微隆起的冲积扇地形。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其实从地势上说,人也是往低处走的。地势也好,水势也罢,到这里都呈现为一种向心力,吸引着周围边缘山地经营高地农业的人类群体向低地发展定居。当古蜀先民从西北高原沿着岷江河谷向低地迁徙,历尽险山恶水的生存磨难,终于来到平原边际的高岗上时,望见脚下豁然展开的一马平川,不由得不心花怒放。这里土地肥沃,水网纵横,旱涝保收,利于农耕种植;这里气候温润,冬无酷暑,夏无严寒,宜于人口定居。可以说,数千年前的古蜀先民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意识到,天造地设的成都平原是神灵赐予的一块福地,是地球上一片最宜于人类居住的地方。因此,六座古城都建立在平原冲积扇河流间的相对高地上,分布于古岷江干道及其支流文井江河道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