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月16日 读书班

 泉水叮叮咚 2011-01-27

有个故事讲一对夫妻生了五个孩子:老大身体好,脑子不灵活;老二挺聪明;老三是个盲人;老四是个陀背;老五是个瘸子。猜猜他的父母怎样给他们做人生计划,也就是找个谋生之道?老大学务农,老二学经商,老三学算命,老四学搓麻绳,老五学纺布。对比一下他们各自的条件,父母从小就让他们学习,让孩子都有了谋生的本事。

以上故事的真假不必去追究,亢老师讲这个故事意在提醒我们做父母的要尽早发掘孩子之所长,尽可能为他(她)的出路问题找对方向。

孔子以现代的眼光来看仍是一个极先进的办学者。他在学习的第一阶段授予学生的是谋生之学(可挣钱养家);有潜力的学生再进入第二阶段谋仕之学即小六艺:礼、乐、射、御(驾车)、书、数;那再想学的就进入第三阶段即大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他的道统教育(兴:情感教育;观:理智教育;群:道德教育;怨:个性教育)在当时直到现在看来已是登峰造极。那与他同时代的兴办私学的邓国人“邓析”传授的是“讼棍学”即法律,被世人道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是非无度,是褒是贬自见分晓。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孔子在河边感叹生命的短暂。任何人到了一定时候都会对生命发出类似的感叹吧。象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等等都是感叹个人生命的短暂即逝,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 这是一个既俗又深沉的问题:如何度过这短暂的一生?孔子似乎在两千多年前就告诉了我们答案。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在十五岁时有了谋生的本能,有了人生的志向,从此立志做圣人之学,可见他是一个真正从学习中感到快乐的人。老师在此又讲了个“反向惩罚”的故事,并嘱咐父母老师们在孩子们15岁之前要保护好他们的学习兴趣,20岁前立下志向最好!(亢老师的课大人亦听得如痴如醉,何况孩子们了!)后观孔子以后的人生岁月也是朝他的志向不断追求、发展,最后成功的。虽然我们看他的晚年显得悲惨,但他为后世留下的成人之学,被誉为“历代帝王师,王下文官举”,这些足已让他在九泉之下感到欣慰、感到幸福!这样看来,他的人生规划是如此完满,算是一个典范。

接下来的三十岁要怎么样,四十岁要怎么样,请听亢老师下回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